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朱慈烺是主角的小说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1章 吏治变革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九月中旬,经过阅卷复查后,二次会试的成绩正式公布放榜。

  此次会试共选拔出一百名综合能力上佳的举人,又有一百名在某些领域擅长的特长生,比如算术、断案方面。

  看着名单上一个个熟悉的历史人名,朱慈烺笑的合不拢嘴,这些人都是宝贝啊,尤其宋应星、阎应元等人。

  宋应星自然不用说,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研究,还首次提出声音是靠气体传播的,在思想哲学上研究更甚,是个行走的百科全书。

  阎应元更是个牛人,历史上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义民抵抗清兵南下,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守城期间,阎应元几乎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所有计谋,诈降、设伏、火攻、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声东击西、夜袭敌营、城头楚歌,居然连人体炸弹也用上了。

  清军多次劝降他,阎应元却道:我大明有投降之将军,无投降之典史!

  城破之时,阎应元端坐于东城敌楼之上,要了一支笔,在城门上提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城破之日,十万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此次会试,抗清三公全部到齐,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历史上这三个未入流的小吏在江阴联手抗清,谱写了汉人的骨气与血性。

  朱慈烺在乾清宫接见了三人,并亲自为他们斟酒,整部南明史,他最敬佩的就是李定国和这三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发扬的是一个优秀民族的精神。

  一般来说,进士一录取就可以候补官员,而举人要当官,就难得多了,没考上进士只能到吏部注册,等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官员死得多了就有空缺。

  举人是有资格做官,但由于人太多了,只能排队,当官的挂掉后才有机会。

  某个官员去世家里开追悼会,有些人在门口探头探脑的,还面露喜色,如果这些人不是和这个当官的有仇,那就是排队等当官的举人了。

  有空缺了,后补的举人们经过吏部的挑选后才能去当官,挑选的标准很奇葩,先看长相,几十个举人排成一队,就跟会所客人挑小姐一样,长得丑的只能叫天不应,早点回家。

  朱慈烺并不按照这个老套路来任命官员,他对二次会试选拔出的举人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