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章 索伦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卡伦、定期巡边、为驿站军台提供劳役的义务。布特哈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清朝的后备军事力量,具有军事和经济义务。
2.笼络性。满洲统治者也实行恩赏笼络的怀柔政策,以对索伦部进行更有效的利用。第一,任用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人为清朝各级官员,管理军务和政务。尤其是达斡尔族的民族分层明显改变,军功集团崛起,官至将军、都统、副都统、总管、副总管者很多。第二,对索伦部实行满洲化的同化教育,强调满语、骑射。第三,赐予索伦部官员封建特权,笼络民族精英。索伦部军功集团出现后,他们与索伦部普通民众不同,享有封建特权,得到很多利益,因此在政治上认同满洲。凭借军功获得佐领(此处“佐领”指清朝官名。)的索伦官员有世袭权,犯错也不得剥夺。第四,赏赐奴隶。清朝将大量罪犯赏赐给驻防八旗中的新满洲(包括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官兵为奴,以笼络之,显示出满洲统治者对驻防八旗的重视。
3.防御性。清朝在布特哈八旗设满洲总管与达斡尔总管、鄂温克总管一起管辖,将索伦部各族兵丁派往黑龙江各驻防城披甲驻防,派满洲八旗、汉军八旗与之同驻,既分散、交叉派往,又有满洲八旗、汉军八旗监视,体现了清朝分而治之的思想。索伦部各族很难合在一处形成潜在威胁,黑龙江将军、副都统全由满洲人担任,负责管辖和监视索伦部各族。
4.灵活性。以达斡尔族为例,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蒙古语很相近,达斡尔族也使用蒙古文。但达斡尔族民间一直流传萨吉哈尔迪汗的传说,达斡尔族将其尊为唯一的大汗,这与蒙古族尊崇成吉思汗为民族领袖是不同的。因此,清朝并未强制将其编入蒙古盟旗,也未强制其信奉喇嘛教,而是将其编入布特哈八旗和黑龙江驻防八旗,尊重其习性和族属。这种灵活的因俗而治的政策,还表现在不干涉索伦部各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类型上。
清代索伦部与满洲民族关系的性质
清代前期,索伦部与满洲关系为羁縻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下,索伦部如果在政治上认同满洲,就不会产生大的成员牺牲,能够保存实力。清代中期,索伦部与满洲关系为主属关系,又在军功集团的影响下,积极地参与满洲领导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在古代社会民族不平等的环境里,处于从属地位的索伦部不可避免地受到利益损失。索伦部在清朝中后期的军事战争中,人口大量死亡,造成了黑龙江地区地广人稀。布特哈的索伦部民众还深受贡貂制度的剥削,经济负担沉重。
在清朝进行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军事行动中,索伦部官兵战斗力强,被频繁征调,积极参加军事战争,起到了攻坚的作用。这些战争既有对外战争也有对内战争,由国家发动、众多民族参与,是一种最为激烈的国家行为,对清朝范围内的民族关系影响很大。其中,对外战争增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对内战争则为打破民族封闭、建立国家范围内的民族联合创造了条件。此外,国家征调索伦兵是按民族族属组建的军队,表现出满洲对索伦部各族的信任。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朝对索伦部制定的民族政策显示出了积极作用。
第(3/3)页
卡伦、定期巡边、为驿站军台提供劳役的义务。布特哈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清朝的后备军事力量,具有军事和经济义务。
2.笼络性。满洲统治者也实行恩赏笼络的怀柔政策,以对索伦部进行更有效的利用。第一,任用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人为清朝各级官员,管理军务和政务。尤其是达斡尔族的民族分层明显改变,军功集团崛起,官至将军、都统、副都统、总管、副总管者很多。第二,对索伦部实行满洲化的同化教育,强调满语、骑射。第三,赐予索伦部官员封建特权,笼络民族精英。索伦部军功集团出现后,他们与索伦部普通民众不同,享有封建特权,得到很多利益,因此在政治上认同满洲。凭借军功获得佐领(此处“佐领”指清朝官名。)的索伦官员有世袭权,犯错也不得剥夺。第四,赏赐奴隶。清朝将大量罪犯赏赐给驻防八旗中的新满洲(包括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官兵为奴,以笼络之,显示出满洲统治者对驻防八旗的重视。
3.防御性。清朝在布特哈八旗设满洲总管与达斡尔总管、鄂温克总管一起管辖,将索伦部各族兵丁派往黑龙江各驻防城披甲驻防,派满洲八旗、汉军八旗与之同驻,既分散、交叉派往,又有满洲八旗、汉军八旗监视,体现了清朝分而治之的思想。索伦部各族很难合在一处形成潜在威胁,黑龙江将军、副都统全由满洲人担任,负责管辖和监视索伦部各族。
4.灵活性。以达斡尔族为例,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蒙古语很相近,达斡尔族也使用蒙古文。但达斡尔族民间一直流传萨吉哈尔迪汗的传说,达斡尔族将其尊为唯一的大汗,这与蒙古族尊崇成吉思汗为民族领袖是不同的。因此,清朝并未强制将其编入蒙古盟旗,也未强制其信奉喇嘛教,而是将其编入布特哈八旗和黑龙江驻防八旗,尊重其习性和族属。这种灵活的因俗而治的政策,还表现在不干涉索伦部各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类型上。
清代索伦部与满洲民族关系的性质
清代前期,索伦部与满洲关系为羁縻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下,索伦部如果在政治上认同满洲,就不会产生大的成员牺牲,能够保存实力。清代中期,索伦部与满洲关系为主属关系,又在军功集团的影响下,积极地参与满洲领导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在古代社会民族不平等的环境里,处于从属地位的索伦部不可避免地受到利益损失。索伦部在清朝中后期的军事战争中,人口大量死亡,造成了黑龙江地区地广人稀。布特哈的索伦部民众还深受贡貂制度的剥削,经济负担沉重。
在清朝进行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军事行动中,索伦部官兵战斗力强,被频繁征调,积极参加军事战争,起到了攻坚的作用。这些战争既有对外战争也有对内战争,由国家发动、众多民族参与,是一种最为激烈的国家行为,对清朝范围内的民族关系影响很大。其中,对外战争增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对内战争则为打破民族封闭、建立国家范围内的民族联合创造了条件。此外,国家征调索伦兵是按民族族属组建的军队,表现出满洲对索伦部各族的信任。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朝对索伦部制定的民族政策显示出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