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被母虎喂养的斗子文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斗子文,又名斗谷於菟,是楚国楚成王时代著名的贤相良臣。他出任令尹之前,楚国正处于十余年的内乱之中。

前任相国狂追王后,举止荒唐。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致使朝纲败坏,经济垮到边缘,国力大大衰退。

在斗子文策划下,一举粉碎了前任相国子元狂追王后而不择手段的流氓集团。

在众臣百官的强烈要求下,斗子文被楚成王聘为相国。他果然不负众望,很快结束动乱。楚国因此得以拨乱反正,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斗子文,这位治国安邦之雄才,有着文韬武略之奇谋。在他上台伊始,便治理整顿,抓纲治国,坚持采用了法家路线。

有个故事,对斗子文这一时期的作为作了充分的说明。斗子文有个族弟,横行于街市,欺负于乡里,被抓捕时,还敢口出狂言,大骂司法机关有眼不识泰山。司法当局得知他是当今相国之弟,立马变脸,改绳之以法为即刻放人。

斗子文得知,严厉批评了司法机关网开一面的做法,告诫如此运用法典,必将使国家法律崩坏,正义难以得到伸张。亲自抓捕族弟,其母跪求,竟毫不动容。

楚成王得知,大感惭愧,见斗子文来访,顾不上穿鞋,赤脚相迎。沉痛检讨自己用人不当,撤了徇私舞弊者的职务,暂由令尹代任。

斗子文大义灭亲之举,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一时间楚国大乱达到大治。鉴于前任相国子元不理国政,一味吃喝玩乐,楚国奢靡之风盛行,使民怨沸腾,造成国家库府枯竭的状况。子文认为国家之不幸,皆因君弱臣强,他采用的第二个重大举措,即要求凡朝中大臣应以一半收入归还国库。他率先垂范,使其父及祖上积累的财富锐减,甚至一度寡贫。

楚国众大臣莫不敢不从,从而加强了王室的权威。如《会笺》记载:"时楚国府库空竭,子文,财巨室,积财不少,故自减少家产,以纾其难也。"

《左传·庄公三十年》记载:"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因此在子文主政期间,堂堂南方大国、春秋五霸之一的相国,常常是家无隔夜之粮。

大老婆破衣烂衫,爱美的小老婆连涂口红也被当成奢侈取消。楚成王听说相国如此窘迫,每逢朝觐时,便会预备一束干肉,一筐干粮,用来送给斗子文。

这个对相国的举措,成为后世国君对待令尹的常例。每当楚成王要增加斗子文的俸禄时,他一定要逃避。有人不明白,便问子文:人活着不就是求个功名富贵吗?你却要逃避它,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当政者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如今老百姓的财物空了,而我独享其富贵。这就是使我利用人民的疾苦来增加自己的财富,如此就是离死亡不远了。

我不是在逃避富贵,而是在逃避死亡。由于措施得力,楚国迅速度过了难关。斗子文从稳定楚国政局,到解决国计民生问题,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处于楚国之北的郑国,地处中原腹地,是楚人问鼎中原的必经之途。而郑国对于齐国来说,是抑制和抗击楚国的重要堡垒,故郑国是齐楚争夺的焦点。

自公元前666年前任相国子元伐郑无功而返后,楚成王、斗子文又于公元前659年、658年、657年连续三年攻郑。郑文公像棵墙头草,在楚国如此凌厉的攻势下,便想纳贡求和。齐桓公密切注视楚伐郑,了解到南蛮的狼子野心后,为救郑防楚,多次会盟中原各国诸侯,使得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楚成王与斗子文高瞻远瞩,制定了利国利民的韬晦之计,采取了尊周天子亲近诸侯的政策,使他们一时无法为难于楚。于是,周天子赐胙(古时祭祀供的肉),《史记·楚世家》记载:"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楚国这一策略,不仅取得了与中原各国抗衡的合法地位,而且还可以以奉周天子之命为由,大力攻伐周边不肯称臣纳贡的小国,楚成王开拓疆土灭亡的小国比楚武、文两王时代还要多。于是楚地千里。斗子文辅佐楚成王,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仅把楚国从内乱衰败的险境中解脱出来,还继承楚武、文王宏伟大志,北图南伐,东拓西展,霸绩辉煌,使楚国真正称霸于诸侯各国。斗子文在仕途宦海中,留有许多佳话,成为今天的民间传说以及典故成语。在他任相国的二十七年中,"三仕三己",开良臣贤相之先河,成为中华民族士大夫的典范。

战国时期,两位伟大的私生子--孔子和子文,也许是他们心意相通,孔子对斗子文作了很高的评价,《论语·公治长》记载:"子张问曰:'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己之,无愠色。旧令尹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