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所逢非所安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一章 丰城之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什么样的身份。

  安逢凉和肖野是五号,王楠二号,叶笙一号,陆封三号,付文四号。

  五家在一条线上,安逢凉拉着肖野在前面走,他们最远。这一家的老人,男主人姓严,是参过军,打过仗的,现年87岁,比安老爷子还大上几岁。阿婆姓何82岁,身体都还硬朗,每天会拄着拐杖去外面走两步。

  交谈的事自然是交给安逢凉,肖野搬了凳子让他们坐在院子里聊天,自己便张罗着帮忙稍微打扫了卫生,收拾了厨房。这位严阿爷一听安逢凉说家里爷爷也是参过军的,一时来了兴致,躺在藤椅上给她讲故事。

  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人们哪有如今这样舒适安逸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随时随地就会有战事发生,晚上从来不敢脱衣睡觉,多怕你脱衣服的这个时间,人就没了。睡在哪呢,山洞里,石缝间,草堆上,为了隐蔽身型,有时候趴在泥潭里,一待就是几个时辰。

  外面是无处不在的轰炸声,枪炮声,呻吟声,每当有大一点的哭喊声传来,那可能代表了不久前还有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在这一刻,就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了。

  那时候的人命分文不值。

  没有经历过战火与饥荒的人,很少有人能理解生命的可贵,老人时常关注新闻,说如今的年轻人自杀率很高,他就会觉得很可惜,那时候的人,想活活不了,如今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竟然在想着怎么死?

  安逢凉坐在一边的矮凳子上,安静地听着老人家用衰老沧桑的语调缓缓道来那时的岁月,一时入了迷。

  严阿爷,一边回忆,一边有些感叹,”人老了,话就多了,很久没人这样挺老头子讲话了。“

  安逢凉有些奇怪:”阿爷,那您的孩子们现在是都在外地吗?“知道他们就只有两个老人在家,却不知老人家的孩子孙子们,都去了哪里。

  “他们啊,都在城里住着呢,说过不惯这乡下日子,到哪都不方便。”老人家说的声音不小,甚至还带了微笑,可安逢凉盯着老人浑浊的双眼,一时沉默了。

  那双看透生死的双眼中,有怀念,也有思念,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谁不想子孙环绕膝下,可子孙呢,有了自己的小家,恐怕只有闲暇时,才会想到远方的父母吧。

  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很多东西在这种速度与时代的变迁中,早已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