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十月革命”的“外国人”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参加俄国“十月革命”的“外国人”!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参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当中也有中国人!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俄国革命中,参加红军的中国人数量,当前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是15-20万人之间。
十月革命爆发以后,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人数无法确切统计。据对旅俄华工问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学者李永昌推测,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直接拿起武器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斗的旅俄华工总数至少当在15-20万人之间。
总的来说,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人数非常多,常常是一个几千人的伐木场或矿山几乎一个不剩地全部参加红军,再加上参加游击队的华工,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具体数字,但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和影响之深远是毋庸置疑的。”
——《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李永昌,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97页。
“至1920年秋,(红军)共组建88个步兵师、29个骑兵师、61个空军支队及一些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总兵力五百余万。……内战结束后,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时期。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红军大批复员。1924~1925年,以MV.伏龙芝为首的特别委员会组织实施军事改革。通过改革,苏联采用了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保留并建立了一支50余万人的精干红军。”
——出自《苏联武装力量建设史》
而在随后的日子里,随着大规模裁军(550万-56万),绝大部分中国人红军战士陆续退伍。退伍之后,许多中国人都回国了,他们有的是去参加革命,也有的选择了平淡的生活。到1938年苏联肃反扩大化时期之前,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回国了。
“1937年1月进行的苏联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苏华人的数量为38527人。”
——《旅俄华人研究》,第92页。
留下来的那部分中国人里,不少都被卷入了肃反扩大化运动。
“其中大部分被迁移或遣返,1938年8月4日至17日,前后两批华侨总计男女老幼19600余人从苏联境内进入国门。”
——《伊犁文史资料》
就比如我接下来举的一个例子:
1915年,20岁的中国平民张川林,因家贫如洗,应征到俄国做苦工。
张川林来到乌克兰哈尔科夫附近的一家煤矿当矿工。
1917年冬的一天,矿上来了一个俄国人。他用通俗易懂的俄语,深入浅出地对中国矿工进行宣传,他说天下工人是一家。
此人原来是布尔什维克党员,他动员工人参加布尔什维克,帮助俄国工人推翻克伦斯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劳动人民争取自由民主,大家一起过好日子。那时,大多数华工不懂俄语。
但年轻的张川林机灵,记性好,不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参加俄国“十月革命”的“外国人”!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参加俄国“十月革命”的人当中也有中国人!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俄国革命中,参加红军的中国人数量,当前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是15-20万人之间。
十月革命爆发以后,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人数无法确切统计。据对旅俄华工问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学者李永昌推测,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直接拿起武器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斗的旅俄华工总数至少当在15-20万人之间。
总的来说,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人数非常多,常常是一个几千人的伐木场或矿山几乎一个不剩地全部参加红军,再加上参加游击队的华工,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具体数字,但旅俄华工参加红军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和影响之深远是毋庸置疑的。”
——《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李永昌,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97页。
“至1920年秋,(红军)共组建88个步兵师、29个骑兵师、61个空军支队及一些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总兵力五百余万。……内战结束后,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时期。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红军大批复员。1924~1925年,以MV.伏龙芝为首的特别委员会组织实施军事改革。通过改革,苏联采用了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保留并建立了一支50余万人的精干红军。”
——出自《苏联武装力量建设史》
而在随后的日子里,随着大规模裁军(550万-56万),绝大部分中国人红军战士陆续退伍。退伍之后,许多中国人都回国了,他们有的是去参加革命,也有的选择了平淡的生活。到1938年苏联肃反扩大化时期之前,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回国了。
“1937年1月进行的苏联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苏华人的数量为38527人。”
——《旅俄华人研究》,第92页。
留下来的那部分中国人里,不少都被卷入了肃反扩大化运动。
“其中大部分被迁移或遣返,1938年8月4日至17日,前后两批华侨总计男女老幼19600余人从苏联境内进入国门。”
——《伊犁文史资料》
就比如我接下来举的一个例子:
1915年,20岁的中国平民张川林,因家贫如洗,应征到俄国做苦工。
张川林来到乌克兰哈尔科夫附近的一家煤矿当矿工。
1917年冬的一天,矿上来了一个俄国人。他用通俗易懂的俄语,深入浅出地对中国矿工进行宣传,他说天下工人是一家。
此人原来是布尔什维克党员,他动员工人参加布尔什维克,帮助俄国工人推翻克伦斯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劳动人民争取自由民主,大家一起过好日子。那时,大多数华工不懂俄语。
但年轻的张川林机灵,记性好,不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