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44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借来44

20161204增删

出锅,烧排骨用高压锅压,众所周知的事情,多久才烂,没有几个人说得上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学会了做菜,与其说学,不如说被逼无奈。那年,张妈不在七里庄,在徽州佛学院儿子家。吃香的喝辣的,一年半载不会回七里庄。张爸在七里庄,一点辙没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张弟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不回家,即使春节回家也呆不了几天。撼天不动,喊地不灵,怎么办?求不到人,只能求己,硬着头皮买菜烧菜做饭。一回生二回熟,知道讨价还价了。一天,又一天,挽一小竹篮,上街。早起,买菜或者上菜园子捉菜。采摘或者买菜回来,蹲在门口或者坐在天井,弯腰择菜,舀水洗菜,磨刀切菜,然后淘米,米下锅,水米比例的稳定是在几次教训之后。开始,粥不粥,饭不饭,即使夹生饭也只能咽下。几次夹生饭之后,掌握了做饭技巧。至于爱上了做菜及喜欢掌勺,那是半年之后的事情。如今,家里来客,招待设宴都是他掌勺。一桌二桌菜不在话下,五桌六桌也没有问题,连村上做酒席都请他。张家所有的人都到齐的话,有几十个呢。吃起来,像一个食堂。玩起来,像麻将馆。人多眼杂不是麻烦,而是给张爸提供一个练手的机会,凡事都有第一次,像大姑娘上轿一样。嫁他,不图钱,只图力气。对他,张妈没有什么奢望,也没有什么失望。养一群儿女,张妈没有想到。子孙满堂,张妈更没有想过。苦尽甘来,好不容易,张和尚还俗娶妻生子。之前,为了带孙子,张妈离开了家。现在,孙子大了,张妈回七里庄来了。

张妈来到厨房,转一圈,无从下手,退后,靠墙边,免得挡路。杵在那里,像电线杆子。即使指指戳戳也无人听,不像领导干部。张爸颠勺,装盆,扭头,调侃说:领导。检查工作来了。张妈微微一笑,说:菜淡一些,都吃得比较淡。

张爸说:知道。

张妈说:留一点出来

张爸心领神会,说:老四回来吃饭。

张妈转身,说:老四说回家吃饭,还是留一点出来吧。

为了农家乐,去了乡政府。在门口,老四张弟遇上兽医,见面没有寒暄,直奔主题。兽医掏出手机,翻电话号码。兽医转身,往里走。

记下号码,哈腰,以示感谢,张弟转身往外走。提腰带,憋住,转一圈,又一圈,松裤腰带,解决了。转身,鞋跟断掉,一高一低,怎么走路。只好硬着头皮往里走,一拐一拐的,像瘸子似的。

农家乐成立或者创立,需要到县城敲公章。开公司的人都知道,个体户也知道。大家都把它称之为走程序。具体内容是一共12张表格,敲12个公章。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不通人情世故,而是没有钱。不说县城里敲章,不说乡里敲章,就说村里敲章吧,一般而言,村里敲个公章也要意思意思。公章拴在村长的裤腰带上,此举为了杜绝私盖。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村长外出打工见怪不怪,村长不在,公章怎么办,一是人走章走,章随人走,人在章在。换句话说,带到外面或者工地,另一是人章分离。把章交给别人保管。第三是把章切开,分别由几个人保管。欲盖章得找几个人,凑到一起才能盖,缺一不可。事实上村长只是在村范围内管用,出了村就不管用了,不好使,带着章也是一个累赘,与其带在身边,不如放在家里,于是,把公章锁在家里的抽屉里。一年半载不回家,想盖公章也没辙,实在憋不住的,只能千里迢迢找村长。不方便,对谁都没有好处,这个做法得改。七嘴八舌,大家想出一招,公章放在村上,托人保管。由村长他爸保管,他老人家最合适不过。对村长而言,肥水不流外人田,省心,放心。对村民而言,他年纪大了一年四季都在家,随叫随到,想敲就敲。之前,敲章,不收费,之后,盖章收费了。再往后,只要意思意思,谁都可以敲一下。

在七里庄,盖章一条烟,不成文的规矩。在县城一个下午,才敲了8个,已经算快的了,自从有了行政中心,敲公章一条龙了,把不同部门集中在一起,流水作业,像工厂的生产线一样,正是这个一条龙,张弟那12个公章很快敲完。换了几年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