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的“诈尸案”真相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这里面隐藏了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那就是:噶礼的妈妈是康熙帝的乳母,噶礼和康熙是“同乳兄弟”,这份情谊使康熙帝势必会重用噶礼。
康熙三十八年,噶礼被实授山西巡抚,自此开始了贪污生涯,曾任嘉庆朝两江总督的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卷五中,记述了噶礼的不法行径:康熙四十二年他“贪婪无厌,虐吏害民,计赃数十余万”,康熙四十五年他将“通省钱粮每两银索火耗银二钱,除贴补各处亏空外,入己银共四十余万两”,而面对御史们接二连三的参奏,康熙帝始终没有派员往审,只是一次又一次下旨命噶礼明白回奏,等于是给噶礼狡辩的机会,最后连吏部都看不下去了,提出应差大臣察审,康熙帝不允,折腾来去,最后竟把参奏噶礼的御史给革职了。
康熙四十八年,噶礼被任命为户部侍郎,旋擢两江总督。正所谓小节不惩,必成大奸,贪污无度的噶礼竟然官运亨通,他就必然要犯下更大的罪行。
但是终于有个人挡住了他的去路,此人名叫张伯行。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时任江苏巡抚的张伯行疏劾噶礼于上年江南乡试中做手脚,“得银五十万两,徇私贿卖举人”,一时引起朝野震动。一来,科考上的舞弊最容易引起士子不满,引发大案;二来,张伯行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对官场腐败深恶痛绝,又秉性耿直,是个人见人怕的“刺儿头”,他与噶礼开撕,不能不惹动天下人侧目。何况张伯行在奏疏中那句“督臣敢于欺皇上、负皇上,臣则断不敢顾念身家,畏避权势”,等于指着康熙的鼻子说“你管不好你的狗,我来管,而且我才不管他是不是你的狗”,此疏一出,“远近抄诵称快,一时纸贵”。
康熙刚开始还想维护噶礼,但是偏偏有个最该维护噶礼的人,站出来支持张伯行了。
这个人就是噶礼的母亲、康熙的乳母。
《啸亭杂录》卷十有言,噶礼的母亲“不喜礼之所为”,张伯行弹劾噶礼的时候,有一天老太太正好去孝惠章皇后处问安,遇到康熙,康熙“询其子所为,何以与张龌龊,其母乃言其子贪状,且言张之冤谴”,康熙帝动容道:“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
古时的乳母,往往真的会把感情倾注在自己哺育的那个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身上。噶礼的母亲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为不允许自己的一个孩子祸害另一个孩子的天下。噶礼得知此事,不但不思悔改,还犯下了一件骇人听闻的罪行:指使家人在饭菜里下毒,想毒死这个“多嘴多舌”的老娘!
老太太命大,没死成,踉踉跄跄地跑到都察院告状去了。
前两年,个别地区出现打骂父母、或因为财产问题把父母告上法庭的新闻,其实这类事情搁在古代处理起来特别简单——死刑。别说当面骂父母了,背地里骂父母都一样。因为古人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这里面隐藏了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那就是:噶礼的妈妈是康熙帝的乳母,噶礼和康熙是“同乳兄弟”,这份情谊使康熙帝势必会重用噶礼。
康熙三十八年,噶礼被实授山西巡抚,自此开始了贪污生涯,曾任嘉庆朝两江总督的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卷五中,记述了噶礼的不法行径:康熙四十二年他“贪婪无厌,虐吏害民,计赃数十余万”,康熙四十五年他将“通省钱粮每两银索火耗银二钱,除贴补各处亏空外,入己银共四十余万两”,而面对御史们接二连三的参奏,康熙帝始终没有派员往审,只是一次又一次下旨命噶礼明白回奏,等于是给噶礼狡辩的机会,最后连吏部都看不下去了,提出应差大臣察审,康熙帝不允,折腾来去,最后竟把参奏噶礼的御史给革职了。
康熙四十八年,噶礼被任命为户部侍郎,旋擢两江总督。正所谓小节不惩,必成大奸,贪污无度的噶礼竟然官运亨通,他就必然要犯下更大的罪行。
但是终于有个人挡住了他的去路,此人名叫张伯行。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时任江苏巡抚的张伯行疏劾噶礼于上年江南乡试中做手脚,“得银五十万两,徇私贿卖举人”,一时引起朝野震动。一来,科考上的舞弊最容易引起士子不满,引发大案;二来,张伯行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对官场腐败深恶痛绝,又秉性耿直,是个人见人怕的“刺儿头”,他与噶礼开撕,不能不惹动天下人侧目。何况张伯行在奏疏中那句“督臣敢于欺皇上、负皇上,臣则断不敢顾念身家,畏避权势”,等于指着康熙的鼻子说“你管不好你的狗,我来管,而且我才不管他是不是你的狗”,此疏一出,“远近抄诵称快,一时纸贵”。
康熙刚开始还想维护噶礼,但是偏偏有个最该维护噶礼的人,站出来支持张伯行了。
这个人就是噶礼的母亲、康熙的乳母。
《啸亭杂录》卷十有言,噶礼的母亲“不喜礼之所为”,张伯行弹劾噶礼的时候,有一天老太太正好去孝惠章皇后处问安,遇到康熙,康熙“询其子所为,何以与张龌龊,其母乃言其子贪状,且言张之冤谴”,康熙帝动容道:“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
古时的乳母,往往真的会把感情倾注在自己哺育的那个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身上。噶礼的母亲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为不允许自己的一个孩子祸害另一个孩子的天下。噶礼得知此事,不但不思悔改,还犯下了一件骇人听闻的罪行:指使家人在饭菜里下毒,想毒死这个“多嘴多舌”的老娘!
老太太命大,没死成,踉踉跄跄地跑到都察院告状去了。
前两年,个别地区出现打骂父母、或因为财产问题把父母告上法庭的新闻,其实这类事情搁在古代处理起来特别简单——死刑。别说当面骂父母了,背地里骂父母都一样。因为古人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