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仁慈皇孙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仁慈?你见过仁慈的人会将自己的亲叔叔废成庶人吗?你见过仁慈的人把自己亲叔叔逼得全家自尽而死吗?对朱家的藩王们来说,朱允文就是一魔鬼啊。
朱允文这小子在朱元璋活的时候,那乖巧的就跟小白兔似的,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然而等他登上皇位之后,那獠牙就对着各地的藩王们咬了过去。
要说削蕃,这事大家都理解,毕竟无论是谁上台都会削蕃。然而建文帝削蕃削的有点狠啊,那直接就是找个油头废成庶人,连着废了好几个藩王,还逼死湘王一家。要知道,这可都是朱允文的亲叔叔们啊,哪怕你朱允文削蕃,那也得给人家留条活路啊,比如削掉兵权保留爵位,亦或者换个封地都可以啊,没必要直接往死里整啊。
朱棣难道真的愿意冒着全家掉脑袋的风险造反吗?可朱允文已经把态度摆明了啊,哪怕你朱棣乖乖的,那朱允文也要废了你的王位,那朱棣全家可怎么过?等死不成?
朱棣哪怕是想当一个富贵王爷也当不了啊,朱允文根本就不给这机会,逮着茬就往死里整,那朱棣不造反才怪呢。
更可笑的是,已经逼反湘王一家的朱允文,竟然还想着当“白莲花”,在朱棣已经扯旗造反之时还想着不负杀叔之名,这也太无耻了吧?湘王是谁逼死的?湘王就难道不是你朱允文的叔叔了?
朱允文仁慈?那你得问问湘王,看看湘王是否认可这个说法。说不好听的,朱允文但凡不把事情做绝,朱棣也下不了造反的决心啊,毕竟如果能当富贵王爷,那谁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造反呢。
奈何朱允文实在算不上仁慈啊,所以朱棣不得不造反,最后朱允文也就只能去当和尚了
。朱棣虽然有政治野心,但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已经偃旗息鼓。“靖难之役”是一步一步被朱允炆给逼出来的。平常人尚有苟且活命之心,更何况手握军队,而在将士心中素有威信的朱棣。
朱元璋即位后,封太子朱标为太子,可朱标早逝,朱元璋选择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同时又大肆屠杀功臣宿将,怕他们威胁到朱允炆的皇位。但北方少数民族还是侵扰明朝边关,朱元璋选择陆续分封自己年长的九个儿子,这些藩王虽然无权干扰地方行政,但都有自己的军队。起到防范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和防范叛乱,以巩固朱家天下。
朱允炆早在被立为皇太孙之时,就担心他的这些叔叔们,担任朱允炆老师的黄子澄宽慰朱允炆,向朱允炆讲述了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书生的一厢情愿。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何在?
朱棣和朱元璋相比,在各方面都差一个档次,而在给后代皇帝挑选辅政大臣这一点,要比朱元璋高明的多。朱元璋死后,给朱允炆留下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为顾命。朱允炆即位之后,以雷霆手段迅速开始削藩,一年之内连废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轮到朱棣之时,朱棣装疯拖延时间,提出朝廷之中有奸臣离间自己叔侄关系,自己迫不得已之下起兵“清君侧”。而在靖难一役中,齐泰、黄子澄昏招百出,充分学习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向朱允炆举荐了曹国公李景隆,而朱棣一听说朝廷派李景隆为帅大喜过望,李景隆先后两次失去消灭朱棣的最佳机会,朱棣打到南京李景隆甚至做了叛徒打开城门放朱棣进来。这就是齐泰、黄子澄向朱允炆举荐的人。甚至朱允炆向李景隆下命令:“切勿让朕背上杀叔罪名”。两军对战,给对方主帅一层保护伞,足见朱允炆水平之低。
朱允炆即位第一年,连废五王,成为所有藩王的敌人,没能联合实力较弱的藩王,来打击势力强的藩王。而朱允炆废藩王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甚至都是些芝麻大点的事,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朱允炆想干什么。而自己还自我感觉良好,为了避免打草惊蛇错过消灭朱棣最佳机会。给了朱棣充分的时间为造反做准备。
朱允炆或许是个好人,但他当不好皇帝。朱棣即位之后,修运河、迁都、五征漠北、修《永乐大典》这些在朱允炆时期是无法办到的。尤其是迁都,如果不迁都幽云十六州甚至还会会回到残元势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仁慈?你见过仁慈的人会将自己的亲叔叔废成庶人吗?你见过仁慈的人把自己亲叔叔逼得全家自尽而死吗?对朱家的藩王们来说,朱允文就是一魔鬼啊。
朱允文这小子在朱元璋活的时候,那乖巧的就跟小白兔似的,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然而等他登上皇位之后,那獠牙就对着各地的藩王们咬了过去。
要说削蕃,这事大家都理解,毕竟无论是谁上台都会削蕃。然而建文帝削蕃削的有点狠啊,那直接就是找个油头废成庶人,连着废了好几个藩王,还逼死湘王一家。要知道,这可都是朱允文的亲叔叔们啊,哪怕你朱允文削蕃,那也得给人家留条活路啊,比如削掉兵权保留爵位,亦或者换个封地都可以啊,没必要直接往死里整啊。
朱棣难道真的愿意冒着全家掉脑袋的风险造反吗?可朱允文已经把态度摆明了啊,哪怕你朱棣乖乖的,那朱允文也要废了你的王位,那朱棣全家可怎么过?等死不成?
朱棣哪怕是想当一个富贵王爷也当不了啊,朱允文根本就不给这机会,逮着茬就往死里整,那朱棣不造反才怪呢。
更可笑的是,已经逼反湘王一家的朱允文,竟然还想着当“白莲花”,在朱棣已经扯旗造反之时还想着不负杀叔之名,这也太无耻了吧?湘王是谁逼死的?湘王就难道不是你朱允文的叔叔了?
朱允文仁慈?那你得问问湘王,看看湘王是否认可这个说法。说不好听的,朱允文但凡不把事情做绝,朱棣也下不了造反的决心啊,毕竟如果能当富贵王爷,那谁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造反呢。
奈何朱允文实在算不上仁慈啊,所以朱棣不得不造反,最后朱允文也就只能去当和尚了
。朱棣虽然有政治野心,但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已经偃旗息鼓。“靖难之役”是一步一步被朱允炆给逼出来的。平常人尚有苟且活命之心,更何况手握军队,而在将士心中素有威信的朱棣。
朱元璋即位后,封太子朱标为太子,可朱标早逝,朱元璋选择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同时又大肆屠杀功臣宿将,怕他们威胁到朱允炆的皇位。但北方少数民族还是侵扰明朝边关,朱元璋选择陆续分封自己年长的九个儿子,这些藩王虽然无权干扰地方行政,但都有自己的军队。起到防范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和防范叛乱,以巩固朱家天下。
朱允炆早在被立为皇太孙之时,就担心他的这些叔叔们,担任朱允炆老师的黄子澄宽慰朱允炆,向朱允炆讲述了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书生的一厢情愿。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何在?
朱棣和朱元璋相比,在各方面都差一个档次,而在给后代皇帝挑选辅政大臣这一点,要比朱元璋高明的多。朱元璋死后,给朱允炆留下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为顾命。朱允炆即位之后,以雷霆手段迅速开始削藩,一年之内连废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轮到朱棣之时,朱棣装疯拖延时间,提出朝廷之中有奸臣离间自己叔侄关系,自己迫不得已之下起兵“清君侧”。而在靖难一役中,齐泰、黄子澄昏招百出,充分学习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向朱允炆举荐了曹国公李景隆,而朱棣一听说朝廷派李景隆为帅大喜过望,李景隆先后两次失去消灭朱棣的最佳机会,朱棣打到南京李景隆甚至做了叛徒打开城门放朱棣进来。这就是齐泰、黄子澄向朱允炆举荐的人。甚至朱允炆向李景隆下命令:“切勿让朕背上杀叔罪名”。两军对战,给对方主帅一层保护伞,足见朱允炆水平之低。
朱允炆即位第一年,连废五王,成为所有藩王的敌人,没能联合实力较弱的藩王,来打击势力强的藩王。而朱允炆废藩王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甚至都是些芝麻大点的事,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朱允炆想干什么。而自己还自我感觉良好,为了避免打草惊蛇错过消灭朱棣最佳机会。给了朱棣充分的时间为造反做准备。
朱允炆或许是个好人,但他当不好皇帝。朱棣即位之后,修运河、迁都、五征漠北、修《永乐大典》这些在朱允炆时期是无法办到的。尤其是迁都,如果不迁都幽云十六州甚至还会会回到残元势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