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希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
“但这些恩恩怨怨,无非只是利益二字罢了。”
“大将军以为如何?”
革庾说的直接,也可以说是看得明白。
比如沈兵又哪里会真的关心革庾家人的死活,不过是希望革庾能彻底的归降秦军与匈奴为敌而已。
沈兵见革庾如此说,自己也就不再惺惺作态了,回道:
“万夫长所言非虚,此不过‘利益’二字而已。”
“然万夫长可曾想过,你等往后的‘利益’又在何处?”
革庾回答:
“大将军若是想让革庾为秦作战或许并非难事。”
“但要那干部下甘心为秦而战……却是不可能。”
“若大将军做如是想,属下只怕大将军要失望了。”
沈兵明白革庾这话的意思。
若说革庾与匈奴之间已因为家人被杀而无法回头,但其部下却并非如此。
且那些降兵大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此时只是因为无法逃走为了保命才不得不驻守交河,若派他们去与匈奴作战……其实不说去作战,仅仅只是给他们一匹马,他们就会逃往草原了。
这倒不是说他们有多忠于冒顿。
事实上匈奴中就有许多是被匈奴征服而投降归顺的部落,其中就包括不久前才并入匈奴的东胡,且有十数万之多。
其原因在于匈奴降兵生活习惯与中原人甚至与西域都大为不同,他们在这里很难有认同感。
这就与中原内部可以斗来斗去并且朝秦暮楚的降来降去,但一旦说要投降匈奴那就更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样的道理。
沈兵却不以为然的回答道:
“万夫长只怕言之过早了!”
革庾只是淡淡的回道:
“革庾自问无法做到。”
“大将军莫要抱太大希望,除非能让单于将其家人一并杀光。”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投降的匈奴有一万将士,家人就有四、五万。
冒顿再笨也不会一口气将四、五万牧民尽数杀光。
所以冒顿单于只会把罪责全都推到革庾身上,就说其它部下都是受革庾之命而投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
“但这些恩恩怨怨,无非只是利益二字罢了。”
“大将军以为如何?”
革庾说的直接,也可以说是看得明白。
比如沈兵又哪里会真的关心革庾家人的死活,不过是希望革庾能彻底的归降秦军与匈奴为敌而已。
沈兵见革庾如此说,自己也就不再惺惺作态了,回道:
“万夫长所言非虚,此不过‘利益’二字而已。”
“然万夫长可曾想过,你等往后的‘利益’又在何处?”
革庾回答:
“大将军若是想让革庾为秦作战或许并非难事。”
“但要那干部下甘心为秦而战……却是不可能。”
“若大将军做如是想,属下只怕大将军要失望了。”
沈兵明白革庾这话的意思。
若说革庾与匈奴之间已因为家人被杀而无法回头,但其部下却并非如此。
且那些降兵大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此时只是因为无法逃走为了保命才不得不驻守交河,若派他们去与匈奴作战……其实不说去作战,仅仅只是给他们一匹马,他们就会逃往草原了。
这倒不是说他们有多忠于冒顿。
事实上匈奴中就有许多是被匈奴征服而投降归顺的部落,其中就包括不久前才并入匈奴的东胡,且有十数万之多。
其原因在于匈奴降兵生活习惯与中原人甚至与西域都大为不同,他们在这里很难有认同感。
这就与中原内部可以斗来斗去并且朝秦暮楚的降来降去,但一旦说要投降匈奴那就更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样的道理。
沈兵却不以为然的回答道:
“万夫长只怕言之过早了!”
革庾只是淡淡的回道:
“革庾自问无法做到。”
“大将军莫要抱太大希望,除非能让单于将其家人一并杀光。”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投降的匈奴有一万将士,家人就有四、五万。
冒顿再笨也不会一口气将四、五万牧民尽数杀光。
所以冒顿单于只会把罪责全都推到革庾身上,就说其它部下都是受革庾之命而投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