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抗日史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甲午战败之后,清帝国在战场与法理上都丢掉了朝鲜,将唐朝以后延续了上千年的中朝宗藩关系划上了句号。
在国人流行的历史记忆中,甲午战争后的朝鲜自然是迅速落入了日本之手,直到日本二战战败后方才独立。
但事实上,朝鲜最终被日本吞并要迟至1910年。在甲午之后的15年间,朝鲜的局势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平淡”,立国五百年的朝鲜李朝王室仍然在做着最后的“救亡”努力,而日本也曾陷入势力被逐出朝鲜的危机之中。
尽管朝鲜是最后的失败者,但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却在亡国前爆发出了让外部世界为之震惊的能量。
【闵妃之死】
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出兵占领汉城,随即将当时朝鲜政府中的所谓亲华派势力清除一空,建立了亲日派政府,实质上已全面控制了朝鲜局势。
随着在甲午战场上的压倒性胜利,日本对朝鲜的控盘程度自然也随之大幅加强。此时,朝鲜落入日本势力范围本已是一件没有悬念的事情。
然而,出乎日本预料的是,全盘控制朝鲜的难度竟然要比在战场上击败大清朝要大得多。
朝鲜王妃闵妃(韩国人所说的“明成皇后”)在背后漂亮地捅了
朝鲜高宗李熙的正妻闵妃,即韩剧中的“明成皇后”
虽说“以夷制夷”的专利权属于 大清,但不得不说,朝鲜对这一套外交战术的掌握程度不比中国人差。甲午前,朝鲜人游走于大 清与日本之间;而在甲午后,闵妃对付日本仍然是这一套,只是俄罗斯成为了新的救命稻草。
从本质上来说,如朝鲜这样的小国弱国在大国政治的棋局中,非依附一个大国而无以求存,没有任何所谓独立自主的可能性。
“三国还辽”前后,闵妃发现俄国在国力上要强于日本,随之决定转向亲俄,“引俄拒日”。闵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执行力,很快就与俄国公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在汉城成立了“贞洞俱乐部”,成为了当时朝鲜对俄秘密外交的根据地。
而对于一贯野心无限的俄国来说,又怎么甘心让朝鲜由日本独霸,朝鲜的主动投靠自然是求之不得,“亲俄派”在短期内便成了气候。
如果说自恃“枪在手”的日本此时还对控制朝鲜充满信心的话,一场针对日本政变则彻底将其从骄狂中惊醒。1895年7月,也就是《马关条约》签订三个月后,朝鲜亲日派内阁突然因为谋反的传言在宫廷政变中倒台,亲日派领袖朴泳孝被迫逃亡日本。由此,朝鲜政局又回到了闵妃,及亲俄派手中。
这场胜利注定是脆弱的。闵妃及朝鲜的致命弱点在于,即使将亲日派一举铲除,即使在政治上获得自主的话语权,也无法改变一个现实:朝鲜事实上处于日本的军事占领之下。
果然,三个月后,也就是1895年10月8月凌晨,在日驻朝公使的策划下,声称“消灭这个国家二十余年来的祸根在此一举”,数百名日军及日本浪人突然向朝鲜王宫发动突然袭击,迅速击溃了仅有百人左右的的朝鲜宫廷卫队,将闵妃杀于宫中。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日本浪人竟然还公然奸尸,之后还用汽油焚烧了闵妃的尸体。
这场被称为“乙未事变”的凶杀事件在公布后迅速震惊了欧美舆论。此后日本虽然又重新建立了朝鲜亲日内阁,却让日本在外交上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之中,遭遇了李鸿章在日遇刺后的相似窘境。而朝鲜亲俄派,也由此获得了道义上的优势。
可以这么说,闵妃通过她的死,给了日本在朝鲜苦心经营才获得的优势地位一道重击。
【国王之逃】
除了外交上的被动之外,闵妃之死对日本造成的恶果还远没有结束。
当时的朝鲜国王,也就是高宗李熙本就是以性情懦弱著称,政治倾向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甲午战败之后,清帝国在战场与法理上都丢掉了朝鲜,将唐朝以后延续了上千年的中朝宗藩关系划上了句号。
在国人流行的历史记忆中,甲午战争后的朝鲜自然是迅速落入了日本之手,直到日本二战战败后方才独立。
但事实上,朝鲜最终被日本吞并要迟至1910年。在甲午之后的15年间,朝鲜的局势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平淡”,立国五百年的朝鲜李朝王室仍然在做着最后的“救亡”努力,而日本也曾陷入势力被逐出朝鲜的危机之中。
尽管朝鲜是最后的失败者,但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却在亡国前爆发出了让外部世界为之震惊的能量。
【闵妃之死】
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出兵占领汉城,随即将当时朝鲜政府中的所谓亲华派势力清除一空,建立了亲日派政府,实质上已全面控制了朝鲜局势。
随着在甲午战场上的压倒性胜利,日本对朝鲜的控盘程度自然也随之大幅加强。此时,朝鲜落入日本势力范围本已是一件没有悬念的事情。
然而,出乎日本预料的是,全盘控制朝鲜的难度竟然要比在战场上击败大清朝要大得多。
朝鲜王妃闵妃(韩国人所说的“明成皇后”)在背后漂亮地捅了
朝鲜高宗李熙的正妻闵妃,即韩剧中的“明成皇后”
虽说“以夷制夷”的专利权属于 大清,但不得不说,朝鲜对这一套外交战术的掌握程度不比中国人差。甲午前,朝鲜人游走于大 清与日本之间;而在甲午后,闵妃对付日本仍然是这一套,只是俄罗斯成为了新的救命稻草。
从本质上来说,如朝鲜这样的小国弱国在大国政治的棋局中,非依附一个大国而无以求存,没有任何所谓独立自主的可能性。
“三国还辽”前后,闵妃发现俄国在国力上要强于日本,随之决定转向亲俄,“引俄拒日”。闵妃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执行力,很快就与俄国公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在汉城成立了“贞洞俱乐部”,成为了当时朝鲜对俄秘密外交的根据地。
而对于一贯野心无限的俄国来说,又怎么甘心让朝鲜由日本独霸,朝鲜的主动投靠自然是求之不得,“亲俄派”在短期内便成了气候。
如果说自恃“枪在手”的日本此时还对控制朝鲜充满信心的话,一场针对日本政变则彻底将其从骄狂中惊醒。1895年7月,也就是《马关条约》签订三个月后,朝鲜亲日派内阁突然因为谋反的传言在宫廷政变中倒台,亲日派领袖朴泳孝被迫逃亡日本。由此,朝鲜政局又回到了闵妃,及亲俄派手中。
这场胜利注定是脆弱的。闵妃及朝鲜的致命弱点在于,即使将亲日派一举铲除,即使在政治上获得自主的话语权,也无法改变一个现实:朝鲜事实上处于日本的军事占领之下。
果然,三个月后,也就是1895年10月8月凌晨,在日驻朝公使的策划下,声称“消灭这个国家二十余年来的祸根在此一举”,数百名日军及日本浪人突然向朝鲜王宫发动突然袭击,迅速击溃了仅有百人左右的的朝鲜宫廷卫队,将闵妃杀于宫中。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日本浪人竟然还公然奸尸,之后还用汽油焚烧了闵妃的尸体。
这场被称为“乙未事变”的凶杀事件在公布后迅速震惊了欧美舆论。此后日本虽然又重新建立了朝鲜亲日内阁,却让日本在外交上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之中,遭遇了李鸿章在日遇刺后的相似窘境。而朝鲜亲俄派,也由此获得了道义上的优势。
可以这么说,闵妃通过她的死,给了日本在朝鲜苦心经营才获得的优势地位一道重击。
【国王之逃】
除了外交上的被动之外,闵妃之死对日本造成的恶果还远没有结束。
当时的朝鲜国王,也就是高宗李熙本就是以性情懦弱著称,政治倾向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