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秦皇嫡储二子辨 魏王安坐五路平(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始皇王位的一种称呼。在这篇简文里记载了与《史记》不同的储君论。所以有学者认为,当时因为秦史残缺,关于秦王立嗣有许多说法,《史记》只是选抄了其中一种。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太史公抄的就是《陈涉世家》里陈涉(既陈胜)起事时的版本。汉与陈王的关系大家应该知道,陈王是伐秦始作俑者,项刘之战,刘邦就是网罗了不少陈王旧部,这才能与楚霸王制衡最终夺取天下的。太史公抄陈王说,这一做法从现在看来,非常容易理解。
《赵正书》中关于魏王立嗣是这样写的: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
秦王胡亥弗听,遂行其意,杀其兄扶苏、中尉恬,立高为郎中令,出游天下。后三年,又欲杀丞相斯,……,秦王胡亥弗听,而遂杀斯。
按照《赵正书》的记载,是李斯和一名叫某去疾的御史官联名进谏要求立胡亥为嗣的。并没有赵高什么事儿,最后杀扶苏,蒙恬,李斯的,也是胡亥,没有赵高的影子。
这段记载,对于扶苏,胡亥,赵高都是颠覆。我们如何去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应当更深入的去认识几个人。
第一个人是陈胜,这个人绝对不是简单的雇农。以当时的文化普及率,一个开口闭口“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人怎会没有出身?尤其是在秦代,氏族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陈胜应该是落魄陈国贵族。这一点从他攻破陈县,陈城,轻易得到三老以及陈馀的支持,也可以看得出来。陈胜这个人非常会编故事,正文中我们已经说过。在《陈涉世家》中曾经记载他这样一段话:“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在提到二世不当立的时候用的是“吾闻”两字,并无出处。其事亦不涉赵高。应该篡位故事最原始的版本。
第二个我们来谈谈赵高。赵高的黑化,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首先,秦史不全,赵高无传,我们对于赵高的认识,都是《始皇本纪》,《李斯传》,《蒙恬传》当中记录反派配角形象。首先这几套传记真的很小说化,原因是其中记录了很多密谈阴谋,内心活动,正派人物自杀前的自白……这是什么神史官开启上帝视角记录下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赵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史学家,学问人,他出身赵国公卿,父兄死于长平之战。赵高十七岁傅,入学室为史学童(出《睡虎地秦墓竹简》)。二十岁除史,二十三岁并课第一除为尚书卒史,以刀笔之能,进入秦宫(《史记》)。后著《爰历》。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一个问号,赵高自己就是史官啊,他怎么可能在史稿中自黑成这样?中国有一句俗话“亡一人先亡其名,亡一国先亡其史。”秦之亡国如是,秦史的失踪也是历史谜团。秦史的缺失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秦国史官第一人又为何会被反黑为一切之幕后黑手?在当时那个抄书年代,一套史书一旦付之一炬可能真的就再也不会存留人间了。那一朝历史的真相,便任由他人评说。
对于赵高,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无非指鹿为马。这个故事大多数人都只看过一半。如果把《秦始皇本纪》中这一段继续看下去,这就是个非常高妙的悬念梗。书云,赵高指鹿为马,朝中皆畏高。紧接着就写关东入寇,项羽破秦于巨“鹿”。刘邦破武关,二世梦白“马”。刘邦派人私通赵高,赵高选择了“马”。与女婿阎乐勾结反胡亥。秦国之末,子婴献关,降于刘邦,创造了白“马”素车的请降礼仪。赵高,其实是刘邦的倒钩啊!这个桥段里,“鹿”“马”均有所指,汉代史官巧妙的将刘邦勾结赵高的舆论,通过小说桥段的形式将黑点完全转嫁给了赵高。
对比了汉秦简书我们就能知道,汉代秦史是在销毁了真史之后发挥的小说体。真正的秦史,秦王后宫,子嗣名录,所谓焚书坑儒的真相,等等等等,只能寄希望于秦陵的简牍出土解密了。
第(3/3)页
始皇王位的一种称呼。在这篇简文里记载了与《史记》不同的储君论。所以有学者认为,当时因为秦史残缺,关于秦王立嗣有许多说法,《史记》只是选抄了其中一种。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太史公抄的就是《陈涉世家》里陈涉(既陈胜)起事时的版本。汉与陈王的关系大家应该知道,陈王是伐秦始作俑者,项刘之战,刘邦就是网罗了不少陈王旧部,这才能与楚霸王制衡最终夺取天下的。太史公抄陈王说,这一做法从现在看来,非常容易理解。
《赵正书》中关于魏王立嗣是这样写的: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
秦王胡亥弗听,遂行其意,杀其兄扶苏、中尉恬,立高为郎中令,出游天下。后三年,又欲杀丞相斯,……,秦王胡亥弗听,而遂杀斯。
按照《赵正书》的记载,是李斯和一名叫某去疾的御史官联名进谏要求立胡亥为嗣的。并没有赵高什么事儿,最后杀扶苏,蒙恬,李斯的,也是胡亥,没有赵高的影子。
这段记载,对于扶苏,胡亥,赵高都是颠覆。我们如何去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应当更深入的去认识几个人。
第一个人是陈胜,这个人绝对不是简单的雇农。以当时的文化普及率,一个开口闭口“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人怎会没有出身?尤其是在秦代,氏族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陈胜应该是落魄陈国贵族。这一点从他攻破陈县,陈城,轻易得到三老以及陈馀的支持,也可以看得出来。陈胜这个人非常会编故事,正文中我们已经说过。在《陈涉世家》中曾经记载他这样一段话:“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在提到二世不当立的时候用的是“吾闻”两字,并无出处。其事亦不涉赵高。应该篡位故事最原始的版本。
第二个我们来谈谈赵高。赵高的黑化,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首先,秦史不全,赵高无传,我们对于赵高的认识,都是《始皇本纪》,《李斯传》,《蒙恬传》当中记录反派配角形象。首先这几套传记真的很小说化,原因是其中记录了很多密谈阴谋,内心活动,正派人物自杀前的自白……这是什么神史官开启上帝视角记录下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赵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史学家,学问人,他出身赵国公卿,父兄死于长平之战。赵高十七岁傅,入学室为史学童(出《睡虎地秦墓竹简》)。二十岁除史,二十三岁并课第一除为尚书卒史,以刀笔之能,进入秦宫(《史记》)。后著《爰历》。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一个问号,赵高自己就是史官啊,他怎么可能在史稿中自黑成这样?中国有一句俗话“亡一人先亡其名,亡一国先亡其史。”秦之亡国如是,秦史的失踪也是历史谜团。秦史的缺失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秦国史官第一人又为何会被反黑为一切之幕后黑手?在当时那个抄书年代,一套史书一旦付之一炬可能真的就再也不会存留人间了。那一朝历史的真相,便任由他人评说。
对于赵高,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无非指鹿为马。这个故事大多数人都只看过一半。如果把《秦始皇本纪》中这一段继续看下去,这就是个非常高妙的悬念梗。书云,赵高指鹿为马,朝中皆畏高。紧接着就写关东入寇,项羽破秦于巨“鹿”。刘邦破武关,二世梦白“马”。刘邦派人私通赵高,赵高选择了“马”。与女婿阎乐勾结反胡亥。秦国之末,子婴献关,降于刘邦,创造了白“马”素车的请降礼仪。赵高,其实是刘邦的倒钩啊!这个桥段里,“鹿”“马”均有所指,汉代史官巧妙的将刘邦勾结赵高的舆论,通过小说桥段的形式将黑点完全转嫁给了赵高。
对比了汉秦简书我们就能知道,汉代秦史是在销毁了真史之后发挥的小说体。真正的秦史,秦王后宫,子嗣名录,所谓焚书坑儒的真相,等等等等,只能寄希望于秦陵的简牍出土解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