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透视鉴定师杨奕罗晓玉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一章 意外之变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碎了的,即便修复好,也几乎没什么人会收藏。

刚才,他也是看到那笔洗雕琢精湛,构思巧妙,留皮处理也是元明以来玉器制作的常用之法。此玉洗截面,刀法粗犷,边棱锋利,从整体雕刻技法及风格上看,应是明代文房用具的精品之作。

而且,他的水平要比杨奕高,还能看出笔洗是谁雕琢的,即使十多万买回来,他也还有赚头。

其实,明代玉器在工艺上大体可分两种类型。陈设品、实用器皿及一部分佩饰的造型厚重、稳定,器壁较厚,装饰手法也比较单纯、雕琢纹饰粗率,阴线纹“入刀”深重,虽朴厚明快,但失于粗糙。因而有“糙大明”的谑称。

玉器的纹饰和装饰手法,前期受院体花鸟画和织绣品,雕漆等工艺品种的影响,流行花鸟图案的折枝花卉的造型。

就拿刚才的贝壳造型玉笔洗来说,贝壳的外表还雕琢着一幅游鱼戏水的图案,非常精美。

郭瑾轩主要是看到了贝壳玉笔洗采用的是三层透雕法,这种技艺并不是某一位玉雕大师的独有法门,但真正发挥出精髓的没有几个。

他猜测,那笔洗是王小溪的作品。王小溪是明朝苏州人,其玉琢技艺,法粗犷有力,出现“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擅琢玛瑙,雕玉。

“它虽然碎了,但应该还有一半的价值,求求你了。我也不要一半,五万就够了。”那工人哭丧得有点惨。

不过,大家听了都觉得无耻至极。碎成这样,还能有一半的价值,果然是行外人隔了一座山。

玉雕大家最看重的就是雕琢出来每一处细节。如今,玉器变成这样,还能有一丝观赏性吗?几乎是一文不值了。

“刚才,我帮你,连八万多都不要了。你必须五万买下我这宝物。”工人纠缠道。

“滚!”郭瑾轩暴怒如雷,被纠缠得非常烦恼了。对于这种生活底层的中国人,他一直都是看不起的,没有一砖头砸过去,你就算好运了。

“哈哈!那家伙麻烦了。”王军偷偷笑道。

似乎,人家有麻烦,他就很高兴。果然,自己的快乐,还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