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01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活蹦乱跳的兔子,点点头,他说:嗯。

学生说:那你去找寺领导啊

学生转身,往里走。

噌,他起来,推门,追到门外,喊那个学生。啪,那学生扔出一本书,砸他跟前。他弯腰,拣起,翻开。看着,看着,盯上了书里的关于招生的内容,眼光深入字里行间,像钉子没入木板似的,拔都拔不出来。突然门口有人喊,拿信函。他回过神来,走回小屋。那人取了信函离开,他上前一步,整理信函,转身,自言自语,求学,上学,佛学院,西大,求学,求学。

晚上,找到师父,他开门见山表明来意,说:我求学不会有错吧,既然没有错,那你就收我当弟子吧

没有吃饭,也没有打坐,师父在听戏,他弯腰,扶起花瓶,说:你说的没有错,我也相信,你是出于真心。不过,你六根未尽啊。

上前一步,啪,伸手,关了收音机,他说:当和尚,总没有错吧。

说完,转身离开。

从师父那里出来,一口气跑到街上,冲进理发店,三下五除二,他让理发师把头发全部剃了。回到寺里,噌,噌,上楼,推门,进宿舍,拽下件僧袍,穿在身上,他转身,下楼。

挺着一个青壳脑袋瓜,摇摇晃晃来的师父的房间,扑通,跪在师父面前。求师父收下,他长跪不起。

哒哒,心在跳,钟表和沙漏在走。

一个时辰过去了,他依然如故。

不管人家怎么看,他不在乎,无论怎么劝,他还是一门心思要当和尚。上佛学院。是因为那个学生,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开始,为了不饿死,后来,为了求学。膝盖痛,继而麻木,他咬紧牙关。连嘴唇都咬紫了。

师父放下手里的花瓶,转身,扶他,说:起来再说。

他不依不饶,坚持不起来,说:除非让我当和尚。

师父说:刚才好像不是这么说的吗

他说: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师父说:还是放不下,起来把这个花瓶送去厢房。

他起来,抱花瓶出去。

第二天,在后门的传达室门口,挺着青壳脑袋的他左顾右盼,踮起脚尖,张望。

他正在为跟谁借僧袍的事情犯愁呢,跟师兄借僧袍,穿不了二天就被要回去。昨天就没有僧袍穿。二天都没有僧袍穿,心里不是滋味,越是没有,想穿的愿望越是强烈,他嫌弃身上的体恤衫和西服太那个了,又肥又大,一点不合适。为了借到僧袍,他不得不扩大交际范围认识更多的兄弟。昨天认识一个,今天还没有谋面。不远处出现了一个人,似乎是昨天认识的那个,过来,过来,他在默默地祈祷。

一传十十传百,借僧袍的事情传到师父的耳朵里。事实上,师父也在默默地观察,即使奉劝过也只是有口无心,既没有看好他,也没有看死他。一切都随缘。

一转眼,到了穿短袖的季节了,没有办法想的师父只好答应收下他,就算半推半就,也算瓜熟蒂落。不是不情不愿,而是水到渠成。

如愿当上了和尚,他没有兴高采烈,不是太突然,不是意料之外,也不是意料之中,而是磨的太久,他心里平和了,内心深处不再那么容易沸腾了。

在后门小屋,他端坐着,看门是工作,是上班。和所有上班的人一样,上班因为有收入,为了收入而上班。不对啊,有些人不用上班,不上班哪来收入,显然,上班和收入没有关联,不是非上班不可才有收入,而是收入之源千丝万缕。收入好比也万花筒,收入好比满天星。这么多的星星,哪一颗属于自己?他陷入沉思。有人取信,他回过神来,上前一步,抱信于胸前,插信。分门别类,按姓名插。插信袋旁边,有一黑板,用来写名字。收信人取走信件,他擦去黑板上的名字。他蹲下,和黑板旁边亲密无间。写完,挂起来,即使晚上黑板也不拿进屋。除了开门之外,擦黑板,插信也是他的工作。斗转星移,包裹在不死肌肉里那团火越来越旺,他觉得不能这样下去,开门和炸油条没有两样,与其在寺庙开门,不如在北京上海店铺炸油条。想要什么,自己得明白。不改初心,痴心不改。即使磨平全身棱棱角角也不能让心死掉。不行,还得去找师父。

那天,他又跑到师父那里,跪在师父前面,说:我要求学。

师父让他起来,说:求学,谈何容易啊,整个少林寺一年就几个名额,谁都想上,僧多粥少,怎么可能轮到你头上。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张末春起来,拉一把椅子坐下,说:我来的时候就这么说的,我没有说假话

两眼眶里像藏着一对弥勒佛,转身,微微一笑,师父说:我知道你来寺里的时候就这么说的,说的都是真话,这样吧,一直没有给你法号,我考虑过了,给你一个法号,就叫真话和尚

当上真话和尚之后,领到心仪已久的僧袍,不用再为借僧袍的事情犯愁了,他舒了一口气。

几天之后,那个学生又到寺里来玩,他杵在窗口前面,胳膊肘撑在窗台上,问:有火吗?

张末春说:没有。

哇,他尖叫一声,说:换袍子了。

张末春问:嗯。你的袍子呢?

他说:不习惯,穿不惯。

嘿嘿,张末春笑,欲言又止。

不穿僧袍和穿僧袍不代表什么,即使代表什么也不代表心中有佛或者没有佛,换句话说,心中是否有佛与穿不穿僧袍没有半毛钱关系。

社会上的事情也一样,有的人穿着华丽或者穿金戴银,但是从来不干人事,干不干人事与是不是穿着华丽或者穿金戴银没有关系。

不仅仅图穿袍,穿袍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而且还要读书,饱读经书和求知才是本质的东西,读书念经才是最需要的。读书,学知识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