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民族伟人袁老的生平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原来,有一次买机票的同志考虑他工作连轴转了几天,为了让他在飞机上休息得舒适一点,就买了头等舱。登机前,他才发现是头等舱,硬逼着送行的秘书退掉头等舱,换了经济舱。上机后,头等舱里空着位置,加上空姐熟悉他,尊敬他,请了他几次去头等舱,既然不花钱,他就去了头等舱。事后,身边的同事笑他专坐不花钱的头等舱,他说,空着也是空着,浪费资源可惜。
袁隆平这位“中心”主任坐飞机花钱“抠门”,审批费用更“抠门”。当初,“中心”建好分子实验楼装修铺地砖时,经办人递交给他一份购物清单,他一看,一块600 x 600的地砖单价50元,嫌太贵,便仔细询问怎么回事,经办人回答说,分子实验楼搞实验时经常用化学溶液,而这种地砖防酸、碱,防腐蚀,防滑,材料不一样,所以价钱就贵。袁隆平这才同意购买。
袁隆平的故事6:“装修要花钱,何必浪费呢”
由于工作需要,院里几次决定给袁老师换大一点的办公室,再装修一下,但袁老师不同意,说:“这间办公室蛮好嘛,我都习惯了,有感情了,再说,装修要花钱,何必浪费呢。”大家拗不过他,只好算啦。袁隆平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手里每年掌握着几千万元的经费。按理说,像他这样的身份,弄一间大一点装修得像样一点的办公室于公于私都在情理之中,但他就是不同意,让人在当初的不理解之后,幡然顿悟,这就是袁隆平的本色,“梅花本高洁,香自苦寒来”。
袁隆平的故事7:担任小报的顾问
2001年8月21日下午,《致富快报》的记者走进了袁隆平的办公室。袁隆平热情地招呼记者坐在沙发上,请秘书给来访者泡茶,又递上香烟。他知道来访者是江西老乡,又是为“三农”服务的一份实用性很强的报纸的新闻工作者,向农民传播党的各种惠农政策,提供信息和可操作的技术,方向很对头,农民朋友喜欢,长期坚持下去,报纸就有生命力。
他说:眼下农民朋友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相当一部分农民朋友渴望着脱贫致富而又一时找不到门路,你们这些高参肩上的担子不轻啊。听说《致富快报》全年定价不到50元钱,一天不到一包“梅雀”牌香烟钱。我看农民朋友是订得起的。你们的报纸是办给“穷人”看的,是办给弱势群体看的,所以注定你们也是“穷人”。也是媒体中的弱势群体,现阶段,这是正常的,又不很正常。依我看,不能小瞧“穷人”,伟人有一句至理名言:“卑贱者最聪明”,因为“富人”、城里人是靠数亿“穷人”养活的……
当他明白记者代表报社大热天远道而来恳请他担任报纸的顾问,以及请他题词时,他爽快答应了:“好。我反正有60多个头衔了,多一个无妨。不过头衔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们的报纸是办给农民朋友看的,我愿意当这个没有级别的顾问。”
然后,他伏在办公桌上,颇认真地在白纸上写下“祝农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报》越办越好”两幅题词。
尔后,经记者请求,袁隆平和来访者在办公楼前的台阶上合影留念。
一位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多次请辞和推掉了许多声名显赫的头衔,偏偏欣然担任一张不起眼的小报的顾问,这段佳话很快被传为美谈。
袁隆平的故事8:“对钱不能看得太重”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平很有钱,但他是一位拿国家俸禄的科学家,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子。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所以,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此外,他还出资捐助过教育事业。
他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对人生,对金钱,对地位,乃至对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彻明了,他向来对自己很“小气”,对别人却有一份古道热肠,侠义肝胆,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人。他是博士生导师,带过许多博士生,其中有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生活较困难,有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十分同情,从自己的工资收入中给那个学生寄去了两千块钱。
袁隆平的故事9:一位坦诚和直率的科学家
2004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应邀为依阿华州大学师生做了题为“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的报告。经久不息的掌声过后,依阿华州大学校长请学生们提问。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问道:“我们虽然身在国外,但经常关心国内的新闻,早就欣闻您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知道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们想知道,您从小就喜欢农业吗?”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时候,我很贪玩,有很多兴趣爱好。我读书,对感兴趣的课程,就认真听讲,而且考试得高分;对不感兴趣的课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给我的鉴定是--爱好:自由;特长:散慢。自由散慢,我就这么一个人。至于学农,起缘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时,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窗子外边就是葡萄什么的,两者的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确实是田园美,就想长大后学农了。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
台下一阵大笑,为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坦诚和直率而叫好。他对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不加掩饰,让中外大学生们愈加觉得他可敬、可亲,完全真实地展现了这位科学家伟大和平凡的完美统一。
就这样,他的学术报告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袁隆平的故事10:“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在袁隆平连连获奖载誉归来后,有媒体的记者采访他时问道:“对于您的贡献,您自己作何评价?”
他平静地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我们中国的荣誉,我只是一个学科带头人,一名代表。我讲一个故事: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讨论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这次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12位是中国人。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一天下午才到。我到了后,那12个中国人喜出望外,说,袁老师你终于来了,我们急死了,你来了之后,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因为在5名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国人。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您永远活在我们十四亿国人的心中。
正是这些一生尽心竭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劳动,做贡献的人。国才富,国才强!
永远铭记我们的民族伟人们!
此章完全只为了纪念袁隆平袁老!
纪念时间:2021年5月22日13:07
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他,他那渺小但又伟岸的身躯。
(该章节我在2021年5月22号17:07就发布于外网,后因诸多章节涉政而被封杀,请莫要在意,永远纪念我们的伟人袁老)
第(3/3)页
原来,有一次买机票的同志考虑他工作连轴转了几天,为了让他在飞机上休息得舒适一点,就买了头等舱。登机前,他才发现是头等舱,硬逼着送行的秘书退掉头等舱,换了经济舱。上机后,头等舱里空着位置,加上空姐熟悉他,尊敬他,请了他几次去头等舱,既然不花钱,他就去了头等舱。事后,身边的同事笑他专坐不花钱的头等舱,他说,空着也是空着,浪费资源可惜。
袁隆平这位“中心”主任坐飞机花钱“抠门”,审批费用更“抠门”。当初,“中心”建好分子实验楼装修铺地砖时,经办人递交给他一份购物清单,他一看,一块600 x 600的地砖单价50元,嫌太贵,便仔细询问怎么回事,经办人回答说,分子实验楼搞实验时经常用化学溶液,而这种地砖防酸、碱,防腐蚀,防滑,材料不一样,所以价钱就贵。袁隆平这才同意购买。
袁隆平的故事6:“装修要花钱,何必浪费呢”
由于工作需要,院里几次决定给袁老师换大一点的办公室,再装修一下,但袁老师不同意,说:“这间办公室蛮好嘛,我都习惯了,有感情了,再说,装修要花钱,何必浪费呢。”大家拗不过他,只好算啦。袁隆平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手里每年掌握着几千万元的经费。按理说,像他这样的身份,弄一间大一点装修得像样一点的办公室于公于私都在情理之中,但他就是不同意,让人在当初的不理解之后,幡然顿悟,这就是袁隆平的本色,“梅花本高洁,香自苦寒来”。
袁隆平的故事7:担任小报的顾问
2001年8月21日下午,《致富快报》的记者走进了袁隆平的办公室。袁隆平热情地招呼记者坐在沙发上,请秘书给来访者泡茶,又递上香烟。他知道来访者是江西老乡,又是为“三农”服务的一份实用性很强的报纸的新闻工作者,向农民传播党的各种惠农政策,提供信息和可操作的技术,方向很对头,农民朋友喜欢,长期坚持下去,报纸就有生命力。
他说:眼下农民朋友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相当一部分农民朋友渴望着脱贫致富而又一时找不到门路,你们这些高参肩上的担子不轻啊。听说《致富快报》全年定价不到50元钱,一天不到一包“梅雀”牌香烟钱。我看农民朋友是订得起的。你们的报纸是办给“穷人”看的,是办给弱势群体看的,所以注定你们也是“穷人”。也是媒体中的弱势群体,现阶段,这是正常的,又不很正常。依我看,不能小瞧“穷人”,伟人有一句至理名言:“卑贱者最聪明”,因为“富人”、城里人是靠数亿“穷人”养活的……
当他明白记者代表报社大热天远道而来恳请他担任报纸的顾问,以及请他题词时,他爽快答应了:“好。我反正有60多个头衔了,多一个无妨。不过头衔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们的报纸是办给农民朋友看的,我愿意当这个没有级别的顾问。”
然后,他伏在办公桌上,颇认真地在白纸上写下“祝农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报》越办越好”两幅题词。
尔后,经记者请求,袁隆平和来访者在办公楼前的台阶上合影留念。
一位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多次请辞和推掉了许多声名显赫的头衔,偏偏欣然担任一张不起眼的小报的顾问,这段佳话很快被传为美谈。
袁隆平的故事8:“对钱不能看得太重”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平很有钱,但他是一位拿国家俸禄的科学家,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子。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所以,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此外,他还出资捐助过教育事业。
他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对人生,对金钱,对地位,乃至对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彻明了,他向来对自己很“小气”,对别人却有一份古道热肠,侠义肝胆,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人。他是博士生导师,带过许多博士生,其中有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生活较困难,有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十分同情,从自己的工资收入中给那个学生寄去了两千块钱。
袁隆平的故事9:一位坦诚和直率的科学家
2004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应邀为依阿华州大学师生做了题为“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的报告。经久不息的掌声过后,依阿华州大学校长请学生们提问。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问道:“我们虽然身在国外,但经常关心国内的新闻,早就欣闻您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知道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们想知道,您从小就喜欢农业吗?”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时候,我很贪玩,有很多兴趣爱好。我读书,对感兴趣的课程,就认真听讲,而且考试得高分;对不感兴趣的课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给我的鉴定是--爱好:自由;特长:散慢。自由散慢,我就这么一个人。至于学农,起缘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时,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窗子外边就是葡萄什么的,两者的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确实是田园美,就想长大后学农了。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
台下一阵大笑,为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坦诚和直率而叫好。他对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不加掩饰,让中外大学生们愈加觉得他可敬、可亲,完全真实地展现了这位科学家伟大和平凡的完美统一。
就这样,他的学术报告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袁隆平的故事10:“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在袁隆平连连获奖载誉归来后,有媒体的记者采访他时问道:“对于您的贡献,您自己作何评价?”
他平静地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我们中国的荣誉,我只是一个学科带头人,一名代表。我讲一个故事: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讨论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这次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12位是中国人。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一天下午才到。我到了后,那12个中国人喜出望外,说,袁老师你终于来了,我们急死了,你来了之后,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因为在5名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国人。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您永远活在我们十四亿国人的心中。
正是这些一生尽心竭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劳动,做贡献的人。国才富,国才强!
永远铭记我们的民族伟人们!
此章完全只为了纪念袁隆平袁老!
纪念时间:2021年5月22日13:07
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他,他那渺小但又伟岸的身躯。
(该章节我在2021年5月22号17:07就发布于外网,后因诸多章节涉政而被封杀,请莫要在意,永远纪念我们的伟人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