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你曾恩惠于我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事实上,姚浩能在牢里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他把心中的暴虐和残忍重新隐藏,表现得像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孩,稚嫩、青涩、无辜,纯洁的就好像盛开在雪地里的白莲花。
虽说顾忌星君,不良人没有上刀斧烙铁之类的重罚,但像是一些杖刑、拶刑(夹手指)、插针等极度疼痛却又不会危及生命的刑罚一样不落,即便如此,姚浩能硬是咬紧牙关,没有吐出一个字来。
像他这个年纪,又没有受过相关训练,却有如此韧性,这真是一件很没道理的事情。
最没道理的是,在被刑罚的过程中,他几乎没有叫出声来。
反之,在短暂的恐惧和求饶之后,他竟然开始发笑。
这笑容没有来由,似乎是享受的笑容,让人觉得诡异,透着一种阴恻恻的感觉。
即使见惯了千般囚犯的狱卒们,都不禁从心底发寒,暗道这少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怪物。
没有人知道受罚时的姚浩能在想些什么。
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想到了自己童年的时候。
他把下人养的猫、街上逮的狗带进黑暗小房间,用开水烫,用小刀剜,看着那些幼小的生命在他眼前惨叫痉挛。
现在,他感受到了曾经它们的疼痛。
这疼痛让他感到舒爽,而且是那种由内而外、直达灵魂的舒爽。
他愈发觉得,那些幼小的生命死在他的手中是它们的幸运,原来他有圣人般的仁慈。
……
……
很多人都在猜测内廷司这么做的动机,就连张季舟自己都很不理解。
这天午后,蔡让推门而入,给老人带来了一件棉衣。
棉衣是七香坊推出不久的新款,做工严谨,用料很考究,里面缝的是上好的天鹅绒,御寒效果极佳。整座长安城只限量发售了三百余件,其中半数都被各大权贵府提前预定,剩下的一经发售,短短半天也被抢购一空。
蔡让拿来的这一件,是他托了关系,让七香坊加班加点赶制得来。
“明天送您出城,之后都不要在回来了。”蔡让把棉衣放到桌上,对张季舟说道。
张季舟看着他,终于问出了心里的疑惑:“你为什么要帮我?”
他哪里会不明白,前几天蔡让抓他是为了帮他,现在流放他也是为了帮他。
蔡让说道:“您之前帮过我,难道您忘了?”
张季舟没有释然,反而更加迷惑,说道:“我什么时候帮过你?”
蔡让对他的反应并不意外,明白老人定是忘了,提醒道:“永仪元年,当时我刚刚入宫,有天您在太医署讲学,课后我向您索要了一个药方,您不记得了?”
张季舟仍是摸不着头脑。
永义元年,也就是陛下登基的那一年。
那一年是张季舟人生的转折点,先帝“病”逝,他被人弹劾,继而被逐出京城。
那一年也是蔡让人生的转折点,太监大多是从孩子或少年养起,而他却以二十岁的“高龄”,进宫当了太监。
只不过当年的蔡让只有二十岁,而且刚刚进宫,要实力没实力,要地位没地位,就是一个混在最底层的不受注意的小太监。
官场失意即将被驱逐的太医令,顺手帮了一个小太监,这对张季舟而言就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况且过去了这么多年,历史久远,他哪还会记得这种小事?
蔡让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事实上,姚浩能在牢里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他把心中的暴虐和残忍重新隐藏,表现得像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孩,稚嫩、青涩、无辜,纯洁的就好像盛开在雪地里的白莲花。
虽说顾忌星君,不良人没有上刀斧烙铁之类的重罚,但像是一些杖刑、拶刑(夹手指)、插针等极度疼痛却又不会危及生命的刑罚一样不落,即便如此,姚浩能硬是咬紧牙关,没有吐出一个字来。
像他这个年纪,又没有受过相关训练,却有如此韧性,这真是一件很没道理的事情。
最没道理的是,在被刑罚的过程中,他几乎没有叫出声来。
反之,在短暂的恐惧和求饶之后,他竟然开始发笑。
这笑容没有来由,似乎是享受的笑容,让人觉得诡异,透着一种阴恻恻的感觉。
即使见惯了千般囚犯的狱卒们,都不禁从心底发寒,暗道这少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怪物。
没有人知道受罚时的姚浩能在想些什么。
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想到了自己童年的时候。
他把下人养的猫、街上逮的狗带进黑暗小房间,用开水烫,用小刀剜,看着那些幼小的生命在他眼前惨叫痉挛。
现在,他感受到了曾经它们的疼痛。
这疼痛让他感到舒爽,而且是那种由内而外、直达灵魂的舒爽。
他愈发觉得,那些幼小的生命死在他的手中是它们的幸运,原来他有圣人般的仁慈。
……
……
很多人都在猜测内廷司这么做的动机,就连张季舟自己都很不理解。
这天午后,蔡让推门而入,给老人带来了一件棉衣。
棉衣是七香坊推出不久的新款,做工严谨,用料很考究,里面缝的是上好的天鹅绒,御寒效果极佳。整座长安城只限量发售了三百余件,其中半数都被各大权贵府提前预定,剩下的一经发售,短短半天也被抢购一空。
蔡让拿来的这一件,是他托了关系,让七香坊加班加点赶制得来。
“明天送您出城,之后都不要在回来了。”蔡让把棉衣放到桌上,对张季舟说道。
张季舟看着他,终于问出了心里的疑惑:“你为什么要帮我?”
他哪里会不明白,前几天蔡让抓他是为了帮他,现在流放他也是为了帮他。
蔡让说道:“您之前帮过我,难道您忘了?”
张季舟没有释然,反而更加迷惑,说道:“我什么时候帮过你?”
蔡让对他的反应并不意外,明白老人定是忘了,提醒道:“永仪元年,当时我刚刚入宫,有天您在太医署讲学,课后我向您索要了一个药方,您不记得了?”
张季舟仍是摸不着头脑。
永义元年,也就是陛下登基的那一年。
那一年是张季舟人生的转折点,先帝“病”逝,他被人弹劾,继而被逐出京城。
那一年也是蔡让人生的转折点,太监大多是从孩子或少年养起,而他却以二十岁的“高龄”,进宫当了太监。
只不过当年的蔡让只有二十岁,而且刚刚进宫,要实力没实力,要地位没地位,就是一个混在最底层的不受注意的小太监。
官场失意即将被驱逐的太医令,顺手帮了一个小太监,这对张季舟而言就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况且过去了这么多年,历史久远,他哪还会记得这种小事?
蔡让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