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六十四世,国祚千九百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商、周三代,可考者凡64世。战国时(或疑齐湣王3年,即前298年)灭亡,入为齐邑。传世器有薛侯匜、薛侯鼎、薛仲铜簠。
据现存的有关史料记载:薛国的始祖是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禺阳,因其封地为任(今河北任邱)而以任为姓。到了大禹时期,禺阳的十二世孙奚仲曾担任过“车服大夫”(掌管车的官),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薛地(今山东滕州),建立任姓薛国。商朝时期,薛国曾因几次大的迁徙一度改名,但任姓血统却始终没变。周武王克商后,鉴于与任氏有亲缘关系,封任氏后裔畛为薛侯,复国于薛。从禺阳算起,薛国历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到周显王四十六年时灭亡,其存活时间超过一千九百年。
薛国国祚的延续,固然有历代君王的特别关照,但与那些同样地域狭小的诸侯国相比,邾、杞、滕、鄫等小国多次遭受其它大诸侯国的攻伐,而薛国却很少受到这种来自外部的侵略和干扰。分析个中原委,除了薛国与中央政权关系密切、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外,也与历任国君一贯坚持固城池、重商贾、重农桑、轻赋税的治国举措,以及推行不扩张、不侵略、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分不开的。国家虽小,但其威名远播。加强防御,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结善邻邦,历来都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和长久之计。
春秋中后期,薛国一改先前国策,从与晋文公结盟开始,此后六十多年的时间里,薛国不断出兵、出资、出物,为霸主争荣,为他国效力,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掘墓。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忽视了发展这个硬道理,抛弃了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薛国这种不自量力、不切实际、不留后路的错误路线,导致经济衰退,国力耗尽,民怨四起,敌国林立。战国中期,薛国在内忧外患下,被齐、魏两国趁机灭之。华夏一统,固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薛国一千九百多年的兴衰历程,却很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
传说,薛氏一族是黄帝的后代,其第12代孙奚仲曾经在大禹的时代里做过“车正”,也就是管理车辆生产的官员,因此,后人又把奚仲推崇为车子的发明人。大概奚仲的管理还不错,所以大禹就给了他一个“薛侯”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商、周三代,可考者凡64世。战国时(或疑齐湣王3年,即前298年)灭亡,入为齐邑。传世器有薛侯匜、薛侯鼎、薛仲铜簠。
据现存的有关史料记载:薛国的始祖是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禺阳,因其封地为任(今河北任邱)而以任为姓。到了大禹时期,禺阳的十二世孙奚仲曾担任过“车服大夫”(掌管车的官),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薛地(今山东滕州),建立任姓薛国。商朝时期,薛国曾因几次大的迁徙一度改名,但任姓血统却始终没变。周武王克商后,鉴于与任氏有亲缘关系,封任氏后裔畛为薛侯,复国于薛。从禺阳算起,薛国历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到周显王四十六年时灭亡,其存活时间超过一千九百年。
薛国国祚的延续,固然有历代君王的特别关照,但与那些同样地域狭小的诸侯国相比,邾、杞、滕、鄫等小国多次遭受其它大诸侯国的攻伐,而薛国却很少受到这种来自外部的侵略和干扰。分析个中原委,除了薛国与中央政权关系密切、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外,也与历任国君一贯坚持固城池、重商贾、重农桑、轻赋税的治国举措,以及推行不扩张、不侵略、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分不开的。国家虽小,但其威名远播。加强防御,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结善邻邦,历来都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和长久之计。
春秋中后期,薛国一改先前国策,从与晋文公结盟开始,此后六十多年的时间里,薛国不断出兵、出资、出物,为霸主争荣,为他国效力,同时也是在为自己掘墓。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忽视了发展这个硬道理,抛弃了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薛国这种不自量力、不切实际、不留后路的错误路线,导致经济衰退,国力耗尽,民怨四起,敌国林立。战国中期,薛国在内忧外患下,被齐、魏两国趁机灭之。华夏一统,固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薛国一千九百多年的兴衰历程,却很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
传说,薛氏一族是黄帝的后代,其第12代孙奚仲曾经在大禹的时代里做过“车正”,也就是管理车辆生产的官员,因此,后人又把奚仲推崇为车子的发明人。大概奚仲的管理还不错,所以大禹就给了他一个“薛侯”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