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拥兵百万兵败的原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其实三个决策中,唯一正确的就是第二个,先取金陵,抢占东南半壁。这是因为,李自成没有自己稳固的根据地,主要依靠抢掠来维持自己的军队,也就是所谓的“流寇”,而李自成为了争取民心,他四处传说“迎闯王,不纳粮。”这也就意味着李自成只能通过劫掠官员富户来维持巨大的开销。
为了摆脱襄阳决策的错误带来的影响,为了解决财政的危机,李自成不得不采取了大规模的“追赃比饷”行动。在北京,大顺政权成立了“比饷镇抚司”,由刘宗敏和李过主持,将明朝的勋戚文武大臣集中起来,严刑拷打,追赃助饷。虽然在短时间里,得到了大批的财物,缓解了大顺政权的财政压力,但是,也给大顺政权带来了灾难,使得大顺军纪败坏,官员离心离德,为之后的败亡埋下了隐患。
另外关中到北京这一段,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十分利于大规模骑兵的驰骋,对于清朝骑兵来说简直就是自家的草场,这也导致李自成在一片大败后,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被清兵追着打,最终死于九宫山。
而南京不同,首先,江南未经战火,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李自成若占了江南,一定可以满足大顺军的开支。另外,江南水系纵横,河网密布,对于善于野战而不善水战的清兵而言十分不利。李自成若能抢先一步占据富饶的江南,便可以坐观明朝抵挡清兵,而自己在江南偷偷的发展实力,待实力充足,可以乘着明清两方两败俱伤之势骑兵北上,扫平二国,一统天下。
强盗思维使得李自成没有看出顾君恩战略的先天不足,贸然兵进关中,北上京师,使得大顺失去了与清朝之间的缓冲,开始直面强大的清军。最终一败涂地。
二.李自成轻视清军和吴三桂。
李自成进京后,没有立刻进军山海关,而是贪图享乐,纵容士卒追赃助饷。李自成不是不知道清兵正在关外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进入中原。然而,灭明战役的顺利结束,极大地助长了李自成的嚣张气焰,他自以为大明已亡,天下已定,清朝不过是个蛮夷,不足为虑,而吴三桂也只是个亡国余孽,只要自己稍加招抚,一定可以让他为自己守住山海关。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李自成的意料,吴三桂居然拒不投降。李自成于是亲率十余万大军北上攻打吴三桂,当时吴三桂只有5万兵马,自知不是李自成的对手,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了满清摄政王多尔衮。野心勃勃的多尔衮早有入主中原的野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其实三个决策中,唯一正确的就是第二个,先取金陵,抢占东南半壁。这是因为,李自成没有自己稳固的根据地,主要依靠抢掠来维持自己的军队,也就是所谓的“流寇”,而李自成为了争取民心,他四处传说“迎闯王,不纳粮。”这也就意味着李自成只能通过劫掠官员富户来维持巨大的开销。
为了摆脱襄阳决策的错误带来的影响,为了解决财政的危机,李自成不得不采取了大规模的“追赃比饷”行动。在北京,大顺政权成立了“比饷镇抚司”,由刘宗敏和李过主持,将明朝的勋戚文武大臣集中起来,严刑拷打,追赃助饷。虽然在短时间里,得到了大批的财物,缓解了大顺政权的财政压力,但是,也给大顺政权带来了灾难,使得大顺军纪败坏,官员离心离德,为之后的败亡埋下了隐患。
另外关中到北京这一段,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十分利于大规模骑兵的驰骋,对于清朝骑兵来说简直就是自家的草场,这也导致李自成在一片大败后,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被清兵追着打,最终死于九宫山。
而南京不同,首先,江南未经战火,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李自成若占了江南,一定可以满足大顺军的开支。另外,江南水系纵横,河网密布,对于善于野战而不善水战的清兵而言十分不利。李自成若能抢先一步占据富饶的江南,便可以坐观明朝抵挡清兵,而自己在江南偷偷的发展实力,待实力充足,可以乘着明清两方两败俱伤之势骑兵北上,扫平二国,一统天下。
强盗思维使得李自成没有看出顾君恩战略的先天不足,贸然兵进关中,北上京师,使得大顺失去了与清朝之间的缓冲,开始直面强大的清军。最终一败涂地。
二.李自成轻视清军和吴三桂。
李自成进京后,没有立刻进军山海关,而是贪图享乐,纵容士卒追赃助饷。李自成不是不知道清兵正在关外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进入中原。然而,灭明战役的顺利结束,极大地助长了李自成的嚣张气焰,他自以为大明已亡,天下已定,清朝不过是个蛮夷,不足为虑,而吴三桂也只是个亡国余孽,只要自己稍加招抚,一定可以让他为自己守住山海关。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李自成的意料,吴三桂居然拒不投降。李自成于是亲率十余万大军北上攻打吴三桂,当时吴三桂只有5万兵马,自知不是李自成的对手,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了满清摄政王多尔衮。野心勃勃的多尔衮早有入主中原的野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