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只怕我等已被贼人盯上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从苏州府到嘉定县,在现代有高速公路加上汽车,也就是三、四小时的时间,甚至还不用这么久。
但在明朝,坐马车的话需要走两天,像现在这样,一路推车而行,则需要走上三、四天左右。
运粮的车队走了一天,当晚在苏州府昆山县治下找了驿站休息。
领兵的百户李成,安排了兵士在四周看守轮值,便向朱天棠报了平安,身为地方都司所的守城兵,对这些看守防御的事情,倒也很是熟悉。
而那些兵丁经过多次倭寇侵袭的筛理,倒也算是一些精锐,只是如今苏州府同知任环更看重自己编练的乡勇,反而看不上正常卫所的士兵,所以才会随便就给嘉定县派来了百多个士兵。
再加上嘉定县被倭寇洗劫过一次,普通士兵派过来也没什么用,这百多个士兵,倒也算是挑选过的精锐,能打顺风仗的。
而朱天棠也知道自己的嘉定县确实需要这些兵丁看护,所以特别的对这些兵丁卖弄了些情面,此时这些兵丁在百户李成的带领下,对朱天棠这个嘉定知县大人,倒也有些敬重。
众人在昆山县驿站用饭的时候,空言将那碗筷在桌上放下,开口道:“张大人,李百户,方才在路上,贫僧感觉有些不妥,如今想来,是一种被人窥探的感觉,只怕我等已被贼人盯上了!”
朱天棠听后大惊,慌忙问道:“空言师父,这该如何是好,莫非这路上,会遇到匪贼麽?亦或是,倭寇?”
“不好说,阿弥陀佛,张大人,贫僧在江湖上行走过几年,这种感觉便是多年来的江湖经验,贫僧可以肯定我们被盯上了,但被什么人盯上,无法确定。”空言双手合十,摇头道。
朱天棠皱眉微微想了一会,转头又问百户李成,“李百户,以你所知,这苏州府境内可有什么贼寇麽?”
“大人,这个,说起来,还真不敢保证,苏州府靠近海岸,那倭寇也能随时上岸,如今任环大人虽然操练乡勇,调借来了广西狼兵,建立了烽火信台,可小股倭寇化妆上岸,却也是防不甚防的。至于地方上的贼寇麽,倒没听说过!”李成苦笑着说道。
百户李成倒也不是夸夸其谈之人,接到这次任务派驻去嘉定县,眼看着朱天棠这个知县倒也算是好说话的,只是未必是好糊弄的人,所以他实话实说着。
“阿弥陀佛,贫僧却是听说过一些江湖传闻,在苏州地方上,或藏有贼寇,常冒以倭寇之名,祸害地方,但这也只是传闻,却没实据。或许,这些贼寇,聚则为贼,散则为民,假冒倭寇,故而地方上只当是倭寇,却不知道贼寇吧!”
空言在旁边又道,其实他这样说还是客气的,算是为官方留了面子,事实上情况要严重的多。
这事情确是真实存在的,当时江南、浙江地方虽然是鱼米之乡,粮产丰富,可这两地的税赋,却是明朝税赋最重的地方。
特别是苏州府,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从苏州府到嘉定县,在现代有高速公路加上汽车,也就是三、四小时的时间,甚至还不用这么久。
但在明朝,坐马车的话需要走两天,像现在这样,一路推车而行,则需要走上三、四天左右。
运粮的车队走了一天,当晚在苏州府昆山县治下找了驿站休息。
领兵的百户李成,安排了兵士在四周看守轮值,便向朱天棠报了平安,身为地方都司所的守城兵,对这些看守防御的事情,倒也很是熟悉。
而那些兵丁经过多次倭寇侵袭的筛理,倒也算是一些精锐,只是如今苏州府同知任环更看重自己编练的乡勇,反而看不上正常卫所的士兵,所以才会随便就给嘉定县派来了百多个士兵。
再加上嘉定县被倭寇洗劫过一次,普通士兵派过来也没什么用,这百多个士兵,倒也算是挑选过的精锐,能打顺风仗的。
而朱天棠也知道自己的嘉定县确实需要这些兵丁看护,所以特别的对这些兵丁卖弄了些情面,此时这些兵丁在百户李成的带领下,对朱天棠这个嘉定知县大人,倒也有些敬重。
众人在昆山县驿站用饭的时候,空言将那碗筷在桌上放下,开口道:“张大人,李百户,方才在路上,贫僧感觉有些不妥,如今想来,是一种被人窥探的感觉,只怕我等已被贼人盯上了!”
朱天棠听后大惊,慌忙问道:“空言师父,这该如何是好,莫非这路上,会遇到匪贼麽?亦或是,倭寇?”
“不好说,阿弥陀佛,张大人,贫僧在江湖上行走过几年,这种感觉便是多年来的江湖经验,贫僧可以肯定我们被盯上了,但被什么人盯上,无法确定。”空言双手合十,摇头道。
朱天棠皱眉微微想了一会,转头又问百户李成,“李百户,以你所知,这苏州府境内可有什么贼寇麽?”
“大人,这个,说起来,还真不敢保证,苏州府靠近海岸,那倭寇也能随时上岸,如今任环大人虽然操练乡勇,调借来了广西狼兵,建立了烽火信台,可小股倭寇化妆上岸,却也是防不甚防的。至于地方上的贼寇麽,倒没听说过!”李成苦笑着说道。
百户李成倒也不是夸夸其谈之人,接到这次任务派驻去嘉定县,眼看着朱天棠这个知县倒也算是好说话的,只是未必是好糊弄的人,所以他实话实说着。
“阿弥陀佛,贫僧却是听说过一些江湖传闻,在苏州地方上,或藏有贼寇,常冒以倭寇之名,祸害地方,但这也只是传闻,却没实据。或许,这些贼寇,聚则为贼,散则为民,假冒倭寇,故而地方上只当是倭寇,却不知道贼寇吧!”
空言在旁边又道,其实他这样说还是客气的,算是为官方留了面子,事实上情况要严重的多。
这事情确是真实存在的,当时江南、浙江地方虽然是鱼米之乡,粮产丰富,可这两地的税赋,却是明朝税赋最重的地方。
特别是苏州府,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