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朝廷捐了一大笔银子,用于灾民的安置。
有皇室女眷带头,各诰命也纷纷解囊,就连暮云也捐了一千两银子出去。她无意出头,这点钱相对于温廷舟的官位来说算是不多不少,而且温廷舟是京城新官,要是根基并不算很稳,这时候出头无疑是木秀于林。
暮云一直想不明白的一点是,不管是前世的电视还是小说上面,还是今生遇到的事实上,怎么一遇到流民就一定要施粥呢?
暮云不懂,施粥这样在南方就罢了,可这是在京城啊!京城不产稻米的,不管是东北的还是南方来的,因着路途遥远,京城的米价并不比白面便宜多少。馒头不是比粥更能果腹吗?若是嫌白面贵,那就用黑面好了,实在不行还可以用玉米面、杂粮面什么的蒸窝窝头啊,算起成本来并不比熬粥贵多少,还管饱。
真是想不通!除了施粥之外,京城里那么多大户人家有那么多不穿的衣服,也可以施舍一些出去啊。
再说了,这些流民从外地赶来,长途跋涉的,难免有些人会生病发热什么的,朝廷也该让太医院制些常见的丸药发放下去,这样至少让流民能预防一下,不会因为无钱医治而丧命。
而且灾难时期,死的人一旦多了的话,一是容易引起暴乱恐慌,二是容易引起瘟疫。这两件事一旦爆发不是更严重吗?
暮云虽然有心做些好事,但是却不愿引人注目。她悄悄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温廷舟说了,温廷舟一听便觉得暮云和他真是心有灵犀,他早前也想过这些情况,但他现在是武将,这些事应该是文官上奏,他怕自己参进文官的事宜里会引起朝中那些文臣的不满,一直就这么耽搁了。
如今见暮云也有这样的想法,他便用心写了纷奏章上交给了金銮殿上的皇帝。
皇帝收到温廷舟的上奏的奏章很是高兴,如今底下几个儿子都对他的位置虎视眈眈的。
作为皇帝,皇子争锋相对是好事,这样可以看出谁好谁歹,但是直到现在,皇帝还是没看到几位王爷,有谁做了利国利民的好事。
倒是温廷舟上奏的这份奏章,写的很是中肯务实,他对于赵王几个的做法也耳闻了一些,心里是不赞成这种沽名钓誉的风格的。
连那些文臣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小的武将眼界开阔。
叹息了一声,不过皇帝看到温廷舟这样格局开阔,真心实意的为朝廷和百姓考虑的年轻官员,他也是非常高兴的,走下来拍了拍温廷舟肩膀:“大辕江山有你这样为国为民的官员,乃是大辕之福呀!”
温廷舟立即惶恐的回道:“微臣不敢当的陛下如此夸赞。”
“当的起,当的起……这件事既然是你提议的,那么就交与你亲自去办如何?”
温廷舟自然不能推辞,领命而去,他召集了一些文臣武将商议此事,过程艰难也就不提了。
要说能为官的人,智商情商都是不差的,能力出众的也不在少数,虽然文人看不上武将粗鄙,武将瞧不起文人清高,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温廷舟这个提示一旦做好,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于是在温廷舟劝说下,纷纷放下便见合作起来,开始他们虽然一时没有想到这些细节之处,但是如今温廷舟提出来了,有了头绪之后大家也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很快,温廷舟组织的队伍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上奏给皇帝。
皇帝看了他们温廷舟的奏章后,大笔一挥让温廷舟亲自督办此事。过程不必详述,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温廷舟因此事之功正式在朝中站稳了脚跟,文臣武将都对他赞口不绝,他也真正成为皇帝的心腹。
这件事是暮云提示的,也是她提了之后温廷舟才下定决心介入文臣之间的事宜,没成想暮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了温廷舟一把。
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大军出征粮草军饷都不是小数目。再加上为安置灾民朝廷先是设立了平安院,为灾民免费诊治并提供相应的药品。
另朝廷既然新设了大辕卫府,自然不希望那边一个百姓都没有。
于是朝廷下旨规定,凡是玉屏关和玉屏关周围等处的百姓,想要回乡的可以凭户贴到朝廷临时设的难民所报名,
朝廷统一安排马车送他们回乡,并承担路上所有的食宿问题,回乡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朝廷捐了一大笔银子,用于灾民的安置。
有皇室女眷带头,各诰命也纷纷解囊,就连暮云也捐了一千两银子出去。她无意出头,这点钱相对于温廷舟的官位来说算是不多不少,而且温廷舟是京城新官,要是根基并不算很稳,这时候出头无疑是木秀于林。
暮云一直想不明白的一点是,不管是前世的电视还是小说上面,还是今生遇到的事实上,怎么一遇到流民就一定要施粥呢?
暮云不懂,施粥这样在南方就罢了,可这是在京城啊!京城不产稻米的,不管是东北的还是南方来的,因着路途遥远,京城的米价并不比白面便宜多少。馒头不是比粥更能果腹吗?若是嫌白面贵,那就用黑面好了,实在不行还可以用玉米面、杂粮面什么的蒸窝窝头啊,算起成本来并不比熬粥贵多少,还管饱。
真是想不通!除了施粥之外,京城里那么多大户人家有那么多不穿的衣服,也可以施舍一些出去啊。
再说了,这些流民从外地赶来,长途跋涉的,难免有些人会生病发热什么的,朝廷也该让太医院制些常见的丸药发放下去,这样至少让流民能预防一下,不会因为无钱医治而丧命。
而且灾难时期,死的人一旦多了的话,一是容易引起暴乱恐慌,二是容易引起瘟疫。这两件事一旦爆发不是更严重吗?
暮云虽然有心做些好事,但是却不愿引人注目。她悄悄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温廷舟说了,温廷舟一听便觉得暮云和他真是心有灵犀,他早前也想过这些情况,但他现在是武将,这些事应该是文官上奏,他怕自己参进文官的事宜里会引起朝中那些文臣的不满,一直就这么耽搁了。
如今见暮云也有这样的想法,他便用心写了纷奏章上交给了金銮殿上的皇帝。
皇帝收到温廷舟的上奏的奏章很是高兴,如今底下几个儿子都对他的位置虎视眈眈的。
作为皇帝,皇子争锋相对是好事,这样可以看出谁好谁歹,但是直到现在,皇帝还是没看到几位王爷,有谁做了利国利民的好事。
倒是温廷舟上奏的这份奏章,写的很是中肯务实,他对于赵王几个的做法也耳闻了一些,心里是不赞成这种沽名钓誉的风格的。
连那些文臣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小的武将眼界开阔。
叹息了一声,不过皇帝看到温廷舟这样格局开阔,真心实意的为朝廷和百姓考虑的年轻官员,他也是非常高兴的,走下来拍了拍温廷舟肩膀:“大辕江山有你这样为国为民的官员,乃是大辕之福呀!”
温廷舟立即惶恐的回道:“微臣不敢当的陛下如此夸赞。”
“当的起,当的起……这件事既然是你提议的,那么就交与你亲自去办如何?”
温廷舟自然不能推辞,领命而去,他召集了一些文臣武将商议此事,过程艰难也就不提了。
要说能为官的人,智商情商都是不差的,能力出众的也不在少数,虽然文人看不上武将粗鄙,武将瞧不起文人清高,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温廷舟这个提示一旦做好,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于是在温廷舟劝说下,纷纷放下便见合作起来,开始他们虽然一时没有想到这些细节之处,但是如今温廷舟提出来了,有了头绪之后大家也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很快,温廷舟组织的队伍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上奏给皇帝。
皇帝看了他们温廷舟的奏章后,大笔一挥让温廷舟亲自督办此事。过程不必详述,最终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温廷舟因此事之功正式在朝中站稳了脚跟,文臣武将都对他赞口不绝,他也真正成为皇帝的心腹。
这件事是暮云提示的,也是她提了之后温廷舟才下定决心介入文臣之间的事宜,没成想暮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了温廷舟一把。
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大军出征粮草军饷都不是小数目。再加上为安置灾民朝廷先是设立了平安院,为灾民免费诊治并提供相应的药品。
另朝廷既然新设了大辕卫府,自然不希望那边一个百姓都没有。
于是朝廷下旨规定,凡是玉屏关和玉屏关周围等处的百姓,想要回乡的可以凭户贴到朝廷临时设的难民所报名,
朝廷统一安排马车送他们回乡,并承担路上所有的食宿问题,回乡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