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生死局(1)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挥使司的宿卫问道:“那人究竟好了没有?”
贾隐道:“那几日尚总管每天都来到客栈,看他伤势一天天好起来,尚总管心里很是高兴,称赞施先生是华佗再世,还说要好好赏赉于他,就连小老儿尽心服侍,赏钱也少不了。谁知隔天尚总管没有来,来的是阴提举,他说客栈中已安排他人照料,叫小老儿还是回王府当差。”
冯仲哲道:“后来呢?”
贾隐苦着脸道:“小老儿没见尚总管,当时心里也是犯起嘀咕,但是阴提举的话,怎敢不听?小老儿回到王府,就去找尚总管复命,尚总管只说他知道了,也没有多话。小老儿的赏钱,也就……也就不了了之了。”
白衣雪听到这里,已是大致弄清了其间的变故,心想贾隐若是没有撒谎,冯氏兄弟想要弄清三弟冯季圣受伤的真正原委,还须日后找阴法韩和尚灵皋,当面问个明白。
白衣雪听屋内冯氏兄弟等人对着贾隐大声恫吓,无甚新意,当下脚尖轻轻一点,身子已在数丈开外。他如同灵猫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去,屋内一众的宿卫亲军好手,竟无一人察觉。
转眼新岁将至,皇宫大内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一日的卯时,明化砺召集殿前都指挥使司的宿卫议事,原来赵构原定今日前往木子巷的明庆寺祈拜,因龙体欠安,下旨由普安郡王赵瑗代为前往,殿前都指挥使司须抽调部分值守禁卫,由副都指挥使端木克弥和都虞候牟汉槎率领,随行护驾。白衣雪和荣骧均被抽调在内。
白衣雪心中暗喜:“不知杨草大哥是否也会随同赵瑗,前往明庆寺?”转念又想:“早就听说赵瑗是一位贤王,今日终有机会能亲睹他的风采。”
收拾停当,众宿卫在端木克弥和牟汉槎带领之下,直奔明庆寺而去,不过半个时辰便到。明庆寺肇建于唐代,寺内殿宇多为前朝遗构,进入寺内,香烟袅袅,梵音声声,让人忘却尘世的羁縻,尽享佛门圣地的庄严清凉。
一番忙碌,众人刚刚站定各自的哨位,远处銮铃声响,十余骑健马疾驰而来,远远地卷起半尺高的滚滚黄土。
健骑驰近,领衔的一匹骏马翠鞯金络,身高腿长,马上一人年约三旬,面莹如玉,英气勃勃,正是普安郡王赵瑗到了。来到寺前,他翻身下马,端木克弥和牟汉槎早已迎上前去,唱喏行礼。赵瑗微笑道:“有劳二位了。”
赵瑗入得寺来,明庆寺的方丈湛智禅师立候多时,合十说道:“殿下驾临,敝寺上下不胜荣光。天气寒冷,还请殿下入内喝上一杯热茶,消消寒气。”
赵瑗回礼道:“岁寒时节,小王能在方丈宝刹,拥炉以待茶烟,当真是求之不得,叨扰了!”
湛智微微一笑,说道:“殿下客气。”引着赵瑗来到茶寮,宾主分别坐下。
方丈室内,两名小沙弥一个正在生炉起火,一个手持碾轴,正在碾慒之中碾压茶饼,窸窣有声。
赵瑗鼻中嗅到一股淡淡的花果清香,轻搓双手,笑道:“不知方丈备的是什么好茶?”
湛智道:“回禀殿下,此为龙焙。前些日子,官家御驾亲临敝寺,曾恩赐了数饼与老衲,老衲有幸品之,味过醍醐,香胜兰芷。今日殿下驾临,理当奉侍。”
赵构御极以来,曾数次乘驾龙舆临幸明庆寺,并赐匾“法乳流慈”,与方丈湛智深研佛法,交情匪浅,是以这种绝品龙焙,湛智先于贵为郡王的赵瑗尝鲜,倒也不足为奇。
赵宋一朝,贡茶沿袭唐制,以福建建安境内风凰山的“北苑龙焙”最为有名。为与民间茶有别,当地的贡茶院采下新叶后,经过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工序,放在瓦盆内磨细,再制入龙凤模压饼,印凤者称“凤团”,印盘龙者称“龙焙”。苏轼《西江月·茶词》云:“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赵瑗道:“范文正公有诗曰,‘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茶农穿云涉涧,攀援行走于深山密林之中,终日采撷,也未能装满一筐子的新芽,其后更要通宵制茶。这清香四溢的香茗虽好,但其背后的劬劳可想而知。”
湛智合十说道:“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殿下如此体谅民间的疾苦,以民为本,真乃我大宋百姓之福。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赵瑗微笑道:“方丈谬赞。建溪的官茶,得山川清淑之气,乃世间至灵之卉,冠绝天下。”
湛智道:“正是。‘破睡当封不夜侯’,官家操劳国事,夙夜不懈,常常用此茶来提神醒脑,这龙焙佳品可谓劳苦功高啊。”说着二人一齐笑了起来。
赵瑗环顾茶寮,说道:“小王今日于方丈室庐清坐片刻,还讨得了一杯甘露,得以涤荡俗骨,湔浣尘虑,幸甚幸甚!”
湛智赶忙起身,说道:“茶者,纵千般烘焙,万遍搓揉,数番涌沸浮沉,而其志难移。殿下乃人中龙凤,自是风尘物表,此等佳品,正当奉侍殿下这样的佳客。”
赵瑗一双温润的眼睛目光闪动,微笑道:“方丈咳唾成珠,吐属不凡,小王今日若能亲聆謦咳,必定受益匪浅。”
湛智垂目道:“岂敢,岂敢。”
赵瑗道:“灵隐寺前有峰怪石嵯峨,相传天竺慧理瞧见此峰,惊讶道,‘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请问方丈,既是飞来,何以不飞去?”
湛智答道:“一动不如一静。此峰许是息心绝虑了罢。”
赵瑗又道:“请问方丈,怎样才能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湛智微微一笑,说道:“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南宗以直指人心为依归,不拘泥于坐禅、观定,顿见真如本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令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自性本无劝摇,可包万物、生万境。”说着双手合十,又道:“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离心求佛,则是魔。”
赵瑗点了点头,说道:“心外无佛,纯真本性即是佛。”顿了一顿,再问:“三教圣人同住世,请问有何分别?”
湛智道:“虚空不生,虚空不灭;证得虚空,虚空不别。三教圣人,同归一理,初始是并没有什么分别的。”
赵瑗沉思片刻,道:“小王还有一事不明,请方丈慈悲开示。今日的士大夫,学习孔子,多只工于文字语言,却不见孔子之道,不识孔子之心,而释迦牟尼不以文字教人,直指心源,其境界大不相同。”
湛智道:“孔子之道,其文字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挥使司的宿卫问道:“那人究竟好了没有?”
贾隐道:“那几日尚总管每天都来到客栈,看他伤势一天天好起来,尚总管心里很是高兴,称赞施先生是华佗再世,还说要好好赏赉于他,就连小老儿尽心服侍,赏钱也少不了。谁知隔天尚总管没有来,来的是阴提举,他说客栈中已安排他人照料,叫小老儿还是回王府当差。”
冯仲哲道:“后来呢?”
贾隐苦着脸道:“小老儿没见尚总管,当时心里也是犯起嘀咕,但是阴提举的话,怎敢不听?小老儿回到王府,就去找尚总管复命,尚总管只说他知道了,也没有多话。小老儿的赏钱,也就……也就不了了之了。”
白衣雪听到这里,已是大致弄清了其间的变故,心想贾隐若是没有撒谎,冯氏兄弟想要弄清三弟冯季圣受伤的真正原委,还须日后找阴法韩和尚灵皋,当面问个明白。
白衣雪听屋内冯氏兄弟等人对着贾隐大声恫吓,无甚新意,当下脚尖轻轻一点,身子已在数丈开外。他如同灵猫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去,屋内一众的宿卫亲军好手,竟无一人察觉。
转眼新岁将至,皇宫大内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一日的卯时,明化砺召集殿前都指挥使司的宿卫议事,原来赵构原定今日前往木子巷的明庆寺祈拜,因龙体欠安,下旨由普安郡王赵瑗代为前往,殿前都指挥使司须抽调部分值守禁卫,由副都指挥使端木克弥和都虞候牟汉槎率领,随行护驾。白衣雪和荣骧均被抽调在内。
白衣雪心中暗喜:“不知杨草大哥是否也会随同赵瑗,前往明庆寺?”转念又想:“早就听说赵瑗是一位贤王,今日终有机会能亲睹他的风采。”
收拾停当,众宿卫在端木克弥和牟汉槎带领之下,直奔明庆寺而去,不过半个时辰便到。明庆寺肇建于唐代,寺内殿宇多为前朝遗构,进入寺内,香烟袅袅,梵音声声,让人忘却尘世的羁縻,尽享佛门圣地的庄严清凉。
一番忙碌,众人刚刚站定各自的哨位,远处銮铃声响,十余骑健马疾驰而来,远远地卷起半尺高的滚滚黄土。
健骑驰近,领衔的一匹骏马翠鞯金络,身高腿长,马上一人年约三旬,面莹如玉,英气勃勃,正是普安郡王赵瑗到了。来到寺前,他翻身下马,端木克弥和牟汉槎早已迎上前去,唱喏行礼。赵瑗微笑道:“有劳二位了。”
赵瑗入得寺来,明庆寺的方丈湛智禅师立候多时,合十说道:“殿下驾临,敝寺上下不胜荣光。天气寒冷,还请殿下入内喝上一杯热茶,消消寒气。”
赵瑗回礼道:“岁寒时节,小王能在方丈宝刹,拥炉以待茶烟,当真是求之不得,叨扰了!”
湛智微微一笑,说道:“殿下客气。”引着赵瑗来到茶寮,宾主分别坐下。
方丈室内,两名小沙弥一个正在生炉起火,一个手持碾轴,正在碾慒之中碾压茶饼,窸窣有声。
赵瑗鼻中嗅到一股淡淡的花果清香,轻搓双手,笑道:“不知方丈备的是什么好茶?”
湛智道:“回禀殿下,此为龙焙。前些日子,官家御驾亲临敝寺,曾恩赐了数饼与老衲,老衲有幸品之,味过醍醐,香胜兰芷。今日殿下驾临,理当奉侍。”
赵构御极以来,曾数次乘驾龙舆临幸明庆寺,并赐匾“法乳流慈”,与方丈湛智深研佛法,交情匪浅,是以这种绝品龙焙,湛智先于贵为郡王的赵瑗尝鲜,倒也不足为奇。
赵宋一朝,贡茶沿袭唐制,以福建建安境内风凰山的“北苑龙焙”最为有名。为与民间茶有别,当地的贡茶院采下新叶后,经过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工序,放在瓦盆内磨细,再制入龙凤模压饼,印凤者称“凤团”,印盘龙者称“龙焙”。苏轼《西江月·茶词》云:“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赵瑗道:“范文正公有诗曰,‘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茶农穿云涉涧,攀援行走于深山密林之中,终日采撷,也未能装满一筐子的新芽,其后更要通宵制茶。这清香四溢的香茗虽好,但其背后的劬劳可想而知。”
湛智合十说道:“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殿下如此体谅民间的疾苦,以民为本,真乃我大宋百姓之福。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赵瑗微笑道:“方丈谬赞。建溪的官茶,得山川清淑之气,乃世间至灵之卉,冠绝天下。”
湛智道:“正是。‘破睡当封不夜侯’,官家操劳国事,夙夜不懈,常常用此茶来提神醒脑,这龙焙佳品可谓劳苦功高啊。”说着二人一齐笑了起来。
赵瑗环顾茶寮,说道:“小王今日于方丈室庐清坐片刻,还讨得了一杯甘露,得以涤荡俗骨,湔浣尘虑,幸甚幸甚!”
湛智赶忙起身,说道:“茶者,纵千般烘焙,万遍搓揉,数番涌沸浮沉,而其志难移。殿下乃人中龙凤,自是风尘物表,此等佳品,正当奉侍殿下这样的佳客。”
赵瑗一双温润的眼睛目光闪动,微笑道:“方丈咳唾成珠,吐属不凡,小王今日若能亲聆謦咳,必定受益匪浅。”
湛智垂目道:“岂敢,岂敢。”
赵瑗道:“灵隐寺前有峰怪石嵯峨,相传天竺慧理瞧见此峰,惊讶道,‘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请问方丈,既是飞来,何以不飞去?”
湛智答道:“一动不如一静。此峰许是息心绝虑了罢。”
赵瑗又道:“请问方丈,怎样才能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湛智微微一笑,说道:“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南宗以直指人心为依归,不拘泥于坐禅、观定,顿见真如本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令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自性本无劝摇,可包万物、生万境。”说着双手合十,又道:“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离心求佛,则是魔。”
赵瑗点了点头,说道:“心外无佛,纯真本性即是佛。”顿了一顿,再问:“三教圣人同住世,请问有何分别?”
湛智道:“虚空不生,虚空不灭;证得虚空,虚空不别。三教圣人,同归一理,初始是并没有什么分别的。”
赵瑗沉思片刻,道:“小王还有一事不明,请方丈慈悲开示。今日的士大夫,学习孔子,多只工于文字语言,却不见孔子之道,不识孔子之心,而释迦牟尼不以文字教人,直指心源,其境界大不相同。”
湛智道:“孔子之道,其文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