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俯首称臣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是先发制人集全国之兵抢先发难。”
楚王启这想法其实是出于无奈,因为楚国若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只会越来越糟,那么在此坐以待毙还不如乘楚国还有实力拼一拼。
项燕想了想,就回答道:
“秦军以逸待劳士气正盛,而我军却是各族离心形同一盘散沙,此时攻秦非但无法取胜反而会败得更快。”
楚王启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其二,便是从秦军中盗取制肥之法。”
这沤肥杀伤力太大,其中主要是不需休田。
在这情况下就算楚国贵族免税都比不上秦地的产出,于是降税也就毫无意义。
如果还希望秦、楚平衡的话,就只有取得沤肥技术。
但项燕想了想,就再次摇头道:
“秦军也必定知道这制肥之法的重要,是以绝不会轻易透露。”
“我等想探得此法,只怕难上加难。”
迟疑了下,项燕就疑惑的问了声:
“大王,第三条路是……”
楚王启回答:
“俯首称臣,如安陵城一般求存于江东。”
项燕一愣,然后便陷于沉默了。
虽然项燕也不希望做此选择,但从如今这形势来看似乎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楚国的灭亡不可避免。
这并非兵马粮草不够多,而是制不如人。
在这大前提下任何挣扎都毫无意义,最终只能落下战败身死家破人亡的结局。
但如果像楚王启一样,以楚国现有势力求得江东自治……却有可能偏安一隅。
但项燕想了想,还是认为不妥:
“属下以为不可。”
“安陵城之所以能存活于世,概因安陵一城无东山再起之可能。”
“而我军却是十余万兵数十万民于江东。”
“如此规模岂能让秦王安心?”
楚王启回答:
“秦王确是无法安心。”
“但若能兵不血刃取淮南之地,秦王焉能不取?”
“有朝一日即便秦王寻了借口将兵锋指向江东……我等亦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是先发制人集全国之兵抢先发难。”
楚王启这想法其实是出于无奈,因为楚国若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只会越来越糟,那么在此坐以待毙还不如乘楚国还有实力拼一拼。
项燕想了想,就回答道:
“秦军以逸待劳士气正盛,而我军却是各族离心形同一盘散沙,此时攻秦非但无法取胜反而会败得更快。”
楚王启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其二,便是从秦军中盗取制肥之法。”
这沤肥杀伤力太大,其中主要是不需休田。
在这情况下就算楚国贵族免税都比不上秦地的产出,于是降税也就毫无意义。
如果还希望秦、楚平衡的话,就只有取得沤肥技术。
但项燕想了想,就再次摇头道:
“秦军也必定知道这制肥之法的重要,是以绝不会轻易透露。”
“我等想探得此法,只怕难上加难。”
迟疑了下,项燕就疑惑的问了声:
“大王,第三条路是……”
楚王启回答:
“俯首称臣,如安陵城一般求存于江东。”
项燕一愣,然后便陷于沉默了。
虽然项燕也不希望做此选择,但从如今这形势来看似乎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楚国的灭亡不可避免。
这并非兵马粮草不够多,而是制不如人。
在这大前提下任何挣扎都毫无意义,最终只能落下战败身死家破人亡的结局。
但如果像楚王启一样,以楚国现有势力求得江东自治……却有可能偏安一隅。
但项燕想了想,还是认为不妥:
“属下以为不可。”
“安陵城之所以能存活于世,概因安陵一城无东山再起之可能。”
“而我军却是十余万兵数十万民于江东。”
“如此规模岂能让秦王安心?”
楚王启回答:
“秦王确是无法安心。”
“但若能兵不血刃取淮南之地,秦王焉能不取?”
“有朝一日即便秦王寻了借口将兵锋指向江东……我等亦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