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图志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脚跟,并将包含各族逃难人的部落命名为“弃”意为被世界所弃之人,世人皆称“北弃”。北弃族人除了王姓“图兰”,还有“讯刺”“博亦”等几大姓,这些氏族组成了北弃的主力军。
至泰渊乾德六年,渊成祖宋义明派大军进剿元仲、女柔,至该两部元气大伤,彼时北弃首领图兰易科趁机攻击元仲后方,占得大片领土,势力大增,但慑于当时泰渊天威,并未敢过分攻伐,图兰易科继承先祖图兰脱木遗志,韬光养晦,并主动向大渊称臣纳贡,深得渊帝宋义明赏识,但宋义明也深知游牧民族习性,所以也严格限制着北弃的扩张,始终将其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
自古以来,世袭王朝都难逃一个宿命,那便是盛极必衰,至泰渊第八代皇帝宋荣开始,泰渊对北方的控制逐渐减弱,北弃趁势扩张,征服了以曲芙为首的十数个部落,势力进一步扩大,并开始进攻泰渊领土,但是泰渊天威犹在,渊昭帝宋成阳励精图治,使泰渊中兴,在一次与北弃的大战中生擒北弃首领及其长子,北弃为求自保不得不答应昭帝归还北方数个被其攻伐的少数名族领地,并再次向泰渊称臣,昭帝为防北弃再次叛乱勒令从彼时开始,北弃每一代首领必须将其长子送入泰安为质,并研习中原文化,学习汉人礼仪,至当朝渊德帝宋继,此约已履行近百年,如今在泰安为质的正是北弃首领图兰庭懿的长子图兰冰穆。但是泰渊帝国至开国皇帝宋义明始,至今已延续三百余年,盛世早已消失殆尽,当今皇帝宋继昏庸无能,不理政事,北方各族早已蠢蠢欲动,朝廷内也是小人当道,纲纪崩坏。
第三章 卫戎藩渊
卫戎是泰渊西境的少数名族凉羿人的别称,其在前朝时便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制度,只是因为西境地理偏僻,环境恶劣,国家实力与中原王朝相距甚远,所以其一直都是中原朝廷的藩属国,前朝末年,伯布人快速兴起,四处征战,凉羿人首当其冲,在遭到伯布人侵略时,凉羿人曾数次向前朝皇帝求援,奈何前朝末帝梁允自身难保,又怎么在意这偏居荒原一隅的番属小国,面对强大的伯布人,凉羿一族不得不背井离乡,落难逃亡,王室贵族大多逃到了中原避难。后成祖宋义明夺得中原之地,着手整治西境蛮族伯布,伯布人以骑兵为主,擅长奔袭,但军队整体素养不可与泰渊大军同日而语,再加上这些个蛮族首领虽然勇猛异常,奈何多是蛮干匹夫,中原王朝自古以来讲究“上善伐谋”,凡军之大将要么自身本就满腹谋略,要么多配军师幕僚,这伯布人在其侵占的中原领土上几乎未做太多抵抗便被泰渊大军赶回西境荒原。
渊成祖宋义明志在天下,伯布人退回西方之后,泰渊军奉圣意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趁势追缴,不过伯布人长年生活在西境荒原,对该地的环境、气候了如指掌,在其退回西境之后便利用其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的优势给了泰渊军不小的阻挠,泰渊军优势一时难以发挥,而伯布人又充分利用其擅长奔袭的特点时时骚扰西征大军,泰渊三军一时寸步难行,无计可施。这时,凉羿王族主动求见宋义明,愿助泰渊大军一臂之力,凉羿人本就统治西境多年,对西境荒原的了解程度相较于伯布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见凉羿人主动献策,宋义明求之不得,便命其携旨入军,为西征大军引路导航,在凉羿人的帮助下,泰渊军果然一改前期颓势,瓦解了数次伯布大军的奔袭,之后乘胜追击,在最后决战中,一击得手,俘虏了包括众多伯布妇孺老弱在内的七万余人,征胡大将军季茂一声令下,全部斩杀,顿时黄草殷红,血流千里,虽说凉羿人对伯布人有国仇家恨,但见此情形也不免心生恻隐,脊背发凉。
渊成祖征伐伯布不在于灭族削根,而是安定西境,虽说伯布人生性凶残,但妇孺孩童总归是无辜的,季茂大杀四方,可以威震宇内,但是却寒了西境各族的归顺之心,宋义明见势不妙,一方面立刻降旨召回季茂并追责问罪,一方面另派大臣前往西境安抚各族,并特赦伯布幸存遗孤,这才稳定了西境人心。经此一役,伯布有生军力已荡然无存,西境危机也基本根除。
在征讨伯布的过程中,凉羿人功不可没,战后,成祖宋义明特旨恢复凉羿人王庭,继续统治西境,为表军功,特赐凉羿首领王号“卫”,有“藩卫大渊”之意。至此,凉羿人重回故土,建“卫国”,世人便称凉羿人为“卫戎”。卫戎复国后随着大渊延续了三百余年的统治,虽然王室之中时有流血政变,但大渊皇帝皆择利而维之,只要不损大渊利益,不改先祖赐号,也就不过多干涉。
时至当朝皇帝宋继,卫戎国内也是风云暗涌,几大王子暗中较劲,都想取老王而代之,更有摆脱泰渊自立门户之势。泰渊四境,早已是风云密布,只是惯例使然,四海似乎都依旧奉泰渊为至尊,渊德帝宋继便坐在这虚荣的空壳内茫然不知天下之势。
第(3/3)页
脚跟,并将包含各族逃难人的部落命名为“弃”意为被世界所弃之人,世人皆称“北弃”。北弃族人除了王姓“图兰”,还有“讯刺”“博亦”等几大姓,这些氏族组成了北弃的主力军。
至泰渊乾德六年,渊成祖宋义明派大军进剿元仲、女柔,至该两部元气大伤,彼时北弃首领图兰易科趁机攻击元仲后方,占得大片领土,势力大增,但慑于当时泰渊天威,并未敢过分攻伐,图兰易科继承先祖图兰脱木遗志,韬光养晦,并主动向大渊称臣纳贡,深得渊帝宋义明赏识,但宋义明也深知游牧民族习性,所以也严格限制着北弃的扩张,始终将其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
自古以来,世袭王朝都难逃一个宿命,那便是盛极必衰,至泰渊第八代皇帝宋荣开始,泰渊对北方的控制逐渐减弱,北弃趁势扩张,征服了以曲芙为首的十数个部落,势力进一步扩大,并开始进攻泰渊领土,但是泰渊天威犹在,渊昭帝宋成阳励精图治,使泰渊中兴,在一次与北弃的大战中生擒北弃首领及其长子,北弃为求自保不得不答应昭帝归还北方数个被其攻伐的少数名族领地,并再次向泰渊称臣,昭帝为防北弃再次叛乱勒令从彼时开始,北弃每一代首领必须将其长子送入泰安为质,并研习中原文化,学习汉人礼仪,至当朝渊德帝宋继,此约已履行近百年,如今在泰安为质的正是北弃首领图兰庭懿的长子图兰冰穆。但是泰渊帝国至开国皇帝宋义明始,至今已延续三百余年,盛世早已消失殆尽,当今皇帝宋继昏庸无能,不理政事,北方各族早已蠢蠢欲动,朝廷内也是小人当道,纲纪崩坏。
第三章 卫戎藩渊
卫戎是泰渊西境的少数名族凉羿人的别称,其在前朝时便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制度,只是因为西境地理偏僻,环境恶劣,国家实力与中原王朝相距甚远,所以其一直都是中原朝廷的藩属国,前朝末年,伯布人快速兴起,四处征战,凉羿人首当其冲,在遭到伯布人侵略时,凉羿人曾数次向前朝皇帝求援,奈何前朝末帝梁允自身难保,又怎么在意这偏居荒原一隅的番属小国,面对强大的伯布人,凉羿一族不得不背井离乡,落难逃亡,王室贵族大多逃到了中原避难。后成祖宋义明夺得中原之地,着手整治西境蛮族伯布,伯布人以骑兵为主,擅长奔袭,但军队整体素养不可与泰渊大军同日而语,再加上这些个蛮族首领虽然勇猛异常,奈何多是蛮干匹夫,中原王朝自古以来讲究“上善伐谋”,凡军之大将要么自身本就满腹谋略,要么多配军师幕僚,这伯布人在其侵占的中原领土上几乎未做太多抵抗便被泰渊大军赶回西境荒原。
渊成祖宋义明志在天下,伯布人退回西方之后,泰渊军奉圣意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趁势追缴,不过伯布人长年生活在西境荒原,对该地的环境、气候了如指掌,在其退回西境之后便利用其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的优势给了泰渊军不小的阻挠,泰渊军优势一时难以发挥,而伯布人又充分利用其擅长奔袭的特点时时骚扰西征大军,泰渊三军一时寸步难行,无计可施。这时,凉羿王族主动求见宋义明,愿助泰渊大军一臂之力,凉羿人本就统治西境多年,对西境荒原的了解程度相较于伯布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见凉羿人主动献策,宋义明求之不得,便命其携旨入军,为西征大军引路导航,在凉羿人的帮助下,泰渊军果然一改前期颓势,瓦解了数次伯布大军的奔袭,之后乘胜追击,在最后决战中,一击得手,俘虏了包括众多伯布妇孺老弱在内的七万余人,征胡大将军季茂一声令下,全部斩杀,顿时黄草殷红,血流千里,虽说凉羿人对伯布人有国仇家恨,但见此情形也不免心生恻隐,脊背发凉。
渊成祖征伐伯布不在于灭族削根,而是安定西境,虽说伯布人生性凶残,但妇孺孩童总归是无辜的,季茂大杀四方,可以威震宇内,但是却寒了西境各族的归顺之心,宋义明见势不妙,一方面立刻降旨召回季茂并追责问罪,一方面另派大臣前往西境安抚各族,并特赦伯布幸存遗孤,这才稳定了西境人心。经此一役,伯布有生军力已荡然无存,西境危机也基本根除。
在征讨伯布的过程中,凉羿人功不可没,战后,成祖宋义明特旨恢复凉羿人王庭,继续统治西境,为表军功,特赐凉羿首领王号“卫”,有“藩卫大渊”之意。至此,凉羿人重回故土,建“卫国”,世人便称凉羿人为“卫戎”。卫戎复国后随着大渊延续了三百余年的统治,虽然王室之中时有流血政变,但大渊皇帝皆择利而维之,只要不损大渊利益,不改先祖赐号,也就不过多干涉。
时至当朝皇帝宋继,卫戎国内也是风云暗涌,几大王子暗中较劲,都想取老王而代之,更有摆脱泰渊自立门户之势。泰渊四境,早已是风云密布,只是惯例使然,四海似乎都依旧奉泰渊为至尊,渊德帝宋继便坐在这虚荣的空壳内茫然不知天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