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研究所访史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是我们此次赴美搜集抗日战争史料小组造访的最后一站。
从旧金山乘城际列车奔驰约40分钟后,一个叫帕尔帕诺的小站便停在了眼前。小站上熙熙攘攘,都是行色匆匆的学生。我们知道,大名鼎鼎的斯坦福到了。昨天傍晚,我们刚从华盛顿赶来。行程为我们留下的时间已经无多。我们几乎身不由己地汇入了学生们匆匆的人流。
胡佛研究所的全名是胡佛战争、革命和和平研究所。它是斯坦福大学所属的独立机构。胡佛研究所的创办人是赫伯特?胡佛(HerbertHoover),他本人即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后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是一位中国通。1898年12月,24岁的胡佛应清政府的聘请来中国工作,在墨林公司——中国机矿公司当经理兼煤矿技师。这期间,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胡华。其后,他在中国生活了15年。1913年,胡佛携大量财产返回美国,在旧金山开设自己的公司,成为商界知名人士。1921年起胡佛当了8年的商业部长。1928年11月6日,他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1933年任期届满,胡佛回加州致力于胡佛研究所工作,直至1964年10月在纽约病逝。
胡佛开始有计划地大量收集中国图书始于1907年。这一年,胡佛的朋友,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帕森?屈特委托胡佛在中国购买图书,特别是历史类书籍。此后几年,胡佛不单替朋友买书,自己也逐步对中国典籍发生了兴趣,购置和收藏了许多中国图书。1913年,回到美国的胡佛将在中国购买和收集的600多册图书捐献给了母校斯坦福大学。在这些图书中有不少中国典籍的珍稀版本。1919年,胡佛日益对国际事务研究产生兴趣,于是决定在母校建立图书馆和研究学会。胡佛研究所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胡佛研究所形成了以收集和整理各类私人档案文献为主的学术特色。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胡佛研究所开始接受中国籍或非中国籍但从事与中国事务有关的公务人员、军界人士、工程师、记者、学者私人捐赠的文献和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现代中国档案和特别收藏部”(TheModernChinaArchivesandSpecialCollections)。目前这个特别收藏部总共保存了384位个人和相关机构捐赠的档案资料。其中最著名的是蒋介石和蒋经国两人的日记、宋子文档案、陈立夫和陈果夫档案。此外,与中国内部事务关系密切的档案资料还有劳切林?克里档案(LauchlinBernardCurrie,罗斯福总统派给蒋介石的私人密使1941-1942)、斯坦利?霍恩贝克档案(StanleyKuhlHornbeck,国务院远东事务处处长1927-1937、政治关系顾问1937-1944、远东事务办公室主任)、诺伍德?爱尔曼档案(NorwoodFAllman,曾任美国驻华领事和律师、《申报》编辑、1937年至1941年任国务院远东处处长、秘密情报处处长)、亚瑟?扬档案(ArthurNYoung,经济学家、1922年至1928年任美国国务院经济顾问、1929年至1946年任国民党政府和中国中央银行金融顾问)、沃尔特?劳德尔迈克档案(WalterLowdermilk,农林业专家,此人在40年代初来华,为国民党政府做环境与农业问题的顾问)以及奥利维尔?托德档案(OliverJTodd,1935至1938年作为国际灾荒委员会InternationalFamineReliefCommission的工程师来华)等。
经过多年摸索,“现代中国档案和特别收藏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三种档案收集和保存类型:第一种类型,也是最主要形式,即私人捐赠的档案。这部分档案,大多是重要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后裔捐赠给胡佛研究所的。前文提到的那些档案多数属于这类档案。第二种类型是私人托管的档案文献资料。这批文献档案是私人寄存在这里的、供研究者使用的档案文献,例如蒋介石、蒋经国日记手稿,就是蒋氏家族寄存在胡佛研究所的。蒋氏家族曾表示,文物、史料是全民财产,应该留在中国,因此“两蒋日记手稿”并非捐给胡佛,而是委托胡佛整理后公布。至于手稿在美国保存的时间,蒋氏家族与胡佛达成的协议是50年。50年后再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地方存放。第三种类型是通过与档案所有者签订合作保管协定而获取的档案。这些档案文献资料原件一般都不存放在美国国内,胡佛研究所通过与原件保管者签订保管合作协议,将原件制作成缩微胶卷和复印件,缩微胶卷供胡佛研究所档案馆保存,复印件则通过研究所向学者开放使用。这类档案中,最重要也是数量最大的即是国民党中常会档案,共15万个缩微胶卷,它是2003年经国民党主席连战亲自批准,胡佛研究所参与制作的。这项工作现在还在进行中。据胡佛研究所介绍,这批档案制作完成后,该所将成为海外收藏国民党档案资料最完整的机构。
我们此次东西横跨北美大陆来到胡佛研究所,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探访刚刚解密不久的宋子文档案。宋子文曾任国民政府中央银行行长、外交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院长、广东省主席,对蒋介石时代的政治、外交、经济、财政金融等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1940年开始,宋子文作为蒋介石的代表,在美生活了近3年。这期间,他成为中美间沟通的关键人物。宋子文本人极为注重文件的保管。因此,这3年留下的档案资料既完整又连贯,几乎不间断地存留了他与蒋介石之间来往的机密函电。蒋介石的对美意图和他在美操办事务的回复,构成了极为重要的历史链条,披露出抗战最艰难时期中美两国间的深层关系。宋子文在美的这些活动为中美携手、并肩战胜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宋子文代表中国与美、英、法合作,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功地使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宋子文档案共有66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39盒)是宋家在七十年代捐给胡佛研究所的,约3万件文件。这部分档案已经在80年代中期陆续向学者开放。第二部分(19盒)与蒋介石及宋美龄有关,宋美龄在世时是不允许公开的。宋美龄去世后,这部分内容也开始提供给学者查阅、使用了。第三部分(8盒)则是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内容包括宋子文西安事变时的日记、宋子文与罗斯福总统及其他英美领袖的通讯函电、史迪威将军被美国召回的资料、与蒋介石、宋美龄之间的中英文电报、1945年中俄友好条约的建构等等。第三部分还有宋子文从1940年直到他1971年去世期前所写的私人财务记录及他与律师来往的函件。在这66盒资料中,第三部分资料中的第65盒需有专人协助才可阅览;第66盒,虽已经宋氏家族同意公开,但因为其中牵涉到一些美国政府的相关资料,基于美国《档案法》的规定,必须经数十年后才能公布。此次我们查阅的是宋子文档案第二、三部分,并复印了其中最核心的文件。这些资料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与盟军关系;中缅印战区的重大事件;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援助;战后世界格局安排;战时中国和美国、英国等盟国关系;战时中国与印度、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关系等等,内容非常丰富。
当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是我们此次赴美搜集抗日战争史料小组造访的最后一站。
从旧金山乘城际列车奔驰约40分钟后,一个叫帕尔帕诺的小站便停在了眼前。小站上熙熙攘攘,都是行色匆匆的学生。我们知道,大名鼎鼎的斯坦福到了。昨天傍晚,我们刚从华盛顿赶来。行程为我们留下的时间已经无多。我们几乎身不由己地汇入了学生们匆匆的人流。
胡佛研究所的全名是胡佛战争、革命和和平研究所。它是斯坦福大学所属的独立机构。胡佛研究所的创办人是赫伯特?胡佛(HerbertHoover),他本人即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后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是一位中国通。1898年12月,24岁的胡佛应清政府的聘请来中国工作,在墨林公司——中国机矿公司当经理兼煤矿技师。这期间,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胡华。其后,他在中国生活了15年。1913年,胡佛携大量财产返回美国,在旧金山开设自己的公司,成为商界知名人士。1921年起胡佛当了8年的商业部长。1928年11月6日,他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1933年任期届满,胡佛回加州致力于胡佛研究所工作,直至1964年10月在纽约病逝。
胡佛开始有计划地大量收集中国图书始于1907年。这一年,胡佛的朋友,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帕森?屈特委托胡佛在中国购买图书,特别是历史类书籍。此后几年,胡佛不单替朋友买书,自己也逐步对中国典籍发生了兴趣,购置和收藏了许多中国图书。1913年,回到美国的胡佛将在中国购买和收集的600多册图书捐献给了母校斯坦福大学。在这些图书中有不少中国典籍的珍稀版本。1919年,胡佛日益对国际事务研究产生兴趣,于是决定在母校建立图书馆和研究学会。胡佛研究所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胡佛研究所形成了以收集和整理各类私人档案文献为主的学术特色。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胡佛研究所开始接受中国籍或非中国籍但从事与中国事务有关的公务人员、军界人士、工程师、记者、学者私人捐赠的文献和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现代中国档案和特别收藏部”(TheModernChinaArchivesandSpecialCollections)。目前这个特别收藏部总共保存了384位个人和相关机构捐赠的档案资料。其中最著名的是蒋介石和蒋经国两人的日记、宋子文档案、陈立夫和陈果夫档案。此外,与中国内部事务关系密切的档案资料还有劳切林?克里档案(LauchlinBernardCurrie,罗斯福总统派给蒋介石的私人密使1941-1942)、斯坦利?霍恩贝克档案(StanleyKuhlHornbeck,国务院远东事务处处长1927-1937、政治关系顾问1937-1944、远东事务办公室主任)、诺伍德?爱尔曼档案(NorwoodFAllman,曾任美国驻华领事和律师、《申报》编辑、1937年至1941年任国务院远东处处长、秘密情报处处长)、亚瑟?扬档案(ArthurNYoung,经济学家、1922年至1928年任美国国务院经济顾问、1929年至1946年任国民党政府和中国中央银行金融顾问)、沃尔特?劳德尔迈克档案(WalterLowdermilk,农林业专家,此人在40年代初来华,为国民党政府做环境与农业问题的顾问)以及奥利维尔?托德档案(OliverJTodd,1935至1938年作为国际灾荒委员会InternationalFamineReliefCommission的工程师来华)等。
经过多年摸索,“现代中国档案和特别收藏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三种档案收集和保存类型:第一种类型,也是最主要形式,即私人捐赠的档案。这部分档案,大多是重要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后裔捐赠给胡佛研究所的。前文提到的那些档案多数属于这类档案。第二种类型是私人托管的档案文献资料。这批文献档案是私人寄存在这里的、供研究者使用的档案文献,例如蒋介石、蒋经国日记手稿,就是蒋氏家族寄存在胡佛研究所的。蒋氏家族曾表示,文物、史料是全民财产,应该留在中国,因此“两蒋日记手稿”并非捐给胡佛,而是委托胡佛整理后公布。至于手稿在美国保存的时间,蒋氏家族与胡佛达成的协议是50年。50年后再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地方存放。第三种类型是通过与档案所有者签订合作保管协定而获取的档案。这些档案文献资料原件一般都不存放在美国国内,胡佛研究所通过与原件保管者签订保管合作协议,将原件制作成缩微胶卷和复印件,缩微胶卷供胡佛研究所档案馆保存,复印件则通过研究所向学者开放使用。这类档案中,最重要也是数量最大的即是国民党中常会档案,共15万个缩微胶卷,它是2003年经国民党主席连战亲自批准,胡佛研究所参与制作的。这项工作现在还在进行中。据胡佛研究所介绍,这批档案制作完成后,该所将成为海外收藏国民党档案资料最完整的机构。
我们此次东西横跨北美大陆来到胡佛研究所,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探访刚刚解密不久的宋子文档案。宋子文曾任国民政府中央银行行长、外交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院长、广东省主席,对蒋介石时代的政治、外交、经济、财政金融等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1940年开始,宋子文作为蒋介石的代表,在美生活了近3年。这期间,他成为中美间沟通的关键人物。宋子文本人极为注重文件的保管。因此,这3年留下的档案资料既完整又连贯,几乎不间断地存留了他与蒋介石之间来往的机密函电。蒋介石的对美意图和他在美操办事务的回复,构成了极为重要的历史链条,披露出抗战最艰难时期中美两国间的深层关系。宋子文在美的这些活动为中美携手、并肩战胜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宋子文代表中国与美、英、法合作,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功地使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宋子文档案共有66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39盒)是宋家在七十年代捐给胡佛研究所的,约3万件文件。这部分档案已经在80年代中期陆续向学者开放。第二部分(19盒)与蒋介石及宋美龄有关,宋美龄在世时是不允许公开的。宋美龄去世后,这部分内容也开始提供给学者查阅、使用了。第三部分(8盒)则是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内容包括宋子文西安事变时的日记、宋子文与罗斯福总统及其他英美领袖的通讯函电、史迪威将军被美国召回的资料、与蒋介石、宋美龄之间的中英文电报、1945年中俄友好条约的建构等等。第三部分还有宋子文从1940年直到他1971年去世期前所写的私人财务记录及他与律师来往的函件。在这66盒资料中,第三部分资料中的第65盒需有专人协助才可阅览;第66盒,虽已经宋氏家族同意公开,但因为其中牵涉到一些美国政府的相关资料,基于美国《档案法》的规定,必须经数十年后才能公布。此次我们查阅的是宋子文档案第二、三部分,并复印了其中最核心的文件。这些资料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与盟军关系;中缅印战区的重大事件;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援助;战后世界格局安排;战时中国和美国、英国等盟国关系;战时中国与印度、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关系等等,内容非常丰富。
当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