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一场对话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份。
“另外,你是第一个说我师父谦和有礼的人,如果师父在这,应该会很高兴。”
谢周由衷说道。
了解过姜御的人都知道,姜御此人,与谦和有礼完全沾不到边。
青山众长老都觉得姜御没有道心,行事强硬,独断专行。
燕白发不止一次感叹姜御暴虐嗜杀,目无法纪,是一个极难共事的老畜生。
皇帝和李大总管统一认为,姜御很难交流,不是不讲理,而是过于霸道。
星君对此感触更深,他以前只觉得姜御狂傲自大,经过长安一战后,星君拂尘被毁,身遭重创,道心蒙尘,损失超过三十年道行,更是加重看法,认为姜御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疯子。
感触最深的应该是那些邪修和邪教,他们用生命做出了鉴定。
应天机噎了下,想着同道们对姜御的评价,无言以对。
谢周看着受挫的老人,咧嘴笑了笑。
其实他之所以对应天机如此反感,老人的窥探和敌意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对应天机的印象本就不怎么好。
谢周以前从未见过应天机,对老人的印象全部来自于姜御。
记不得那是姜御第几次为他讲课的时候,提到了“天机”两字。
姜御对天机两字的解释是被天地藏起来的秘密,比如命运,比如未来,都在此行列。
人类偶然的第六感,修行者对危险的预知都属于窥探天机一二。
天机难测,瞬息万变,即使修行通天的强者都很难做到随时窥探天机。
当时方正桓和谢周一起听课,顺势问起了蜀郡的应天机。
姜御极为不屑,说应天机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天府书院就是他心中的终南山。
应天机创办天府书院,便是效仿前人隐居终南,试图走终南捷径。
那所谓的耳不能闻,目不能视,却能窥探天机的言论也是他让人炒起来的。
不得不承认,他的炒作很成功,足不出户就将声名传遍天下。
无数人奔赴蜀郡,为求他的一句点评争得头破血流。
应天机确实有几分真本事,可距离与天地相合却还差的太远。
事实上,姜御对应天机的评价非常准确,可谓一针见血。
应天机年轻时曾求学圣贤城,学成后入朝为官,他自认胸怀治国良策,不屑科考,也不愿展露出身,从一介小官做起,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立志十年内踏入朝廷顶层的权力圈。
可惜天不遂人愿。
应天机在豫州某地做了三年里胥、八年里正、十五年的县丞。
直到五十多岁,他才勉强做到了此地县令。
这一做又是七年,他的政绩还行,百姓的评价也还行,但也仅限于还行。
应天机终于认清自己不是做官的那块料,他自以为的治国良策只是纸上谈兵,政绩虽说不错,但大夏十三州,一千多个县,比他政绩好的大有人在。
眼看此生高升无望,又不甘心在县令一职做到终老,应天机满心愁苦度日。
然而仕途失利,他却在此期间修行有成,终于突破一品境界。
一怒之下,应天机辞呈回乡,可回去后他越想越不服气,便转变策略,效仿前人隐居终南的事迹,创办天府书院,利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份。
“另外,你是第一个说我师父谦和有礼的人,如果师父在这,应该会很高兴。”
谢周由衷说道。
了解过姜御的人都知道,姜御此人,与谦和有礼完全沾不到边。
青山众长老都觉得姜御没有道心,行事强硬,独断专行。
燕白发不止一次感叹姜御暴虐嗜杀,目无法纪,是一个极难共事的老畜生。
皇帝和李大总管统一认为,姜御很难交流,不是不讲理,而是过于霸道。
星君对此感触更深,他以前只觉得姜御狂傲自大,经过长安一战后,星君拂尘被毁,身遭重创,道心蒙尘,损失超过三十年道行,更是加重看法,认为姜御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疯子。
感触最深的应该是那些邪修和邪教,他们用生命做出了鉴定。
应天机噎了下,想着同道们对姜御的评价,无言以对。
谢周看着受挫的老人,咧嘴笑了笑。
其实他之所以对应天机如此反感,老人的窥探和敌意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对应天机的印象本就不怎么好。
谢周以前从未见过应天机,对老人的印象全部来自于姜御。
记不得那是姜御第几次为他讲课的时候,提到了“天机”两字。
姜御对天机两字的解释是被天地藏起来的秘密,比如命运,比如未来,都在此行列。
人类偶然的第六感,修行者对危险的预知都属于窥探天机一二。
天机难测,瞬息万变,即使修行通天的强者都很难做到随时窥探天机。
当时方正桓和谢周一起听课,顺势问起了蜀郡的应天机。
姜御极为不屑,说应天机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天府书院就是他心中的终南山。
应天机创办天府书院,便是效仿前人隐居终南,试图走终南捷径。
那所谓的耳不能闻,目不能视,却能窥探天机的言论也是他让人炒起来的。
不得不承认,他的炒作很成功,足不出户就将声名传遍天下。
无数人奔赴蜀郡,为求他的一句点评争得头破血流。
应天机确实有几分真本事,可距离与天地相合却还差的太远。
事实上,姜御对应天机的评价非常准确,可谓一针见血。
应天机年轻时曾求学圣贤城,学成后入朝为官,他自认胸怀治国良策,不屑科考,也不愿展露出身,从一介小官做起,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立志十年内踏入朝廷顶层的权力圈。
可惜天不遂人愿。
应天机在豫州某地做了三年里胥、八年里正、十五年的县丞。
直到五十多岁,他才勉强做到了此地县令。
这一做又是七年,他的政绩还行,百姓的评价也还行,但也仅限于还行。
应天机终于认清自己不是做官的那块料,他自以为的治国良策只是纸上谈兵,政绩虽说不错,但大夏十三州,一千多个县,比他政绩好的大有人在。
眼看此生高升无望,又不甘心在县令一职做到终老,应天机满心愁苦度日。
然而仕途失利,他却在此期间修行有成,终于突破一品境界。
一怒之下,应天机辞呈回乡,可回去后他越想越不服气,便转变策略,效仿前人隐居终南的事迹,创办天府书院,利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