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上将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攻楚之法?”
沈兵是那个以三千水军大败一万楚军的人,所以当然要先听下沈兵的意见。
但沈兵这时却迟疑了。
他努力回忆史上这一仗李信是怎么输的。
史书上对这一仗的记载很简单,初时李信的进攻很顺利,连下十几城。
但孰不知却是中了项燕的诱敌深入之计:
李信大军深入楚军境内便受补给线过长的困扰,军力为了保证补给线而分兵驻守,结果主力被项燕包围……
补给线?
想到这里沈兵就说道:
“上将军,二十万大军可远不足以攻楚啊!”
杨端和奇道:
“校尉何出此言?”
“那楚军有四十万,之前被你水淹十余万还有三十万。”
“以二十万对三十万,何来‘远不足以攻楚’?”
也难怪杨端和会感到奇怪。
秦军的素质一向高于它国,便是对阵战力强悍的赵军也往往能以一敌二……李牧的北地兵除外。
那么按常理说,二十万秦军对三十万楚军便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沈兵回答:
“上将军有所不知,这楚国地形多山且道路难行,尤其春、夏季多雨水,无论行军和运粮都极为困难。”
其实行军还是其次,主要是运粮。
楚国地势与北方的一马平川不同。
一马平川往往就意味着无险可守。
而楚国的山地丘陵那个个都是险地,且道路又大多是依山修建,其蜿蜒曲折不说还会受山地所制……楚军很容易利用这些山地对道路实施封锁。
秦军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一路占领补给线旁的山地及丘陵。
若补给线短还好,补给线一长,就处处是漏洞且需要很多兵力。
听了沈兵的解释,杨端和就皱起了眉头:
“这可如何是好?”
“若楚地真若校尉所言……二十万军力确是不足以攻楚。”
这并不是战斗力强不强的问题,而是兵力会被分散的问题。
所以史上的王翦说要举全国之兵攻楚也不是示弱,而是真实情况攻楚就需要更多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攻楚之法?”
沈兵是那个以三千水军大败一万楚军的人,所以当然要先听下沈兵的意见。
但沈兵这时却迟疑了。
他努力回忆史上这一仗李信是怎么输的。
史书上对这一仗的记载很简单,初时李信的进攻很顺利,连下十几城。
但孰不知却是中了项燕的诱敌深入之计:
李信大军深入楚军境内便受补给线过长的困扰,军力为了保证补给线而分兵驻守,结果主力被项燕包围……
补给线?
想到这里沈兵就说道:
“上将军,二十万大军可远不足以攻楚啊!”
杨端和奇道:
“校尉何出此言?”
“那楚军有四十万,之前被你水淹十余万还有三十万。”
“以二十万对三十万,何来‘远不足以攻楚’?”
也难怪杨端和会感到奇怪。
秦军的素质一向高于它国,便是对阵战力强悍的赵军也往往能以一敌二……李牧的北地兵除外。
那么按常理说,二十万秦军对三十万楚军便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沈兵回答:
“上将军有所不知,这楚国地形多山且道路难行,尤其春、夏季多雨水,无论行军和运粮都极为困难。”
其实行军还是其次,主要是运粮。
楚国地势与北方的一马平川不同。
一马平川往往就意味着无险可守。
而楚国的山地丘陵那个个都是险地,且道路又大多是依山修建,其蜿蜒曲折不说还会受山地所制……楚军很容易利用这些山地对道路实施封锁。
秦军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一路占领补给线旁的山地及丘陵。
若补给线短还好,补给线一长,就处处是漏洞且需要很多兵力。
听了沈兵的解释,杨端和就皱起了眉头:
“这可如何是好?”
“若楚地真若校尉所言……二十万军力确是不足以攻楚。”
这并不是战斗力强不强的问题,而是兵力会被分散的问题。
所以史上的王翦说要举全国之兵攻楚也不是示弱,而是真实情况攻楚就需要更多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