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乱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
阿鲁台同样也感到失望,宣府城里有十万明军,是明军在万全都司最精锐的部队,他最想消灭的就是宣府城里的明军,因此已经设好了口袋等周征率军驰援京城,结果宣府城的明军却按兵不动。
除此之外,保安城的守军也没有轻举妄动,这使得阿鲁台趁机消灭万全都司明军的愿望化为了泡影。
阿鲁台自然想要攻下大明的京师,可是北京城城高墙厚,而且周征又在万全都司虎视眈眈,这使得他根本没办法安心进攻京师。
尤为令阿鲁台无奈的是,关西七卫的人马自从围歼了紫荆关的三万援军后行事就变得不受控制起来,在顺天府是大肆劫掠,四处争抢财物和女人,使得顺天府乌烟瘴气、鸡飞狗跳。
毕竟西域相对于北直隶那就是荒凉的苦寒之地,如今关西七卫的蒙古兵见到了北直隶的花花世界自然要争相抢夺战利品了。
如此一来,阿鲁台手里可用的兵力就减少了许多,对关西七卫的行为时无可奈何。
关西七卫与鞑靼、瓦剌之间的关系不同,鞑靼和瓦剌属于大元帝国的人,而关西七卫则属于察合台汗国的人。
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由大元帝国和四大汗国组成,其中四大汗国奉大元帝国为宗主国,因此大元帝国也称为大汗汗国。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被称为“四大汗国”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
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彼此血脉相连,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大元帝国为宗主,与元朝驿路相通。
虽然四大汗国都奉大元帝国为宗主,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实际上却无隶属关系,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也未统一行使任何行政。
因此,大元帝国的疆域实际在东亚,通常所说的那个横跨欧亚大陆的由成吉思汗子孙组建的帝国是包括大元帝国和四大汗国在内的蒙古帝国。
1259年以前并没有大元帝国,当时成吉思汗建立的国家是蒙古帝国,伊儿汗国还没有成立,蒙古帝国的藩国只有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蒙哥是蒙古帝国的大汗。
蒙哥大汗1259年在四川攻打合州钓鱼山时去世,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
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讯时在鄂州一带与南宋作战,听说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准备集会称汗,立即与南宋议和并北上回到开平(内蒙古多伦县),于1260年5月在以东道诸王塔察儿为首的蒙古宗王及汉人儒臣的支持下抢先集会称汗。
阿里不哥闻讯后在阿速台、玉龙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在当时的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
由于忽必烈长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汉人,推行汉法,改变了蒙古人的游牧传统,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贵族的不满,故多数西道诸王当时均支持阿里不哥。
为了争取宗王势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认了术赤后王别儿哥、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及八剌、六弟旭烈兀对各自封地的合法统治权。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内战,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随后迁都大都(北京),以上都为陪都。
由于忽必烈推行的“行汉法”主张造成众多蒙古贵族的不满,因此承认忽必烈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三大蒙古汗国纷纷与其敌对,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东亚与蒙古高原地区,从此蒙古帝国不复存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
阿鲁台同样也感到失望,宣府城里有十万明军,是明军在万全都司最精锐的部队,他最想消灭的就是宣府城里的明军,因此已经设好了口袋等周征率军驰援京城,结果宣府城的明军却按兵不动。
除此之外,保安城的守军也没有轻举妄动,这使得阿鲁台趁机消灭万全都司明军的愿望化为了泡影。
阿鲁台自然想要攻下大明的京师,可是北京城城高墙厚,而且周征又在万全都司虎视眈眈,这使得他根本没办法安心进攻京师。
尤为令阿鲁台无奈的是,关西七卫的人马自从围歼了紫荆关的三万援军后行事就变得不受控制起来,在顺天府是大肆劫掠,四处争抢财物和女人,使得顺天府乌烟瘴气、鸡飞狗跳。
毕竟西域相对于北直隶那就是荒凉的苦寒之地,如今关西七卫的蒙古兵见到了北直隶的花花世界自然要争相抢夺战利品了。
如此一来,阿鲁台手里可用的兵力就减少了许多,对关西七卫的行为时无可奈何。
关西七卫与鞑靼、瓦剌之间的关系不同,鞑靼和瓦剌属于大元帝国的人,而关西七卫则属于察合台汗国的人。
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由大元帝国和四大汗国组成,其中四大汗国奉大元帝国为宗主国,因此大元帝国也称为大汗汗国。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被称为“四大汗国”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
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彼此血脉相连,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大元帝国为宗主,与元朝驿路相通。
虽然四大汗国都奉大元帝国为宗主,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实际上却无隶属关系,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也未统一行使任何行政。
因此,大元帝国的疆域实际在东亚,通常所说的那个横跨欧亚大陆的由成吉思汗子孙组建的帝国是包括大元帝国和四大汗国在内的蒙古帝国。
1259年以前并没有大元帝国,当时成吉思汗建立的国家是蒙古帝国,伊儿汗国还没有成立,蒙古帝国的藩国只有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蒙哥是蒙古帝国的大汗。
蒙哥大汗1259年在四川攻打合州钓鱼山时去世,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
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讯时在鄂州一带与南宋作战,听说留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准备集会称汗,立即与南宋议和并北上回到开平(内蒙古多伦县),于1260年5月在以东道诸王塔察儿为首的蒙古宗王及汉人儒臣的支持下抢先集会称汗。
阿里不哥闻讯后在阿速台、玉龙答失、海都等宗王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在当时的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
由于忽必烈长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汉人,推行汉法,改变了蒙古人的游牧传统,引起很多蒙古王公贵族的不满,故多数西道诸王当时均支持阿里不哥。
为了争取宗王势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认了术赤后王别儿哥、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及八剌、六弟旭烈兀对各自封地的合法统治权。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内战,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随后迁都大都(北京),以上都为陪都。
由于忽必烈推行的“行汉法”主张造成众多蒙古贵族的不满,因此承认忽必烈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三大蒙古汗国纷纷与其敌对,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东亚与蒙古高原地区,从此蒙古帝国不复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