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乌夜啼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皆有怨言,但神宗皇帝倒颇有些帝王魄力,死心塌地支持王安石变法。岂料天不与时,熙宁六年秋开始天下大旱,且很不给面子地持续干旱了十月之久,一时流民扰攘,困苦难当,怨声载道。
这时居然跳出个为国为民、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小人物——京城汴梁安上门门监——郑侠冒死上了一幅《流民图》,怒呈流民扶老携幼、离乡背井之惨状,直言“去安石,天必雨“的惊世之语。
结果在重重压力疑虑之下,神宗皇帝迫于无奈最后竟真的宣布停止新法,罢黜王安石相位,顺带连那小人物郑侠的形象也被一道圣谕给刻画得异常高大伟岸起来。
“更奇异的是,诏下三日后,天即降大雨,举国哗然。”灰衣人补了一句更玄妙的。
“那郑侠倒颇有点孔明之能呢!”青衣人也啧啧称奇。这掌故早就是瓦子里说书人的绝佳话本子了,不过他依旧不懂,“可这跟后舱里那位有什么关系?“
灰衣人道:“那郑侠再有孔明之能,却也没有得到我大宋的皇帝重用!可是,我们后舱里那人,却是有双能——“他故意顿了一下,睨着对方加重语气道,”翻云覆雨之手啊!”
青衣人咋舌,却不由摇头嗤笑一声,低呼不信:“就他那细瘦病体亦能翻云覆雨?”
灰衣人似笑非笑,将酒盅放在手下把玩:“那人当年也是冒死一纸罪言书,而且还是——”他朝北面努努嘴,“还是那个方向的!”
青衣人顿时倒吸一口气,不敢置信,有点结巴道:“大、大人说的是鞑子——”
灰衣人微一颔首道:“但那一纸罪言书非但没有惹来祸事,却让那人从此一路飞黄腾达,直登庙堂之高,真可谓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
------
这厢二人的私语突然被清寒沉寂的夜色中传来的一缕轻浅横笛之声给打断——
细辨之,那是一支北朝乐府曲《折杨柳》,曲调幽邃而低缓,似月色素白,悠悠浸入瓜洲古渡潮涨平阔的漫漫江水中,让潮水都跟着音律起伏。渐渐的,曲调愈发高亢起来,彷佛思乡人儿满面泪流的抽泣,蕴着无限哀怨痛楚,令闻者忍不得都心盛乡思,魂离渺渺,冀望借西风之力送往故里归乡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舱二人一时被这如泣如诉的笛声所迷,待清醒,却发现此声竟然出自本船之上。青衣人立刻丢下酒盅,跳将起来欲寻吹笛之人。
灰衣人抬手拉住对方,眼中似有明了,只摇摇头:“随他去吧!”
青衣人怔愣住,立时顿悟:“是那人——”
灰衣人点点头:“这玉笛还是李大人所赠之物!”
“李大人为何赠一个鞑子官玉笛?”青衣人不解。
灰衣人微微一叹:“李大人对那人也颇有几分惺惺相惜之意,慨叹他国士气节,壮怀激烈!只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青衣人闻言眼色一敛,便又坐回桌几边。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萦绕舱蓬中的笛声越发低徊杳渺,逐渐消失,似潜入江上渔火的恍然隔世间,徒留听者丝丝惆怅,在这春夜里却彷若一笔浓墨写清愁,心上秋色。
夜渐深。
青衣人道:“通判大人劳累一天休息片刻吧,就由卑职出去巡夜。”
灰衣人似多饮了几杯,微醺的眼色有些迷蒙,对他摆摆手,便走到一旁的硬榻和衣斜靠下去。
青衣人见此场景,不动声色地退出舱房。
他拎着牛皮风灯四下巡走一遍,来到舵楼之上。与守卫闲话了两句后,他往远处江面眺望,然后漫不经心举起风灯上下晃了三下,月色粼粼、暗影重重,灯光如豆,在轻寒的夜里异常清晰。
过了片刻,正望着江面寥落渔火的守卫突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皆有怨言,但神宗皇帝倒颇有些帝王魄力,死心塌地支持王安石变法。岂料天不与时,熙宁六年秋开始天下大旱,且很不给面子地持续干旱了十月之久,一时流民扰攘,困苦难当,怨声载道。
这时居然跳出个为国为民、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小人物——京城汴梁安上门门监——郑侠冒死上了一幅《流民图》,怒呈流民扶老携幼、离乡背井之惨状,直言“去安石,天必雨“的惊世之语。
结果在重重压力疑虑之下,神宗皇帝迫于无奈最后竟真的宣布停止新法,罢黜王安石相位,顺带连那小人物郑侠的形象也被一道圣谕给刻画得异常高大伟岸起来。
“更奇异的是,诏下三日后,天即降大雨,举国哗然。”灰衣人补了一句更玄妙的。
“那郑侠倒颇有点孔明之能呢!”青衣人也啧啧称奇。这掌故早就是瓦子里说书人的绝佳话本子了,不过他依旧不懂,“可这跟后舱里那位有什么关系?“
灰衣人道:“那郑侠再有孔明之能,却也没有得到我大宋的皇帝重用!可是,我们后舱里那人,却是有双能——“他故意顿了一下,睨着对方加重语气道,”翻云覆雨之手啊!”
青衣人咋舌,却不由摇头嗤笑一声,低呼不信:“就他那细瘦病体亦能翻云覆雨?”
灰衣人似笑非笑,将酒盅放在手下把玩:“那人当年也是冒死一纸罪言书,而且还是——”他朝北面努努嘴,“还是那个方向的!”
青衣人顿时倒吸一口气,不敢置信,有点结巴道:“大、大人说的是鞑子——”
灰衣人微一颔首道:“但那一纸罪言书非但没有惹来祸事,却让那人从此一路飞黄腾达,直登庙堂之高,真可谓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
------
这厢二人的私语突然被清寒沉寂的夜色中传来的一缕轻浅横笛之声给打断——
细辨之,那是一支北朝乐府曲《折杨柳》,曲调幽邃而低缓,似月色素白,悠悠浸入瓜洲古渡潮涨平阔的漫漫江水中,让潮水都跟着音律起伏。渐渐的,曲调愈发高亢起来,彷佛思乡人儿满面泪流的抽泣,蕴着无限哀怨痛楚,令闻者忍不得都心盛乡思,魂离渺渺,冀望借西风之力送往故里归乡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舱二人一时被这如泣如诉的笛声所迷,待清醒,却发现此声竟然出自本船之上。青衣人立刻丢下酒盅,跳将起来欲寻吹笛之人。
灰衣人抬手拉住对方,眼中似有明了,只摇摇头:“随他去吧!”
青衣人怔愣住,立时顿悟:“是那人——”
灰衣人点点头:“这玉笛还是李大人所赠之物!”
“李大人为何赠一个鞑子官玉笛?”青衣人不解。
灰衣人微微一叹:“李大人对那人也颇有几分惺惺相惜之意,慨叹他国士气节,壮怀激烈!只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青衣人闻言眼色一敛,便又坐回桌几边。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萦绕舱蓬中的笛声越发低徊杳渺,逐渐消失,似潜入江上渔火的恍然隔世间,徒留听者丝丝惆怅,在这春夜里却彷若一笔浓墨写清愁,心上秋色。
夜渐深。
青衣人道:“通判大人劳累一天休息片刻吧,就由卑职出去巡夜。”
灰衣人似多饮了几杯,微醺的眼色有些迷蒙,对他摆摆手,便走到一旁的硬榻和衣斜靠下去。
青衣人见此场景,不动声色地退出舱房。
他拎着牛皮风灯四下巡走一遍,来到舵楼之上。与守卫闲话了两句后,他往远处江面眺望,然后漫不经心举起风灯上下晃了三下,月色粼粼、暗影重重,灯光如豆,在轻寒的夜里异常清晰。
过了片刻,正望着江面寥落渔火的守卫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