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要搞事(二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可。”
“陛下现在先观摩朝廷如何运转,就是知人善任的一种。臣等自然会为陛下分忧,尽快赶走外敌,恢复江山社稷昔日风貌。”
皇帝刘昀讪讪然。
他没那么强势,也强势不起来。
手中无权,无兵,无可用之人,就算再多的不服气,也只能憋着,继续做一个傀儡皇帝。
接连两次试探无果,他消停了吗?
当然不可能。
身为年轻人,最不缺冲劲。
一次不行,就两次。
两次不行,就来三次。
吸取上两次的教训,这一次,他决定剑走偏锋。
他要去找父皇刘宝顺,他要求助。
只不过……
废帝,也可称之为太上皇,刘宝顺被关在宫外一栋宅院内,四周有将士守卫。
皇帝刘昀身边好歹也有几个可用之人,虽然当不了官,无法在朝堂上给他助力,但是干一些偷偷摸摸的事情却是极好的。
终于打通了重重关节。、
皇帝刘昀无法出宫,只得亲笔书写一封书信,让心腹带去宫外,设法交给父皇,尽可能带回回信。
心腹领命而去。
一去数日。
皇帝刘昀焦躁不安,心急如焚,却还要强作欢笑,听着大儒讲课。
数次走神,被大儒当面批评,苦闷不已。
本以为没了指望,心腹属下定然失败,否则为何数天没有消息。
哪想到峰回路转,心腹属下平安回来了,并且带来了父皇刘宝顺的回信。
刘宝顺在回信里,给了皇帝刘昀一份名单,一份官员武将世家名单。
哪些人可用,是因为恩义还是忠义,写的明明白白。
哪些人不可用,是因为奸邪还是墙头草,同样写的明明白白。
皇帝刘昀看到这份名单,如获至宝。
这正是他现在需要的东西。
他年轻,对朝廷上的门门道道并不熟悉,甚至很多官员连名字都没听过。
本来,他心目中,那些老臣子都是绝对的忠臣。与国同休,他们不忠心,谁还能忠心。
结果……
偏偏就是他心目中的忠臣,发动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宫变。
将他赶鸭子上架,推他坐上了龙椅,当了一个傀儡皇帝。
发生的一切,推翻了他之前的认知。
可见,自己以为忠心的人,未必真的忠。
看似不忠的人,未必就不能用。
有了这份名单,皇帝刘昀总算可以正儿八经开始搞小动作,派人联络名单上的臣子……
他也要发动一场宫变。
他要将老臣子全都赶出朝堂,他要掌权,他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一言九鼎的皇帝。
……
秋天过去了,北梁迎来了严寒的冬季。
今年秋收,因为是补种庄稼,收成自然不太好。
好在,部分世家支持朝廷,肯拿出一部分粮食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
加上两年干旱,战争,屠杀,人口明显减少,所需赈济粮朝廷勉强还能应付。
人口减少,生产没有恢复,市集萧条,赋税商税自然也就随之减少……
一连串的反应,结果就是朝廷缺钱缺粮,然而开销却一点都不少,甚至还要增加。
朝廷大军在外打仗,粮草棉服军械供应,必不可少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可。”
“陛下现在先观摩朝廷如何运转,就是知人善任的一种。臣等自然会为陛下分忧,尽快赶走外敌,恢复江山社稷昔日风貌。”
皇帝刘昀讪讪然。
他没那么强势,也强势不起来。
手中无权,无兵,无可用之人,就算再多的不服气,也只能憋着,继续做一个傀儡皇帝。
接连两次试探无果,他消停了吗?
当然不可能。
身为年轻人,最不缺冲劲。
一次不行,就两次。
两次不行,就来三次。
吸取上两次的教训,这一次,他决定剑走偏锋。
他要去找父皇刘宝顺,他要求助。
只不过……
废帝,也可称之为太上皇,刘宝顺被关在宫外一栋宅院内,四周有将士守卫。
皇帝刘昀身边好歹也有几个可用之人,虽然当不了官,无法在朝堂上给他助力,但是干一些偷偷摸摸的事情却是极好的。
终于打通了重重关节。、
皇帝刘昀无法出宫,只得亲笔书写一封书信,让心腹带去宫外,设法交给父皇,尽可能带回回信。
心腹领命而去。
一去数日。
皇帝刘昀焦躁不安,心急如焚,却还要强作欢笑,听着大儒讲课。
数次走神,被大儒当面批评,苦闷不已。
本以为没了指望,心腹属下定然失败,否则为何数天没有消息。
哪想到峰回路转,心腹属下平安回来了,并且带来了父皇刘宝顺的回信。
刘宝顺在回信里,给了皇帝刘昀一份名单,一份官员武将世家名单。
哪些人可用,是因为恩义还是忠义,写的明明白白。
哪些人不可用,是因为奸邪还是墙头草,同样写的明明白白。
皇帝刘昀看到这份名单,如获至宝。
这正是他现在需要的东西。
他年轻,对朝廷上的门门道道并不熟悉,甚至很多官员连名字都没听过。
本来,他心目中,那些老臣子都是绝对的忠臣。与国同休,他们不忠心,谁还能忠心。
结果……
偏偏就是他心目中的忠臣,发动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宫变。
将他赶鸭子上架,推他坐上了龙椅,当了一个傀儡皇帝。
发生的一切,推翻了他之前的认知。
可见,自己以为忠心的人,未必真的忠。
看似不忠的人,未必就不能用。
有了这份名单,皇帝刘昀总算可以正儿八经开始搞小动作,派人联络名单上的臣子……
他也要发动一场宫变。
他要将老臣子全都赶出朝堂,他要掌权,他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一言九鼎的皇帝。
……
秋天过去了,北梁迎来了严寒的冬季。
今年秋收,因为是补种庄稼,收成自然不太好。
好在,部分世家支持朝廷,肯拿出一部分粮食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
加上两年干旱,战争,屠杀,人口明显减少,所需赈济粮朝廷勉强还能应付。
人口减少,生产没有恢复,市集萧条,赋税商税自然也就随之减少……
一连串的反应,结果就是朝廷缺钱缺粮,然而开销却一点都不少,甚至还要增加。
朝廷大军在外打仗,粮草棉服军械供应,必不可少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