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轰动京都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京都城外。
为了迎接李云天的到来,足利义仁亲率城里的文武百官在城门处迎接,场面盛大隆重,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看热闹,放眼望去城门外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足利义仁之所以要来出城迎接李云天,一是因为礼制,李云天是大明的王爷而他接受了大明“日本国王”的封号,故而他需要迎接李云天这个宗主国来的王爷。
二来,足利义仁已经得知李云天此次前来带来了大批货物,不像是兴师问罪来的,而且还打算把两成的货物与他交易,因此他自然要以礼相待了。
由于这是第一次从大明来高级官员,而且还是一个堂堂的王爷,再加上现在明军水师在出水郡与岛津鸣云的军队对峙,故而京都城的那些权贵对李云天此时来京都敢到非常意外。
因为李云天的到来太过匪夷所思,所以京都城坊间有不少关于李云天的流言,其中最具市场的一条流言就是这次来京都的忠武王是个替身,真正的忠武王肯定不敢冒险来京都城,而是躲在清水城或者琉球岛。
这条流言之所以深受市场的欢迎,一是因为李云天此举太过突然,可谓破了大明和倭国历史上的天荒,以前来的都是一些六七品的小官,二来明军水师正在九州的萨摩半岛与萨摩国开战,李云天此举无疑是深入虎穴,三来是京都城没人见过李云天,故而无法确认来京都城之人的身份。
足利义仁也有所怀疑,在他看来大明的官员都是颐指气使、眼高于顶的人,像李云天这样位高权重的高官岂会亲临险境?
不过,不管事实的真相如何明军打着“忠武王”的旗号来京都,那么就算来的不是忠武王本人,一旦双方达成什么协议的话明军也会以“忠武王”的名义来执行。
这一点足利义仁还是非常放心的,他知道大明朝廷崇尚礼仪仁信,尤其是对待海外藩国更是重信重义,因此绝对不会翻脸不认那些签好的合约。
换句话来说,足利义仁看重的是“忠武王”这个旗号,至于来的究竟是不是忠武王本人他可不怎么在乎。
“来了!”就在城外的人群嗡嗡地议论着的时候,一个人指着远处的道路喊道,只见道路上出现了黑压压的行进队伍。
“奏乐!”一名立在足利义仁身后的家臣见状冲着边上的乐队挥了一下手,乐师们就奏起了喜庆的音乐来。
李云天骑在马上,远远地就望见城门外的迎接队伍中有一片铮亮的脑门,倭国的武士通常喜欢剔“月代”头,也就是把前额和头顶上的头发剃光,而别的地方留有发髻,可谓是武士的象征。
由于受到唐宋文化的影响,古代倭国男子对头发的处理方式与唐宋时汉人一致,将头发聚拢扎于头顶,等到作战时则将头发捋到脑后,在头颈结合部用带子捆扎得像马尾辨,这样便于佩戴头盔。
不过随着进入室町幕府时期后,各地战争逐渐变得频繁,在激烈的搏杀中士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京都城外。
为了迎接李云天的到来,足利义仁亲率城里的文武百官在城门处迎接,场面盛大隆重,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看热闹,放眼望去城门外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足利义仁之所以要来出城迎接李云天,一是因为礼制,李云天是大明的王爷而他接受了大明“日本国王”的封号,故而他需要迎接李云天这个宗主国来的王爷。
二来,足利义仁已经得知李云天此次前来带来了大批货物,不像是兴师问罪来的,而且还打算把两成的货物与他交易,因此他自然要以礼相待了。
由于这是第一次从大明来高级官员,而且还是一个堂堂的王爷,再加上现在明军水师在出水郡与岛津鸣云的军队对峙,故而京都城的那些权贵对李云天此时来京都敢到非常意外。
因为李云天的到来太过匪夷所思,所以京都城坊间有不少关于李云天的流言,其中最具市场的一条流言就是这次来京都的忠武王是个替身,真正的忠武王肯定不敢冒险来京都城,而是躲在清水城或者琉球岛。
这条流言之所以深受市场的欢迎,一是因为李云天此举太过突然,可谓破了大明和倭国历史上的天荒,以前来的都是一些六七品的小官,二来明军水师正在九州的萨摩半岛与萨摩国开战,李云天此举无疑是深入虎穴,三来是京都城没人见过李云天,故而无法确认来京都城之人的身份。
足利义仁也有所怀疑,在他看来大明的官员都是颐指气使、眼高于顶的人,像李云天这样位高权重的高官岂会亲临险境?
不过,不管事实的真相如何明军打着“忠武王”的旗号来京都,那么就算来的不是忠武王本人,一旦双方达成什么协议的话明军也会以“忠武王”的名义来执行。
这一点足利义仁还是非常放心的,他知道大明朝廷崇尚礼仪仁信,尤其是对待海外藩国更是重信重义,因此绝对不会翻脸不认那些签好的合约。
换句话来说,足利义仁看重的是“忠武王”这个旗号,至于来的究竟是不是忠武王本人他可不怎么在乎。
“来了!”就在城外的人群嗡嗡地议论着的时候,一个人指着远处的道路喊道,只见道路上出现了黑压压的行进队伍。
“奏乐!”一名立在足利义仁身后的家臣见状冲着边上的乐队挥了一下手,乐师们就奏起了喜庆的音乐来。
李云天骑在马上,远远地就望见城门外的迎接队伍中有一片铮亮的脑门,倭国的武士通常喜欢剔“月代”头,也就是把前额和头顶上的头发剃光,而别的地方留有发髻,可谓是武士的象征。
由于受到唐宋文化的影响,古代倭国男子对头发的处理方式与唐宋时汉人一致,将头发聚拢扎于头顶,等到作战时则将头发捋到脑后,在头颈结合部用带子捆扎得像马尾辨,这样便于佩戴头盔。
不过随着进入室町幕府时期后,各地战争逐渐变得频繁,在激烈的搏杀中士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