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越山故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小学期间,当校长的父亲,每年都会组织四、五年级的学生,攀登一次越王山,印象中他和学校老师都会参加,有时学校的毕业照也在山顶拍摄。
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就带我爬了越山,姐姐比我大一岁,正读四年级,是自己爬上去的,在父亲的鼓励下,我走了约大半路程,直走得两腿发麻,父亲才背着我走完最后一段。
越王山的山顶,四周凸起,中间凹下,形成一个盆地。正中有一座很大的庭院,面积大约一亩地的样子,名叫“莲花院”,墙基用石头垒成,墙体则是黄土夯筑。
当地人流传“越山顶上无大树”,山顶之上要么是茅草要么是灌木。听外婆讲,生活在越山的村民,每年都会在越山顶上烧山,有时打雷也会着火,所以才不成大树。
越山顶上生长着一种低矮灌木,结出的果实类似板栗,但是比板栗要小很多,不及板栗的四分之一。与板栗形状完全相似的,被叫做“毛栗”,一头尖的叫“尖栗”。
它们的外壳都生长着尖刺,山里人家专门用竹子做成夹子,就是用来采摘“毛栗”“尖栗”的。每到深秋成熟季节,都会上山采集,叫“打毛栗”。
“毛栗”“尖栗”都是野生的,越山环境非常它们适合生长,表皮坚硬,肉质厚实,不易坏耐贮存。既能当作日常零食,也能当作点心招待,还能当作粮食补充。
尤其以越山顶上生长得多,一把火烧过之后,毛刺被烧掉,甚至直接裂出果实,便于采集。因此形成烧山习惯,不知道延续了多少年。
第一次登上越山,还能见到残垣断壁,乱石砌成的墙基还在,还有黄土墙残留。前门用麻石条做成的门框,兀自挺立,门庭上安放一块石条,上面“莲花院”三个字仍清晰可辨。
前门东侧矗立着一座香炉,高近三米,用当地麻石制作,底下是四方石座,中间有两个圆形石鼓,下方的更大中空有焚香痕迹,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