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李云天陈凝凝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5章 独霸天下的造船业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甲长,统管十户:

一厢分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分为船木、铁、缆匠;三厢为艌匠;四厢分为棕、篷匠。

另外,船厂里还有内官监匠,御马监匠、看料匠、更夫、桥夫等人员,有着一套无比庞大复杂的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明初的造船业十分发达,民间造船厂主要生产小型的****船只,大船的制造由官府主导,其制造工艺和技术稳居世界造船业的龙头地位。

除了南直隶设有龙江船厂外,大明还在福建的福州设有五虎门船厂,广东的新会设有东莞船厂,其他的地方,如太仓、临清、直沽、辽东吉林等地也都设有造船厂,造船的种类有海上远航用的大型海船,也有海上或江河作战用的战船,以及运粮的浅船和航行在江河的快船等等。

在大明的诸多船厂中,排在第二位的自然就是福建福州的五虎门船厂,其设立是洪武皇帝用来防御倭患,专门生产对抗倭寇的海船――福船。

《明史?食货志》有过记载,说福船“能容百人,底尖上阔,昂首尾高,舵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木女墙及砣床。中为四层,最下实土石,次寝息所,次左右六门,中置水柜,扬帆炊爨皆在是。最上如露台,穴梯而登,傍设翼板,可凭以战,矢石火器皆俯发,可顺风行”。

而广东新会的东莞船厂则排在第三位,制造的“横江船”和“乌槽船”也是海上的战船,名为“广船”,船体的灵活性和坚固性超过福船。

至于其他地方的造船厂,生产最多的自然是江河湖泊中的运输船只,毕竟明初的时候以内陆河流的船业为主。

尤为重要的是,永乐帝迁都北京运送粮食的漕船需求量大增。

运粮的漕船分为两种,一为遮洋船,一为浅船,前者用于海运,后者用于河运。

据《明会典》卷二百的记载,明初粮船最多时达到一万零八百五十五只,其中遮洋船三百四十六只,浅船一万零五百零九只。

方有节当然不会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在这里,李云天离开京城前往交趾平叛的时候向宣德帝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为了确保交趾与南海诸国海上贸易的顺利进行,他要打造新型海船来抵御海上的海盗,希望宣德帝将龙江船厂从工部划归到讲武堂的名下。

而且,李云天向宣德帝打了包票,所有的建船资金都由讲武堂自行筹集,不要户部一分一毫的银子。

自从永乐十九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由于大明国库空虚,一时间再也没有精力组织起第七次下西洋,向西洋诸国宣扬大明的国威,再加上大明的禁海令,这使得龙江船厂的处境每况日下,成为了一块鸡肋,处于无船可造的尴尬境地。

由于龙江船厂的工匠加上家眷有上万人,如何养活这些人已经成为了工部的巨大负担,故而李云天的提议很快就被工部的人同意,趁机甩掉了这个沉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