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兵味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不凡,童年时堂兄的那一袭军官身影,一直未曾消散。
所以我队列训练是最主动最积极的,不但训练时是这样,平时生活中也常有意识养成,印象最深的是站岗,常刻意保持重心微向前倾,手持钢枪两个小时纹丝不动。
总有遇到连队干部带队经过的时候,如果是指导员经过,每次都会深深的看我一眼,嘴角有些难以觉察的微笑。或许带了些想表现想突出的想法,更多的是想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这样的努力和理解,或许并不止我一人,平时训练中还有几个,常与他们较劲,不管是站军姿,还是三大步伐的分解动作,比谁站得最久,比谁最为挺直,看谁最先晃动身体。
我们连队的阅兵成绩,印象中并不理想,第一次是并列第三名,第二次还有退步,好像只拿到第六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跟上军乐节奏,同样问题两次都出现。
阅兵用的军乐就是解放军军歌,步伐行进,脚起脚落要跟上节奏,我们称踩鼓点,鼓点代替了口令,完全契合,叫踩死了鼓点,才见步伐整齐,才见气势如虹。
平时训练,军乐中只有节奏,完全靠听力判断,真正阅兵时,会有伴随节奏的“咚咚”声,沉重而有穿透力,不但更容易听清,还能增强阅兵时的**气氛。
如果心细些的人,可能会发现从九九年的那次大阅兵开始,方阵行进的步伐节奏明显变缓,这是因为军乐加了前奏,之前的军乐一开始就是节奏紧张激昂的“向前向前向前”。
节奏紧张鼓点密集,正步行军,远远超过了每分钟一百一十二步的要求,分列式方队通过主席台的那一段正步行军距离,完全成了踩死鼓点的追赶过程,节奏太紧,能踩死的方队并不多,因此影响到队形的现象,更是常有发生。
战士请假外出,有着装和仪容规定,那时不能着便服,必须着军装,军容必须严整,二人成行三人成列,军分区有纠察队,不时巡逻检查,通常骑着三轮军用摩托车,头戴白色钢盔,臂挂纠察红色袖标,特别有视觉冲击力。
每次外出最怕遇到纠察,扣子没扣,领花稍微有些歪,帽徽有些斜,卷了裤腿,都会被他们一眼发现,一旦发现,轻则记下姓名,通报所在部队,重则带回军分区,学习考试,通知部队主官前来领人。
被纠察到军容不整,是经常发生的事,我们连队就有几起,通报不是到连而是到营,接人的不是连长而是营长,每次发生少不批评教育,少不了队列训练,条令学习,作风整顿。
到了第四年兵,穿着便装外出,连队睁只眼闭只眼,但其他年度兵则没有这种待遇,因此外出并不多,仅有的几次,小心纠察见着就躲,好在没被逮到过。
外出坐的是“308”公交线,首发有座,但很少去坐,站着已经习惯,偶尔坐下,看到身边站着老百姓,有一种针芒在背的感觉,仿佛一双双眼睛正盯着自己,正在议论军装,直到站起,这种感觉才会消失。
英雄事迹典型人物,作为革命传统,时常在政治教育课出现,薰陶之下,时有向往和冲动,但是在服役期间,没有参加过抗洪抢险,也没有参加过救急解危。
只有不多的几次组织到隔壁老红军疗养院打扫卫生,环境很好,待遇很高,革命前辈,打下江山,坐看祖国腾飞,耄耋之年,已经是国宝,是精神传承,到哪里都会受到爱戴和尊敬。
到我当兵第二年,教练被调整到后勤保障岗位,我也开始带新兵了,一个辽宁的小伙子,被我选中,人很老实,悟性却差了点,在我要求下,兵器理论能背下来,却理解不够。
记着自己新兵时的不易,从来没有过打骂体罚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