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晁错篇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遂上书道:内部隐患,来自于诸侯王权力太大;外部威胁,则是匈奴人在长城外虎视眈眈。
所以,应该先削弱诸侯王的权力,稳定内部,再励精图治,与匈奴决战,彻底扫平外部威胁。
这样一来,内忧外患尽消,百姓民安居乐业,各得其乐,天下就将繁荣昌盛!
景帝本就在情感上偏向于法家,听闻要对付诸侯王,又想起那个让自己如鲠在喉的皇叔吴王濞,自是赞成不已。
得到允许的晁错火力全开,一书《削藩策》递上,吹响了景帝对汉室诸侯王的冲锋号。
时任丞相申屠嘉,本就经历过秦汉之际的混乱世代,担心天下再度动荡,便硬着脖子,死不肯在景帝的诏书上用印。
高祖刘邦弥留之际,深感忠臣能吏对国家的重要性,也为了防止子孙不懈,便规定:凡国家大政,须有皇帝明诏方能实行。
与皇帝拍拍屁股就能乱发的圣旨不同,诏书是发布到天下官员手上的政令,类似于后世的红头文件。
哪怕是后世,红头文件除了最高领导人外,还需要国务臣的签字。
同样,在汉时,诏书需要在朝堂之上三读通过,然后丞相赞同并用印,方能正式具备法律效应。
这,便是让封建君王所忌惮的‘相权’的来源:只要丞相不同意,皇帝如果不罢相,理论上就不可能实行任何政策。
碰巧,申屠嘉就是景帝不能罢相的人!
申屠嘉是景帝朝仅剩的开国功勋之一,想想后世的红军老战士就知道,景帝根本不可能在保证朝堂不反对的同时,做罢相这种红果果表达其‘不善待功臣’的事。
罢官罢不了,话又说不通,最终,景帝对日益顽固的申屠嘉耐心耗尽,便和晁错合谋,气死了申屠嘉。
申屠嘉亡故后,景帝几乎是在当天就完成了“拜御史大夫开封候陶青为丞相,拜内吏晁错为御史大夫,以太中大夫田叔为内吏”的一系列任命。
亲身目睹申屠嘉的下场后,朝堂为之一靖,朝臣唯有跪地磕头,口称万岁。
在‘名誉丞相’陶青上任后,景帝和晁错一同,大刀阔斧得将铡刀砍向了关东诸侯王。
被接连以莫须有之罪名罚金削土的关东诸侯忍无可忍,最终在吴王刘濞的联络下,打起‘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
吴楚之乱彻底爆发。
晁错被叛乱的规模吓得魂不守舍,建议景帝应该御驾亲征以立威。
此时,原本就与晁错有仇的袁盎对景帝谗言道:晁错这是想害死陛下,祸乱天下啊!
同样被叛军来势汹汹的架势吓坏了的景帝赶忙问袁盎该怎么办,袁盎说:叛军举起的旗号是杀晁错,陛下只要杀了他,叛军也就没有了借口,无大义在身,自然就会退兵了。
景帝深思许久,无奈答应了。
就这样,贵为帝师的晁错,被‘陛下召公议事’的名头骗到法场,腰斩弃市。
据《史记·袁盎晁错传》记载,晁错死时,身上还穿着朝服···
第(3/3)页
遂上书道:内部隐患,来自于诸侯王权力太大;外部威胁,则是匈奴人在长城外虎视眈眈。
所以,应该先削弱诸侯王的权力,稳定内部,再励精图治,与匈奴决战,彻底扫平外部威胁。
这样一来,内忧外患尽消,百姓民安居乐业,各得其乐,天下就将繁荣昌盛!
景帝本就在情感上偏向于法家,听闻要对付诸侯王,又想起那个让自己如鲠在喉的皇叔吴王濞,自是赞成不已。
得到允许的晁错火力全开,一书《削藩策》递上,吹响了景帝对汉室诸侯王的冲锋号。
时任丞相申屠嘉,本就经历过秦汉之际的混乱世代,担心天下再度动荡,便硬着脖子,死不肯在景帝的诏书上用印。
高祖刘邦弥留之际,深感忠臣能吏对国家的重要性,也为了防止子孙不懈,便规定:凡国家大政,须有皇帝明诏方能实行。
与皇帝拍拍屁股就能乱发的圣旨不同,诏书是发布到天下官员手上的政令,类似于后世的红头文件。
哪怕是后世,红头文件除了最高领导人外,还需要国务臣的签字。
同样,在汉时,诏书需要在朝堂之上三读通过,然后丞相赞同并用印,方能正式具备法律效应。
这,便是让封建君王所忌惮的‘相权’的来源:只要丞相不同意,皇帝如果不罢相,理论上就不可能实行任何政策。
碰巧,申屠嘉就是景帝不能罢相的人!
申屠嘉是景帝朝仅剩的开国功勋之一,想想后世的红军老战士就知道,景帝根本不可能在保证朝堂不反对的同时,做罢相这种红果果表达其‘不善待功臣’的事。
罢官罢不了,话又说不通,最终,景帝对日益顽固的申屠嘉耐心耗尽,便和晁错合谋,气死了申屠嘉。
申屠嘉亡故后,景帝几乎是在当天就完成了“拜御史大夫开封候陶青为丞相,拜内吏晁错为御史大夫,以太中大夫田叔为内吏”的一系列任命。
亲身目睹申屠嘉的下场后,朝堂为之一靖,朝臣唯有跪地磕头,口称万岁。
在‘名誉丞相’陶青上任后,景帝和晁错一同,大刀阔斧得将铡刀砍向了关东诸侯王。
被接连以莫须有之罪名罚金削土的关东诸侯忍无可忍,最终在吴王刘濞的联络下,打起‘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造反。
吴楚之乱彻底爆发。
晁错被叛乱的规模吓得魂不守舍,建议景帝应该御驾亲征以立威。
此时,原本就与晁错有仇的袁盎对景帝谗言道:晁错这是想害死陛下,祸乱天下啊!
同样被叛军来势汹汹的架势吓坏了的景帝赶忙问袁盎该怎么办,袁盎说:叛军举起的旗号是杀晁错,陛下只要杀了他,叛军也就没有了借口,无大义在身,自然就会退兵了。
景帝深思许久,无奈答应了。
就这样,贵为帝师的晁错,被‘陛下召公议事’的名头骗到法场,腰斩弃市。
据《史记·袁盎晁错传》记载,晁错死时,身上还穿着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