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来104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借来104
20171226增珊
常左右玩自己,他自己觉得没有什么,旁边的人看着难受,有一丝担心,担心他掉下来。这个玩法累的是身体,一条腿特别累,因为一半身子是悬空的。
他和大师都玩这个游戏。除了喜欢玩这个游戏之外,还玩那个游戏。百玩不厌,那个游戏和这个游戏一样,都不轻松。那个游戏不累身体,而是费脑子。那个游戏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过,一条腿在门里,一条腿在门外,猜一猜,是进门还是出门。不仅大师张和尚在玩,而且小和尚也在玩。
有人敲门,
他说:请进,门开着,
小和尚从食堂给他带来盒饭,
他说:撂桌子上吧。
小和尚放下盒子,转身走了。
他从床上爬起来,吃饭。
想问问小和尚,大师讲经结束没有。其实问也白问,因为这个时候想让大师结束讲经,还是挺困难的,大师这人,有一特点,晚上睡得迟,上午睡觉,中午起床,下午工作,一直工作到半夜。虽然上了年纪,但是还是喜欢熬夜,是一夜猫子,像年轻人。在个人习惯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每个人的成长都以养成好习惯为目标。知识重要,好习惯更重要。
现在,每个家长都知道好习惯重要。
不像从前。
从前,家长要求孩子规规矩矩,要求坐如钟站如松,至少坐要有一个坐相,要有一个吃相,什么好习惯,坏习惯,连家长自己都不知道。
其实,有必要分好坏吗,如果连个人习惯都有一个标准,那岂不是太可怕了,张和尚以为个人习惯还是各式各样的好。如果要求大家都按一个标准来,那么,不仅仅有点不靠谱,而且还死气沉沉。孩子不像孩子,那多可怕,一个个都像小老头,老气横秋的,那还是少年吗,大人或者家长能不着急吗。大师不是家长,而是住持,寺庙也没有孩子,小和尚都是清一色的光头,都穿僧袍,袈裟,乍一看,这个和尚和那个和尚没有什么区别,就像中国的城市千城一面。其实,和尚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高僧小和尚之间有区别,小和尚之间也有区别。连高僧都不一样,大师和张和尚不一样,张和尚和其他和尚也不一样,
张和尚曾经娶妻生子,承包食堂,曾经在少林寺看大门,去旁边的佛学院旁听,曾经上西京大学,跟师兄弟借僧袍。
从徽州农村来到少林寺,跪求师父收留,师父问他为什么当和尚,他说为不饿死,为求学。师父认为他说的倒是真话但六根未尽,不肯收他为徒。
他经历坎坷,一直坚持说真话,为化缘,吃尽千辛万苦,他与佛有缘,别具一格。离婚之后,时不时想念妻子及儿子。他的所作所为和一个地地道道的和尚是有区别。如果用一个地地道道的和尚标准要求他,他不合格。这样的话,也勉为其难了。大师的知人善用,他有立锥之地。大师顺理成章当上住持,他成为助理。大师一心一意想把大理寺建设成为全国三强之一,他积极配合。在建设中走过不少弯路。在头几年大师还能听进不同意见,从谏如流。在近年,大师听不进不同意见了。有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张和尚非常担心。
尤其在分配方面,大师听不进其他意见,连张和尚的意见都不听了。
啪,开灯,房间亮堂了,起身,上前一步,弯腰,扔盒子进垃圾桶。屋子里的他不知道屋子外面的漆黑。即使有光明也不应该忘记黑暗。
自从为了节能减排限制用电之后,大理寺的路灯就不亮了。路灯被限制之后,大理寺的和尚人手都有一个手电筒,这个手电筒可以充电。其实,大理寺高僧对限制路灯的做法,颇有微词。不仅仅高僧有意见,而且还引起施主的不满。
就连出台限制路灯政策的职能部门内部都是意见不统一。从表面看,路灯不亮了,不消耗电了,节能减排了,其实,手电筒还在充电。要么再出台一个禁止和尚用手电筒的政策,不然的话节能减排还是空的。禁止手电筒政策出台不难,可是执行起来不容易。就像当初禁止小和尚翻墙去教堂一样。
好在没有禁止用灯。他感到欣慰。
在灯下,他和影子在一起。读书,喝茶,写写画画。百无聊赖的他想用看书打发晚上的时间,这么早就睡觉,睡不着啊。作为大理寺的高僧,不可能不思考,作为还俗又出家的高僧,心情复杂是难免的,想一下子静下心来确实有困难,不是他不想静下来,而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场面浮现眼前。
算起来大理寺算是一个清静之地,和尚的心态应该可以静下来,在与青灯古佛相伴的同时,还要普度众生啊。
前妻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四大皆空怎么普度众生。想普度众生就得去活生生的现实中,为了拍电影他去化缘,为了化缘他去给老板算命,为得到老板认同,拣好听的说,他也挺累的。其实,他说过违心的假话谎言。因为老板喜欢听谎话,不少人还是不喜欢听真话,包括大师。
借来104
20171226增珊
常左右玩自己,他自己觉得没有什么,旁边的人看着难受,有一丝担心,担心他掉下来。这个玩法累的是身体,一条腿特别累,因为一半身子是悬空的。
他和大师都玩这个游戏。除了喜欢玩这个游戏之外,还玩那个游戏。百玩不厌,那个游戏和这个游戏一样,都不轻松。那个游戏不累身体,而是费脑子。那个游戏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过,一条腿在门里,一条腿在门外,猜一猜,是进门还是出门。不仅大师张和尚在玩,而且小和尚也在玩。
有人敲门,
他说:请进,门开着,
小和尚从食堂给他带来盒饭,
他说:撂桌子上吧。
小和尚放下盒子,转身走了。
他从床上爬起来,吃饭。
想问问小和尚,大师讲经结束没有。其实问也白问,因为这个时候想让大师结束讲经,还是挺困难的,大师这人,有一特点,晚上睡得迟,上午睡觉,中午起床,下午工作,一直工作到半夜。虽然上了年纪,但是还是喜欢熬夜,是一夜猫子,像年轻人。在个人习惯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每个人的成长都以养成好习惯为目标。知识重要,好习惯更重要。
现在,每个家长都知道好习惯重要。
不像从前。
从前,家长要求孩子规规矩矩,要求坐如钟站如松,至少坐要有一个坐相,要有一个吃相,什么好习惯,坏习惯,连家长自己都不知道。
其实,有必要分好坏吗,如果连个人习惯都有一个标准,那岂不是太可怕了,张和尚以为个人习惯还是各式各样的好。如果要求大家都按一个标准来,那么,不仅仅有点不靠谱,而且还死气沉沉。孩子不像孩子,那多可怕,一个个都像小老头,老气横秋的,那还是少年吗,大人或者家长能不着急吗。大师不是家长,而是住持,寺庙也没有孩子,小和尚都是清一色的光头,都穿僧袍,袈裟,乍一看,这个和尚和那个和尚没有什么区别,就像中国的城市千城一面。其实,和尚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高僧小和尚之间有区别,小和尚之间也有区别。连高僧都不一样,大师和张和尚不一样,张和尚和其他和尚也不一样,
张和尚曾经娶妻生子,承包食堂,曾经在少林寺看大门,去旁边的佛学院旁听,曾经上西京大学,跟师兄弟借僧袍。
从徽州农村来到少林寺,跪求师父收留,师父问他为什么当和尚,他说为不饿死,为求学。师父认为他说的倒是真话但六根未尽,不肯收他为徒。
他经历坎坷,一直坚持说真话,为化缘,吃尽千辛万苦,他与佛有缘,别具一格。离婚之后,时不时想念妻子及儿子。他的所作所为和一个地地道道的和尚是有区别。如果用一个地地道道的和尚标准要求他,他不合格。这样的话,也勉为其难了。大师的知人善用,他有立锥之地。大师顺理成章当上住持,他成为助理。大师一心一意想把大理寺建设成为全国三强之一,他积极配合。在建设中走过不少弯路。在头几年大师还能听进不同意见,从谏如流。在近年,大师听不进不同意见了。有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张和尚非常担心。
尤其在分配方面,大师听不进其他意见,连张和尚的意见都不听了。
啪,开灯,房间亮堂了,起身,上前一步,弯腰,扔盒子进垃圾桶。屋子里的他不知道屋子外面的漆黑。即使有光明也不应该忘记黑暗。
自从为了节能减排限制用电之后,大理寺的路灯就不亮了。路灯被限制之后,大理寺的和尚人手都有一个手电筒,这个手电筒可以充电。其实,大理寺高僧对限制路灯的做法,颇有微词。不仅仅高僧有意见,而且还引起施主的不满。
就连出台限制路灯政策的职能部门内部都是意见不统一。从表面看,路灯不亮了,不消耗电了,节能减排了,其实,手电筒还在充电。要么再出台一个禁止和尚用手电筒的政策,不然的话节能减排还是空的。禁止手电筒政策出台不难,可是执行起来不容易。就像当初禁止小和尚翻墙去教堂一样。
好在没有禁止用灯。他感到欣慰。
在灯下,他和影子在一起。读书,喝茶,写写画画。百无聊赖的他想用看书打发晚上的时间,这么早就睡觉,睡不着啊。作为大理寺的高僧,不可能不思考,作为还俗又出家的高僧,心情复杂是难免的,想一下子静下心来确实有困难,不是他不想静下来,而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场面浮现眼前。
算起来大理寺算是一个清静之地,和尚的心态应该可以静下来,在与青灯古佛相伴的同时,还要普度众生啊。
前妻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四大皆空怎么普度众生。想普度众生就得去活生生的现实中,为了拍电影他去化缘,为了化缘他去给老板算命,为得到老板认同,拣好听的说,他也挺累的。其实,他说过违心的假话谎言。因为老板喜欢听谎话,不少人还是不喜欢听真话,包括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