艾廷格尔博士访问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初秋的柏林,被秋树、秋花点染着。街旁高大的栗树,结出油亮的果实。包裹果实的绒壳正在张开嘴巴,吐出孕育已久的种子。奇怪的是,掉落下来的油亮硕大的栗子,竟很少有人捡拾,一任汽车轮子把它们碾成白色的粉末。原来在德国,栗树的果实分为可食和不可食两种。路边高大的栗树,果实一般是不可食的。而可食的栗树,大多由人工培育。尽管不能食用,可自然掉落的栗子,油亮亮的非常招人喜爱,我忍不住拾了许多回家。直到离开德国,我也没分清哪种栗树的果实可食,哪种不可食。
同艾廷格尔博士会面,是几个星期前就约好的。博士是原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国际联络部的干部。1990年后,他积极参加左翼活动,是左翼党的活动分子。更使我感兴趣的是,他曾经是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的中文翻译,参与过许多中国和民主德国之间的交往,是一段珍贵历史的见证人。
我们会面的地点,是在亚历山大广场附近的一个餐馆。用中国人的话说,它是家老字号,经营传统的普鲁士风味。博士知道我留学德国的目的,是研究苏联东欧国家失败的原因,因此是有备而来,侃侃而谈。我们的谈话,是从中国和民主德国的关系开始的。
博士告诉我说,从1961年开始,中德关系就一步一步变坏了,到文化大革命是最低点。博士说,东欧国家当然是以苏联为领导。东欧国家对中国内部的发展一直持批判态度。当时东欧国家各党针对中国所进行的分析,有一个专门的合作机制,这就是,由各个党的对外联络部的领导和一些政治学家、汉学家参加,专门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这个研究机制或联合会商,是定期举行的。一般是一年一次,有时一年两次。一般由东欧各国的中央联络部副部长率团出席。会谈中,各党共通使用的语言是俄语,我们也部分地翻译成德文。在当时,只有很少人知道这个会商机制和它产生的材料的存在。现在,它们都收藏在联邦档案馆统一社会党的档案中,是联邦档案馆专门设立的卷宗,包括从1967年到八十年代初的大约二十年形成的档案。直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个会商机制才停止了。在这些会商里,我们讨论研究了中国的国内政治、外交、军事等情况。比如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问题,就是一个主要的分析研究题目。博士说,这些会商当然都是以苏联为主导的。但每次会议后,我们参加人会写报告给党中央。
博士告诉我,他1976年到北京,在民主德国驻中国大使馆任参赞。这是他到驻华使馆的第二个任期。博士说,当时统一社会党对中国国内的新发展非常关注。我们一些专家提出了有关中国形势发展的新看法,总书记昂纳克听后很感兴趣。昂纳克对中国同西方尤其同美国的接近,是很不满意的。他认为,中国这样做是危险的。但从1981年开始,他改变了看法。正是从那时开始,两国的大使馆谋求同对方同行进行接触,讨论一些问题,讨论是否有改变关系的可能性。当时,我的一个在党中央工作的同事到了中国。他花了五个星期进行考察,回来写了一个报告给党中央,认为中国正在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大约同时,你们中联部的一位同志也来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访问。就这样,一步步地我们双方提高了接触的级别。
应该说,中国和民主德国恢复关系的最高点,是1986年昂纳克总书记的访华。当时,出现了一个好的机会,那就是戈尔巴乔夫上台了。记得在那时,在关于中国问题的内部政策协调会商中,我们民德党和苏联同行以及其他国家的人吵得很厉害,主要是因为对中国的发展看法不一致,对我们所应采取的政策,也谈不拢。那时,我们和苏联是走得比较近的。波兰和匈牙利的同志与我们吵得很凶。他们不同意我们的立场,固执自己的看法。昂纳克在两个问题上比较独立:一个是同中国的关系,一个是关于两个德国问题。尽管当时苏联压力很大,但他还是坚持要与西德和平共处。他利用戈尔巴乔夫上台,限制有所松动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外交,谋求多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以取得互利。
1986年9月,波兰的雅鲁泽尔斯基出访朝鲜时,突然在北京机场停留,同中国外长见了面。在当时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我们很在乎谁第一个能访问中国。由于雅鲁泽尔斯基的原因,昂纳克决定及早启动同中国的高层接触。11月,昂纳克终于访问了中国、朝鲜和蒙古。结果,中国人还是认为,在东欧国家中,民主德国的最高领导人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因为,雅鲁泽尔斯基只在机场同中国外长见了面,而没有进行真正的最高层接触。
博士告诉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昂纳克曾经对他们关于中国的分析有过一定的怀疑。他倾向于更为开放的思维。但在另一方面,昂纳克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东德的国内问题,比如民主问题、个人自由等问题,却态度比较保守。他不认为民主民德存在没有民主的问题。他比较坚持从斯大林那里来的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看法。东德在民主问题上批评斯大林的体制,他不怎么赞成。但渐渐的,他有了一些改变。因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和东德的情况不一样。你们从文革里走出来,拨乱反正有了新发展。苏联人曾私下对我们表示,他们对中国出现的所谓民主自由的情况,是持批评态度的。这是在暗示我们,在苏联东欧国家,是否也有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其实,当时他们的这种批评态度具有两面性质。一方面,他们利用这些来表明,苏联也可能要出现类似情况,有了这样的感觉。另一方面,他们对中国同西方接近感到危险,希望我们不要袖手旁观,不能形成中国和西方一起反对苏联东欧的同盟,有劝止的意思在里边。当时情况还真是比较复杂。在昂纳克这里,一方面虽不认可会商机制的这些讨论,认为会商所得到的看法不一定那么准确;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不可以建立好的关系?当然最后他希望在政治上有一个独立姿态。
博士说,直到1983、1984和1985年,东德统一社会党对中国的批判还相当激烈。在苏联内部,也曾出现不同观点,也讨论过是否有同中国恢复关系的可能,但辩论激烈。
博士说,昂纳克当时身体不错。他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但到1989年7月他被发现患有肾癌。一开始是在布加勒斯特,开会时胆囊炎发作,结果手术中发现患有肾癌。这对昂纳克的政治生涯是个沉重打击。
说到这里,我和博士的谈话,转到了怎样分析和看待民主德国的失败上面。我知道,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发生1989年危机之前,民主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数据上看,是排在全部社会主义国家最前列的。据说,当时民德的人均GDP已经达到4000美元(一说7000美元或更高)。虽然民主德国国土上驻有20万苏联军队,但国家政治形势稳定,对思想意识形态的控制,也是非常严格。但自1989年开始,民主德国各地不断发生大的集会示威,要求改变党的领导方式,要求改变现状。同时,由于匈牙利允许东德公民入境转往西德,民主德国的国内局势很快发生动荡。11月,柏林墙被迫开放,形势急转直下。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德国统一社会党就让渡了执政权。民主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初秋的柏林,被秋树、秋花点染着。街旁高大的栗树,结出油亮的果实。包裹果实的绒壳正在张开嘴巴,吐出孕育已久的种子。奇怪的是,掉落下来的油亮硕大的栗子,竟很少有人捡拾,一任汽车轮子把它们碾成白色的粉末。原来在德国,栗树的果实分为可食和不可食两种。路边高大的栗树,果实一般是不可食的。而可食的栗树,大多由人工培育。尽管不能食用,可自然掉落的栗子,油亮亮的非常招人喜爱,我忍不住拾了许多回家。直到离开德国,我也没分清哪种栗树的果实可食,哪种不可食。
同艾廷格尔博士会面,是几个星期前就约好的。博士是原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国际联络部的干部。1990年后,他积极参加左翼活动,是左翼党的活动分子。更使我感兴趣的是,他曾经是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的中文翻译,参与过许多中国和民主德国之间的交往,是一段珍贵历史的见证人。
我们会面的地点,是在亚历山大广场附近的一个餐馆。用中国人的话说,它是家老字号,经营传统的普鲁士风味。博士知道我留学德国的目的,是研究苏联东欧国家失败的原因,因此是有备而来,侃侃而谈。我们的谈话,是从中国和民主德国的关系开始的。
博士告诉我说,从1961年开始,中德关系就一步一步变坏了,到文化大革命是最低点。博士说,东欧国家当然是以苏联为领导。东欧国家对中国内部的发展一直持批判态度。当时东欧国家各党针对中国所进行的分析,有一个专门的合作机制,这就是,由各个党的对外联络部的领导和一些政治学家、汉学家参加,专门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这个研究机制或联合会商,是定期举行的。一般是一年一次,有时一年两次。一般由东欧各国的中央联络部副部长率团出席。会谈中,各党共通使用的语言是俄语,我们也部分地翻译成德文。在当时,只有很少人知道这个会商机制和它产生的材料的存在。现在,它们都收藏在联邦档案馆统一社会党的档案中,是联邦档案馆专门设立的卷宗,包括从1967年到八十年代初的大约二十年形成的档案。直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个会商机制才停止了。在这些会商里,我们讨论研究了中国的国内政治、外交、军事等情况。比如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问题,就是一个主要的分析研究题目。博士说,这些会商当然都是以苏联为主导的。但每次会议后,我们参加人会写报告给党中央。
博士告诉我,他1976年到北京,在民主德国驻中国大使馆任参赞。这是他到驻华使馆的第二个任期。博士说,当时统一社会党对中国国内的新发展非常关注。我们一些专家提出了有关中国形势发展的新看法,总书记昂纳克听后很感兴趣。昂纳克对中国同西方尤其同美国的接近,是很不满意的。他认为,中国这样做是危险的。但从1981年开始,他改变了看法。正是从那时开始,两国的大使馆谋求同对方同行进行接触,讨论一些问题,讨论是否有改变关系的可能性。当时,我的一个在党中央工作的同事到了中国。他花了五个星期进行考察,回来写了一个报告给党中央,认为中国正在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大约同时,你们中联部的一位同志也来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访问。就这样,一步步地我们双方提高了接触的级别。
应该说,中国和民主德国恢复关系的最高点,是1986年昂纳克总书记的访华。当时,出现了一个好的机会,那就是戈尔巴乔夫上台了。记得在那时,在关于中国问题的内部政策协调会商中,我们民德党和苏联同行以及其他国家的人吵得很厉害,主要是因为对中国的发展看法不一致,对我们所应采取的政策,也谈不拢。那时,我们和苏联是走得比较近的。波兰和匈牙利的同志与我们吵得很凶。他们不同意我们的立场,固执自己的看法。昂纳克在两个问题上比较独立:一个是同中国的关系,一个是关于两个德国问题。尽管当时苏联压力很大,但他还是坚持要与西德和平共处。他利用戈尔巴乔夫上台,限制有所松动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外交,谋求多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以取得互利。
1986年9月,波兰的雅鲁泽尔斯基出访朝鲜时,突然在北京机场停留,同中国外长见了面。在当时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我们很在乎谁第一个能访问中国。由于雅鲁泽尔斯基的原因,昂纳克决定及早启动同中国的高层接触。11月,昂纳克终于访问了中国、朝鲜和蒙古。结果,中国人还是认为,在东欧国家中,民主德国的最高领导人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因为,雅鲁泽尔斯基只在机场同中国外长见了面,而没有进行真正的最高层接触。
博士告诉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昂纳克曾经对他们关于中国的分析有过一定的怀疑。他倾向于更为开放的思维。但在另一方面,昂纳克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东德的国内问题,比如民主问题、个人自由等问题,却态度比较保守。他不认为民主民德存在没有民主的问题。他比较坚持从斯大林那里来的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看法。东德在民主问题上批评斯大林的体制,他不怎么赞成。但渐渐的,他有了一些改变。因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和东德的情况不一样。你们从文革里走出来,拨乱反正有了新发展。苏联人曾私下对我们表示,他们对中国出现的所谓民主自由的情况,是持批评态度的。这是在暗示我们,在苏联东欧国家,是否也有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其实,当时他们的这种批评态度具有两面性质。一方面,他们利用这些来表明,苏联也可能要出现类似情况,有了这样的感觉。另一方面,他们对中国同西方接近感到危险,希望我们不要袖手旁观,不能形成中国和西方一起反对苏联东欧的同盟,有劝止的意思在里边。当时情况还真是比较复杂。在昂纳克这里,一方面虽不认可会商机制的这些讨论,认为会商所得到的看法不一定那么准确;但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不可以建立好的关系?当然最后他希望在政治上有一个独立姿态。
博士说,直到1983、1984和1985年,东德统一社会党对中国的批判还相当激烈。在苏联内部,也曾出现不同观点,也讨论过是否有同中国恢复关系的可能,但辩论激烈。
博士说,昂纳克当时身体不错。他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但到1989年7月他被发现患有肾癌。一开始是在布加勒斯特,开会时胆囊炎发作,结果手术中发现患有肾癌。这对昂纳克的政治生涯是个沉重打击。
说到这里,我和博士的谈话,转到了怎样分析和看待民主德国的失败上面。我知道,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发生1989年危机之前,民主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数据上看,是排在全部社会主义国家最前列的。据说,当时民德的人均GDP已经达到4000美元(一说7000美元或更高)。虽然民主德国国土上驻有20万苏联军队,但国家政治形势稳定,对思想意识形态的控制,也是非常严格。但自1989年开始,民主德国各地不断发生大的集会示威,要求改变党的领导方式,要求改变现状。同时,由于匈牙利允许东德公民入境转往西德,民主德国的国内局势很快发生动荡。11月,柏林墙被迫开放,形势急转直下。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德国统一社会党就让渡了执政权。民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