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战国系年传奇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章六 四:显学初成曾子评墨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不瞒上卿,我等老师此番回到故里,不知何时回归。上卿请放心,一旦我等得知老师归来,必转达上卿的意思,想必老师也会很乐意前来的。”清羽知话不敢说满,而是留了些余地。

“好!好!那就有劳清羽知先生费心了。且先让智磊带你们好生熟悉一下,也便以后好生开展工作。”智瑶喝了口茶,笑道。

几人告退,自此便在智氏手下任职。

再回到鲁国曲阜,却说那曾子学堂。

这一日,子思来到老师曾子面前,有些疑惑,相与老师探讨下。

“老师,近日在中庸之道,突有开悟,总结成一句,请老师指点。‘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太平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子思坐下首道。

曾子听后,闭目仔细咀嚼,逐字辨析:“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的情感,当处于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心是寂然不动的,所以没有太过与不及的弊病,以‘中’为定义。人难免要发泄七情六欲,当七情六欲感应外境而发了出来,都能做到没有太过与不及,没有不合理而都能恰好中节,这里以‘和’为定义。‘中’是生天生地生人的大根源,阴阳平衡之交点;‘和’是天下万物所共同通行的大路,恰如太极阴阳界限。‘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谓之阴阳平衡。妙!妙!妙!此句堪为把你的中庸之道在更深层次上归结为中和之道。如此凝练,思想越发精致!”赞叹完,曾子又咀嚼一番,不由开口说道,“当世之中,与你同辈的年轻俊才里,恐无人超出你左右,即便老一辈中,能达到你这等高度的也是少之又少啊!”

“老师过誉了,弟子虽不敢妄自菲薄,但也知道这世间还有一人,其年龄较弟子还小,但成就已超越弟子。”子思回道。

“哦?还有这等人物?我怎么从未听说!”曾子诧异道。

“此人老师也认识,只是多年未见而已。不知老师可还记得,十年前,一位少年,自荐来此听讲,但只听讲不拜师。”子思提醒道。

“只听讲,不拜师。”曾子想了想,哈哈笑了,“你说的是子墨那个小家伙吧。”

“正是!”子思也笑了。

“这子墨,也就开办文武学堂前两年还有些消息,没事还会来看看我这老夫子,这几年却是音信皆无,也不知是不是还在这曲阜。”曾子想起子墨当年,笑呵呵道,“按你刚才所说,莫非你有他的消息不成?这小子,怎么也不知来看看我。”

“弟子是与子墨的墨氏学堂有些联系,但不是子墨。”子思笑道。

“哦?你为何如此说?”曾子问道。

“子墨已经多年不在曲阜了,那年他去追杀一位仇人,一路西行,最后到了洛邑,便在那驻留下来。在那里,他又开办了一个墨氏学馆。这子墨现在不得了,兴办的墨氏学堂与墨氏学馆都在宣扬他的思想,深得世人喜爱。”子思羡慕道。

“他自己的思想?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而且鲁国内也没听说有什么新兴的思想啊?”曾子问。

“子墨是尊重咱们儒家,知道这曲阜乃是儒家中兴之地,且又有老师在此。因此,那些学业有成的弟子,都没有留在鲁国,那些弟子,有的去了晋国,有的去了郑国、卫国,还有些去了楚秦。”子思回道。

“哦,看来那墨氏学堂教的不错,说说看,那子墨新兴的什么思想啊?”曾子显得非常有兴趣。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