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回 (中): 宋高宗悬而未决藏私心 岳鹏举率性而为戳腌臜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金人的构和政策是:以和备战,以战促和。“以和备战”主要是因为金熙宗刚刚登基,新老势力明争暗斗,政局还不稳定,以金兀术为首的激进派,主张进攻南宋,一统中原;而以挞懒为首的主和派则认为:金国实力有限,经过几次攻打南宋,物质消耗过大,国内也有厌战情绪,必须要一边和谈,一边恢复元气。
所以,金熙宗对这种局势看得还是比较清醒,他就是想趁伪齐羽翼尚未丰满,废掉刘豫的伪齐。再利用挞懒是秦桧的老主子的身份,迫使秦桧站在议和的一边,否则,就会将秦桧的老底全部抛出来,迫使秦桧就范,然后利用秦桧的作用,以及钦宗太子赵谌和生母韦氏的这柄暗器,双管齐下,诱使高宗在和议上让步。若秦桧、赵构和挞懒内外勾结,不愁南宋不灭。
果然,绍兴八年,赵构又起用秦桧为相。吏部大臣晏敦复忧虑地说,秦桧是“媚奴相也”。张浚、赵鼎相继罢免相位后,在朝廷能够一手遮天的只有秦桧了。
秦桧看到宋金形势在不断地向有利于自己推行乞和求降政策的方向发展,认为天赐良机。于是在宋金谈判前夕,一而再、再而三地对赵构进行反复试探和考察,增强其求和信心,坚定其投降立场。
南宋大臣在朝见赵构之后,只有秦桧留下面奏。秦桧说:“臣僚们对议和畏首畏尾,首鼠两端,这就不能够决断大事。如果陛下决心想讲和,请专与我讨论,不许群臣干预。”
赵构道:“朕一以委卿。”秦桧说:“臣难得有方便之处,请陛下熟虑三日,臣思之定画,容后再禀。”
过了三天,秦桧又留在赵构的内庭奏事,赵构想讲和的思想已经很坚定了,但秦桧自认为火候不到,遂对高宗言道:“微臣恐有其他不便,想请陛下熟思三日,容后再禀。”
赵构说:“好吧!”又过三天,秦桧就象前几次一样,独自留在赵构身边奏事。他清晰地把握赵构脉搏,确定赵构和议之心坚决,于是,他拿出早已草拟好的《和议书》递给赵构,并声称不许其他朝臣干预。
高宗看完秦桧草拟的《和议书》,对和议条件基本同意,并召见金国使臣,金使态度极其傲慢,目中无入,要高宗跪迎金使,高宗假装身体有恙,秦桧适时地站出来替他跪迎,金使对南宋当局百般侮辱,高宗和秦桧一味苟且偷安,不惜卑躬屈膝与金使议和。
此举激起了朝中大多数大臣与全国军民的义愤,纷纷起来反对。枢密院编修胡铨反对议和最为激烈,他上书高宗,对金国议和的阴谋进行揭露,而且要求高宗斩下秦桧、王伦、孙近的首级。他还表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宁愿投东海而死,也决不在小朝廷里求活。
胡铨这篇奏疏一经传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宜兴进士吴师古迅速将此书刻版付印散发,官吏百姓争相传诵。金人听说此事后,急忙用千金求购此书,读后,君臣大惊失色,连连惊呼:“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
奏疏上报之后,秦桧认为胡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令除名,贬送昭州管制,并降诏传告朝廷内外。给事中勾龙如渊、谏议大夫李谊、户部尚书李弥逊、侍御史郑刚中等人纷纷想方设法出面营救胡诠,秦桧迫于公论,只得改派胡铨去广州监管盐仓。
参知政事李光也极力陈述戎狄狼子野心,和谈不可依恃,秦桧憎恶李光。秦桧任命亲信党羽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李光在高宗面前当面反驳;又当着高宗的面道:“桧之心意,蒙蔽圣聪,混淆视听,堵塞言路,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
此时,去年刚从伪齐逃跑回来(实际上是金人放他回来的,向秦桧、赵构传达和议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金人的构和政策是:以和备战,以战促和。“以和备战”主要是因为金熙宗刚刚登基,新老势力明争暗斗,政局还不稳定,以金兀术为首的激进派,主张进攻南宋,一统中原;而以挞懒为首的主和派则认为:金国实力有限,经过几次攻打南宋,物质消耗过大,国内也有厌战情绪,必须要一边和谈,一边恢复元气。
所以,金熙宗对这种局势看得还是比较清醒,他就是想趁伪齐羽翼尚未丰满,废掉刘豫的伪齐。再利用挞懒是秦桧的老主子的身份,迫使秦桧站在议和的一边,否则,就会将秦桧的老底全部抛出来,迫使秦桧就范,然后利用秦桧的作用,以及钦宗太子赵谌和生母韦氏的这柄暗器,双管齐下,诱使高宗在和议上让步。若秦桧、赵构和挞懒内外勾结,不愁南宋不灭。
果然,绍兴八年,赵构又起用秦桧为相。吏部大臣晏敦复忧虑地说,秦桧是“媚奴相也”。张浚、赵鼎相继罢免相位后,在朝廷能够一手遮天的只有秦桧了。
秦桧看到宋金形势在不断地向有利于自己推行乞和求降政策的方向发展,认为天赐良机。于是在宋金谈判前夕,一而再、再而三地对赵构进行反复试探和考察,增强其求和信心,坚定其投降立场。
南宋大臣在朝见赵构之后,只有秦桧留下面奏。秦桧说:“臣僚们对议和畏首畏尾,首鼠两端,这就不能够决断大事。如果陛下决心想讲和,请专与我讨论,不许群臣干预。”
赵构道:“朕一以委卿。”秦桧说:“臣难得有方便之处,请陛下熟虑三日,臣思之定画,容后再禀。”
过了三天,秦桧又留在赵构的内庭奏事,赵构想讲和的思想已经很坚定了,但秦桧自认为火候不到,遂对高宗言道:“微臣恐有其他不便,想请陛下熟思三日,容后再禀。”
赵构说:“好吧!”又过三天,秦桧就象前几次一样,独自留在赵构身边奏事。他清晰地把握赵构脉搏,确定赵构和议之心坚决,于是,他拿出早已草拟好的《和议书》递给赵构,并声称不许其他朝臣干预。
高宗看完秦桧草拟的《和议书》,对和议条件基本同意,并召见金国使臣,金使态度极其傲慢,目中无入,要高宗跪迎金使,高宗假装身体有恙,秦桧适时地站出来替他跪迎,金使对南宋当局百般侮辱,高宗和秦桧一味苟且偷安,不惜卑躬屈膝与金使议和。
此举激起了朝中大多数大臣与全国军民的义愤,纷纷起来反对。枢密院编修胡铨反对议和最为激烈,他上书高宗,对金国议和的阴谋进行揭露,而且要求高宗斩下秦桧、王伦、孙近的首级。他还表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宁愿投东海而死,也决不在小朝廷里求活。
胡铨这篇奏疏一经传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宜兴进士吴师古迅速将此书刻版付印散发,官吏百姓争相传诵。金人听说此事后,急忙用千金求购此书,读后,君臣大惊失色,连连惊呼:“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
奏疏上报之后,秦桧认为胡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令除名,贬送昭州管制,并降诏传告朝廷内外。给事中勾龙如渊、谏议大夫李谊、户部尚书李弥逊、侍御史郑刚中等人纷纷想方设法出面营救胡诠,秦桧迫于公论,只得改派胡铨去广州监管盐仓。
参知政事李光也极力陈述戎狄狼子野心,和谈不可依恃,秦桧憎恶李光。秦桧任命亲信党羽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李光在高宗面前当面反驳;又当着高宗的面道:“桧之心意,蒙蔽圣聪,混淆视听,堵塞言路,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
此时,去年刚从伪齐逃跑回来(实际上是金人放他回来的,向秦桧、赵构传达和议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