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我们已经在门槛里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咱不管贾旭召了,木已成舟,关键是现在你们这个造车,很难了。”
“怎么呢?”陈晨好奇的回头。
“本来你们的最优选择就只有东汽,你给人弄恼了,合作肯定是谈不成了。”
卢斌轻叹一口气。
“这都是小事儿,关键我看贾旭召这个小气吧啦的劲,后面我怕给你们使绊子。”
东汽拒绝不要紧。
关键是拒绝的太硬了。
卢斌可太懂这些高傲的国企掌门人了。
扶持一个公司不容易,毁掉一个公司太容易了。
人家可是能和主管领导说上话的人,在各个口子稍微说点坏话,就够这两口子喝一壶的了。
“不能吧?”陈晨摸着下巴。
“怎么不能?你要造车,不得有个资质一起合作?光代工厂有资质不行,你还得送上去审批,你知道审批的那些人都是谁吗?”
“不知道。”
“都是贾旭召的朋友和同事。”卢斌苦口婆心。
“那我们就不走合资这条路了。”
听到陈晨轻飘飘的回答,卢斌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不合资?那你们连造车的这个门都进不去。”
“进得去,事实上我们在门里了。”
卢斌迟疑的张嘴:“你知道我这是个比喻吧?”
“知道,您说的不就是资质吗?发展委同意给我们一个造车资质,已经在走程序了。”
卢斌:?
卫筱:??!!
听到这话的两人全都愣住了。
CPU呼呼的冒烟。
不是,同意给一个资质?
你说的资质和我理解的资质是同一个东西吗?
过了半分钟,卢斌还是不太理解:“怎么可能?发展委已经给新的产能了,这是业内共识啊。”
陈晨:“是您亲耳听到的吗?”
“那倒不是,只是这几年都没有新牌照下来了,哪怕是那些年销量百万辆的厂家,合资代工的大有人在。”
“哦……这样啊,我是亲耳听说的。”
“???”
陈晨风轻云淡:“发展委一位张姓的主管司长当着我的面儿承诺的。”
“张震寰?”卢斌瞪大了眼囧。
“就是他,他同意顺风和晨盾合资造车,我离开首都的时候已经在写文件了,听说他们准备注销一个倒闭车企的牌照,然后转给我们。”
卫筱迟疑了半秒钟。
然后狂喜。
“我——擦!真的假的?”
“保真。”
“也就是说,刚才你一直在装逼?”
卫筱一跃而起,嗓子都快破音了。
这个B我给82分。
剩下的18分以666的形式发送。
装的好!装的妙!
为了造车奔波了这么久,临了被贾旭召摆了一道。
卫筱差点以为自己要梦碎了。
结果,陈晨拿着通过审批的消息从天降,装了她一脸,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最大的难题——入场券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卫筱看着陈狗装逼,从没觉得他的眉目如此清秀过,眼神都要拉丝了。
而一旁的卢斌看着陈晨,眼神力是满满的敬畏。
这个年轻人是何方神圣?
他凭什么?
卢斌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一份子,对本行业的事情了如指掌。
过去这十年的光景,差不多是新能源车整个行业的变革期。
从一开始的新势力入场,到后来的全民造车,产生了不少的泡沫。
初级阶段,造车资质还是比较容易拿到的。
只要是个人,找到有拍照的代工厂,上面都会批。
于是不少公司照着这套模板,干出了好几百个品牌。
后来。
监管逐渐变严格。
审批对于品牌的资质审核越来越严格。
不简单要求有整车生产资质,而且需要考核品牌的销售数量。
从而杜绝了一部分杂牌出现。
再后来,无数传统大厂纷纷杀入战场。
尤其是像东汽这样的传统大厂,一个厂就有好几个子品牌,开始存量内卷。
监管层对于产能的控制也越来越紧。
直至今天,业内已经有了共识。
监管层原则上已经不在提供新的产能资质,只允许场内的企业内卷。
申请一张新牌照?
别说今年了,就是十年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
陈晨今天带着独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咱不管贾旭召了,木已成舟,关键是现在你们这个造车,很难了。”
“怎么呢?”陈晨好奇的回头。
“本来你们的最优选择就只有东汽,你给人弄恼了,合作肯定是谈不成了。”
卢斌轻叹一口气。
“这都是小事儿,关键我看贾旭召这个小气吧啦的劲,后面我怕给你们使绊子。”
东汽拒绝不要紧。
关键是拒绝的太硬了。
卢斌可太懂这些高傲的国企掌门人了。
扶持一个公司不容易,毁掉一个公司太容易了。
人家可是能和主管领导说上话的人,在各个口子稍微说点坏话,就够这两口子喝一壶的了。
“不能吧?”陈晨摸着下巴。
“怎么不能?你要造车,不得有个资质一起合作?光代工厂有资质不行,你还得送上去审批,你知道审批的那些人都是谁吗?”
“不知道。”
“都是贾旭召的朋友和同事。”卢斌苦口婆心。
“那我们就不走合资这条路了。”
听到陈晨轻飘飘的回答,卢斌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不合资?那你们连造车的这个门都进不去。”
“进得去,事实上我们在门里了。”
卢斌迟疑的张嘴:“你知道我这是个比喻吧?”
“知道,您说的不就是资质吗?发展委同意给我们一个造车资质,已经在走程序了。”
卢斌:?
卫筱:??!!
听到这话的两人全都愣住了。
CPU呼呼的冒烟。
不是,同意给一个资质?
你说的资质和我理解的资质是同一个东西吗?
过了半分钟,卢斌还是不太理解:“怎么可能?发展委已经给新的产能了,这是业内共识啊。”
陈晨:“是您亲耳听到的吗?”
“那倒不是,只是这几年都没有新牌照下来了,哪怕是那些年销量百万辆的厂家,合资代工的大有人在。”
“哦……这样啊,我是亲耳听说的。”
“???”
陈晨风轻云淡:“发展委一位张姓的主管司长当着我的面儿承诺的。”
“张震寰?”卢斌瞪大了眼囧。
“就是他,他同意顺风和晨盾合资造车,我离开首都的时候已经在写文件了,听说他们准备注销一个倒闭车企的牌照,然后转给我们。”
卫筱迟疑了半秒钟。
然后狂喜。
“我——擦!真的假的?”
“保真。”
“也就是说,刚才你一直在装逼?”
卫筱一跃而起,嗓子都快破音了。
这个B我给82分。
剩下的18分以666的形式发送。
装的好!装的妙!
为了造车奔波了这么久,临了被贾旭召摆了一道。
卫筱差点以为自己要梦碎了。
结果,陈晨拿着通过审批的消息从天降,装了她一脸,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最大的难题——入场券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卫筱看着陈狗装逼,从没觉得他的眉目如此清秀过,眼神都要拉丝了。
而一旁的卢斌看着陈晨,眼神力是满满的敬畏。
这个年轻人是何方神圣?
他凭什么?
卢斌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一份子,对本行业的事情了如指掌。
过去这十年的光景,差不多是新能源车整个行业的变革期。
从一开始的新势力入场,到后来的全民造车,产生了不少的泡沫。
初级阶段,造车资质还是比较容易拿到的。
只要是个人,找到有拍照的代工厂,上面都会批。
于是不少公司照着这套模板,干出了好几百个品牌。
后来。
监管逐渐变严格。
审批对于品牌的资质审核越来越严格。
不简单要求有整车生产资质,而且需要考核品牌的销售数量。
从而杜绝了一部分杂牌出现。
再后来,无数传统大厂纷纷杀入战场。
尤其是像东汽这样的传统大厂,一个厂就有好几个子品牌,开始存量内卷。
监管层对于产能的控制也越来越紧。
直至今天,业内已经有了共识。
监管层原则上已经不在提供新的产能资质,只允许场内的企业内卷。
申请一张新牌照?
别说今年了,就是十年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
陈晨今天带着独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