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十月革命”的“外国人”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找到的,都乐意卖给他们。
1919年夏秋之间,在张川林的生活中增添了难忘的一页:团长给张川林颁发了一枚奖章。在颁奖的时,团长表扬张川林把队伍带得很好,战士们非常爱护武器和部队财产,从连队成立以来,没有申请过补发任何军需物品,连他们的饭锅都是补过好几次继续使用的。最后团长深表感激地说:“中国战士真拿我们苏联人民的日子当自己的日子过。”
1919年末,张川林带着连队去打弗兰格尔的同党——马赫诺无政府主义者匪帮。马赫诺是俄国无政府主义史和苏俄内战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很早就因参加政治活动而被判刑,后来彻底接受了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理论。
苏俄内战时期,马赫诺领导乌克兰起义军同南俄白军作过不妥协的斗争,又因与布尔什维克政见不同而爆发冲突。马赫诺匪军装备的300辆机轮车,具有极大的机动性,变化神速,风驰电掣,使步兵、炮兵甚至骑兵都黯然失色。
在一次敌我悬殊的战斗中,张川林和一些同志不幸落到敌人手里。他们被剥光了衣服丢在冰天雪地里。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归队。1920年夏秋之间,张川林和伙伴们彻底消灭了马赫诺匪帮。
红十三军在斯塔尔科和诺维科,转入反攻追击弗兰格尔,一直把他赶到克里木半岛。弗兰格尔盘踞岛上,大批地设下用带刺的铁丝编成的绊马索阻挡红军骑兵。红军部队在几次进攻失败后,想出一个办法:制造了大批长嘴剪刀,发给每个战士。张川林的连队就参加了这场激烈的战役,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手拿长嘴剪刀向前挺进,边战边冲,见到绊马索就剪断,弗兰格尔的最后法宝被降伏了。
接着,红军骑兵山呼海啸般冲入克里木半岛。敌军防线——彼列科普工事阵地冰消瓦解了,弗兰格尔的军队被粉碎了,残余匪军狼狈地乘船顺着黑海跑,克里木半岛解放了。
1920年末,见到红色政权日益巩固,白匪军叛乱被平息,帝国主义干涉军相继撤退。张川林和一些中国战士在此年光荣复员。
复员后的中国红军战士们,都得到了有保障的生活和工作,他们享受到了苏联政府的亲切关怀。张川林领到了红色游击队队员证,拿着它可以在苏联全国各地优先乘车,无论在配给粮食和其他方面,处处受优待。在波尔塔瓦,张川林还领到一栋住宅,苏联政府委托他经营"红色游击队"食堂,给他派了100多员工,这食堂的规模很大,另外还附设了洗衣房和商店。张川林和当地的苏联居民结成亲密的朋友。
1932年,离开家乡17年的张川林十分怀念家乡,于是他离开了苏联,通过日军层层封锁,回到祖国。他满怀回家和家人团聚的热情和希望,回到了东北。谁知家乡东三省已被日军占领。张川林用自己在苏联积攒下的3000多大洋,首先买了1支枪和300多发子弹,后和一位姓耿的同志带领一伙老乡上山打游击,与侵略者誓死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张川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3/3)页
找到的,都乐意卖给他们。
1919年夏秋之间,在张川林的生活中增添了难忘的一页:团长给张川林颁发了一枚奖章。在颁奖的时,团长表扬张川林把队伍带得很好,战士们非常爱护武器和部队财产,从连队成立以来,没有申请过补发任何军需物品,连他们的饭锅都是补过好几次继续使用的。最后团长深表感激地说:“中国战士真拿我们苏联人民的日子当自己的日子过。”
1919年末,张川林带着连队去打弗兰格尔的同党——马赫诺无政府主义者匪帮。马赫诺是俄国无政府主义史和苏俄内战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很早就因参加政治活动而被判刑,后来彻底接受了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理论。
苏俄内战时期,马赫诺领导乌克兰起义军同南俄白军作过不妥协的斗争,又因与布尔什维克政见不同而爆发冲突。马赫诺匪军装备的300辆机轮车,具有极大的机动性,变化神速,风驰电掣,使步兵、炮兵甚至骑兵都黯然失色。
在一次敌我悬殊的战斗中,张川林和一些同志不幸落到敌人手里。他们被剥光了衣服丢在冰天雪地里。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归队。1920年夏秋之间,张川林和伙伴们彻底消灭了马赫诺匪帮。
红十三军在斯塔尔科和诺维科,转入反攻追击弗兰格尔,一直把他赶到克里木半岛。弗兰格尔盘踞岛上,大批地设下用带刺的铁丝编成的绊马索阻挡红军骑兵。红军部队在几次进攻失败后,想出一个办法:制造了大批长嘴剪刀,发给每个战士。张川林的连队就参加了这场激烈的战役,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手拿长嘴剪刀向前挺进,边战边冲,见到绊马索就剪断,弗兰格尔的最后法宝被降伏了。
接着,红军骑兵山呼海啸般冲入克里木半岛。敌军防线——彼列科普工事阵地冰消瓦解了,弗兰格尔的军队被粉碎了,残余匪军狼狈地乘船顺着黑海跑,克里木半岛解放了。
1920年末,见到红色政权日益巩固,白匪军叛乱被平息,帝国主义干涉军相继撤退。张川林和一些中国战士在此年光荣复员。
复员后的中国红军战士们,都得到了有保障的生活和工作,他们享受到了苏联政府的亲切关怀。张川林领到了红色游击队队员证,拿着它可以在苏联全国各地优先乘车,无论在配给粮食和其他方面,处处受优待。在波尔塔瓦,张川林还领到一栋住宅,苏联政府委托他经营"红色游击队"食堂,给他派了100多员工,这食堂的规模很大,另外还附设了洗衣房和商店。张川林和当地的苏联居民结成亲密的朋友。
1932年,离开家乡17年的张川林十分怀念家乡,于是他离开了苏联,通过日军层层封锁,回到祖国。他满怀回家和家人团聚的热情和希望,回到了东北。谁知家乡东三省已被日军占领。张川林用自己在苏联积攒下的3000多大洋,首先买了1支枪和300多发子弹,后和一位姓耿的同志带领一伙老乡上山打游击,与侵略者誓死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张川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