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章: 汉失其鹿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普通百姓,他们与世家对立,从不向世家妥协,这是黄巾军最后落败了根本原因。
“婧姐,你觉得你们这次起义成功的几率有几成?”楚河突然问道。
沈婧愣了一下,思忖了片刻说道:“五成或者六成!”
“哦?为何?”楚河问道。
“大汉已经失其民心,朝廷以卖官为主,当今陛下宠内臣,远忠良。汉灵帝又颁布了州牧制!”
说到州牧制度,到让楚河想起,这一制度真正透露出汉灵帝有多么的昏庸无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实行郡县制。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下辖若干县,形成了中央—郡—县的三级行政管理机构。
汉朝成立后,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度,同时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史称“郡国并行制”。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诸侯王的过大过强,导致后来也有了规模浩大的“七国之乱”。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各诸侯王和地方实力派的力量,汉武帝雄才大略,在实施推恩令的基础上,又对秦朝监御史制度和汉初丞相史制度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的安排下,汉武帝将整个国家划分为十三个州,每州设一名刺史。刺史的职责仅限于监察,重点是监察本州内各郡太守的履职尽责情况,相关情况直接向皇帝汇报,只对皇帝负责。每名刺史在一州内任期规定为一年。
刺史制度一经成立,极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维护皇权作出了巨大贡献,客观上也促进了汉朝国力发展。
从刺史的定位就会发现,刺史制度的精髓,在于行政体系和监察体系的互相独立。这种精髓也体现在官员的任命上,刺史普遍比较年轻,官职小,任期短,在地方上没有太多的根基。也正因为刺史的这些特点,反而对各郡太守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而汉灵帝登基以后,各州刺史权利过大,已经隐隐不听中央的管辖,于是汉灵帝颁布了州牧制。
这种背景下,刺史改州牧的言论死灰复燃。这种言论,主要的观点有两派: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普通百姓,他们与世家对立,从不向世家妥协,这是黄巾军最后落败了根本原因。
“婧姐,你觉得你们这次起义成功的几率有几成?”楚河突然问道。
沈婧愣了一下,思忖了片刻说道:“五成或者六成!”
“哦?为何?”楚河问道。
“大汉已经失其民心,朝廷以卖官为主,当今陛下宠内臣,远忠良。汉灵帝又颁布了州牧制!”
说到州牧制度,到让楚河想起,这一制度真正透露出汉灵帝有多么的昏庸无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实行郡县制。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下辖若干县,形成了中央—郡—县的三级行政管理机构。
汉朝成立后,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度,同时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史称“郡国并行制”。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诸侯王的过大过强,导致后来也有了规模浩大的“七国之乱”。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各诸侯王和地方实力派的力量,汉武帝雄才大略,在实施推恩令的基础上,又对秦朝监御史制度和汉初丞相史制度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的安排下,汉武帝将整个国家划分为十三个州,每州设一名刺史。刺史的职责仅限于监察,重点是监察本州内各郡太守的履职尽责情况,相关情况直接向皇帝汇报,只对皇帝负责。每名刺史在一州内任期规定为一年。
刺史制度一经成立,极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维护皇权作出了巨大贡献,客观上也促进了汉朝国力发展。
从刺史的定位就会发现,刺史制度的精髓,在于行政体系和监察体系的互相独立。这种精髓也体现在官员的任命上,刺史普遍比较年轻,官职小,任期短,在地方上没有太多的根基。也正因为刺史的这些特点,反而对各郡太守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而汉灵帝登基以后,各州刺史权利过大,已经隐隐不听中央的管辖,于是汉灵帝颁布了州牧制。
这种背景下,刺史改州牧的言论死灰复燃。这种言论,主要的观点有两派: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