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醉枕江湖童旭姜羽清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太行陉口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童旭家的院落外,又多了一座新坟。

十一岁时,他没了父亲,可是小时候还不懂什么是伤心。虽然哭过几场,但并没有什么。

而如今,公冶琼的去世,则是深深刺痛了他。十二年朝夕相处,六载来师徒相称。公冶琼在童旭心中的地位,甚至比他的父亲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公冶琼撒手人寰,临走之时又将毕生功力传授与他,教他如何不伤心?

那公冶琼的坟茔,是童旭一爪一爪愣是抠出来的,饶是他得了公冶琼毕生功力,也掏的十指鲜血斑斑。

可是童旭却是浑然不绝痛感。只是麻木的一抓又一爪的戳下,掏出,戳下,掏出……

将公冶琼尸身收殓,合着早先备好的棺木下葬,接着童旭便是长跪不起。哀哀欲绝之状,着实让人心痛。

至于公冶琼的死,童旭谁人也没有通知。只是村子里逐溪打渔的人们看见了,不免要过来询问、吊唁一番,接着,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康王村的人都知道了。

而一向童旭交好的几帮小伙伴,也收敛了自家玩笑的举止,陪着童旭,默默的守在公冶琼坟前。

一连三日,童旭滴水未进,就是直直的跪在公冶琼坟前。直到这一日,猛子帮童旭收拾屋子时,发现了床头柜子上的一张写满字的草纸,并拿出去交给童旭,童旭这才稍缓悲痛,从公冶琼坟前站了起来。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自北向南,分别有小五台山、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阳曲山、王屋山等诸峰,长记千余里。至南之处,黄河涛涛而下,端得壮丽非凡。

太行山既然是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则必然是万壑沟深。而山西之地,又有许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而过。自南而北,如那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等,于是,便形成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而这其中,太行八陉无疑是最最著名的。

陉者,山脉之断截道口也。

对于这太行八陉,晋人郭缘生《述记征》有载: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二州之界。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两陉今在河内;第四滏口陉,对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三陉在中山;第八军都陉,在幽州。

太行八陉,皆是太行山东西往来之咽喉要冲,皆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亦不为过。故而自春秋战国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都在此处设立关隘。

这日正值初春,太行山上林翠新抽,皑雪方融,却也依旧是寒风烈烈做响。平日里可以说是行人众多的太行八陉,这日却几乎没有半个人影。

就在那至南的、贯通沁阳与泽州的太行陉官道之上,却有一个年轻人形只影单的缓步西去。

那年轻人约莫十七八岁上下,身上一领干干净净的青衣,背上背着一个皮囊,看那皮囊被撑得角角棱棱的,以及那缚带紧紧的样子,便知道他是背着沉甸甸的兵刃了。

他虽是衣衫单薄,但寒风之中毫无半分寒冷之意。面容颇见风霜,却更显得他精神百倍。只是,他的眉宇间总是带着一抹貌似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

这年轻人便是童旭了。他当年因为公冶琼散功而亡,一时心伤,哀哀欲绝。后来看到公冶琼为他留下的遗书,知道公冶琼临终托他出山办事,这才将伤情收敛一二。但是这少年性子倔的很,非要为公冶琼守孝一年,而后才遵照公冶琼的意思,将公冶琼所用之兵--一对玄铁勾戟--携了,走出庐山来。

他出来庐山,却又在江湖上飘飘荡荡的走了一年,把那中华大地,倒是走了个七七八八。全算是遵照了公冶琼遗书中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

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又是乡间小儿,能有多大见识?不懂得江湖上的这事那般的规矩,不免多受了些挫折,吃些苦头。不过童旭倒是宽心,想着当年公冶琼告诉他的“吃亏是福”,再有公冶琼遗书里的“吃万般苦,做人上人”,便不以为然,将那些挫折,都一笑而过了。

好在这是大唐开国后四五十年了,正值盛世,倒也不见江湖上有什么悍盗凶杀,再加上有些江湖宿老,看着他这对玄铁勾戟,隐隐约约便明白这少年与当年关中大侠公冶琼的关系,就算是这少年不明就里的冒犯了自己,见少年淳朴如璞玉,浑然不知世事,却又聪明得很,故而大都隐忍,反而奉送上盘缠,好让他继续前行。故而他虽经历了不少磨难,但却并未遇见什么性命悠关之事。

却不知,童旭来这太行山中,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