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阖家守城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高阳县。
高阳只是一座小城,但此时却在热火朝天的修固城墙,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劳作的民工。
城中有一队皂隶(衙役)簇拥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由北门里走了出来,民夫们纷纷停下手中活计,争相目睹。
这位老者就是大明帝师、三朝元老、前内阁阁臣、兵部尚书孙承宗,他曾培养出袁崇焕、茅元仪等一干将帅,在辽东担任督师时构建了关宁锦防线,阻挡了建奴几十年,把努尔哈赤都熬死了也没啃动,现在皇太极还在啃。
如今孙承宗已经七十六岁了,已经把自己的才华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大明,现在退休在家数年,然而在他晚年的时候,清军打到了他的老家高阳县,还派人前来劝降。
孙承宗拿着拐杖赶走了劝降的使者,带着全家四十多口上城墙守城,准备迎接前来攻城的清军。
高阳是小城,城内没有守军,只有一些皂隶,也没指挥打仗的将领,更没有粮食,可谓是不堪一击。
在孙承宗的感召下,城中数千百姓无一逃亡,全部参与修固城墙,上城守城御敌。
高阳县令攀上高阳北门的城楼眺望远处,他惊讶的发现远处扬起了一大团烟尘,即便隔得很远,但他依然判断出笼罩在烟团之下的骑兵,他连忙下令示警。
听到急促的警铃声,城门外的工地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开始一窝蜂的往两丈宽的城门涌进,好在没有造成践踏事件。
数里之外,高高腾起的一团团烟尘下奔腾出千余骑清军,他们头皮被刮的铁青,后脑仅仅余铜钱大小的位置留着头发,结成了一根老鼠尾巴粗细的辫子。
每个清军骑兵的马鞍两侧都挂着尚在滴血的头颅,还有的则挂着几只布囊,固定的绳子绷得紧紧的,应该是劫掠而来的钱财,瞅着分量不轻。
千余清军骑兵在高阳城外一里处停止了前进,一个矮胖的清军骑兵道:“章京大人,咱们一鼓作气杀进高阳,活捉孙承宗吧!”
为首的甲喇章京摆了摆手道:“不急,等后队的三千汉军跟上来,让他们先攻城,咱们只需要等城破冲进去抢粮、抢钱、抢女人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高阳县。
高阳只是一座小城,但此时却在热火朝天的修固城墙,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劳作的民工。
城中有一队皂隶(衙役)簇拥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由北门里走了出来,民夫们纷纷停下手中活计,争相目睹。
这位老者就是大明帝师、三朝元老、前内阁阁臣、兵部尚书孙承宗,他曾培养出袁崇焕、茅元仪等一干将帅,在辽东担任督师时构建了关宁锦防线,阻挡了建奴几十年,把努尔哈赤都熬死了也没啃动,现在皇太极还在啃。
如今孙承宗已经七十六岁了,已经把自己的才华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大明,现在退休在家数年,然而在他晚年的时候,清军打到了他的老家高阳县,还派人前来劝降。
孙承宗拿着拐杖赶走了劝降的使者,带着全家四十多口上城墙守城,准备迎接前来攻城的清军。
高阳是小城,城内没有守军,只有一些皂隶,也没指挥打仗的将领,更没有粮食,可谓是不堪一击。
在孙承宗的感召下,城中数千百姓无一逃亡,全部参与修固城墙,上城守城御敌。
高阳县令攀上高阳北门的城楼眺望远处,他惊讶的发现远处扬起了一大团烟尘,即便隔得很远,但他依然判断出笼罩在烟团之下的骑兵,他连忙下令示警。
听到急促的警铃声,城门外的工地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开始一窝蜂的往两丈宽的城门涌进,好在没有造成践踏事件。
数里之外,高高腾起的一团团烟尘下奔腾出千余骑清军,他们头皮被刮的铁青,后脑仅仅余铜钱大小的位置留着头发,结成了一根老鼠尾巴粗细的辫子。
每个清军骑兵的马鞍两侧都挂着尚在滴血的头颅,还有的则挂着几只布囊,固定的绳子绷得紧紧的,应该是劫掠而来的钱财,瞅着分量不轻。
千余清军骑兵在高阳城外一里处停止了前进,一个矮胖的清军骑兵道:“章京大人,咱们一鼓作气杀进高阳,活捉孙承宗吧!”
为首的甲喇章京摆了摆手道:“不急,等后队的三千汉军跟上来,让他们先攻城,咱们只需要等城破冲进去抢粮、抢钱、抢女人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