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敌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于朝贡国家的国力有限,因此贡船的数量不会太多,如此一来遇到多艘船只的情形就剩下后面两种可能,不是私船就是海盗船。
而无论是走私船还是海盗船,对明定号船队来说都有攻击性,不得不小心行事,摆出了戒备的姿态。
在大明海域内活跃的海盗,人们通常将其称为倭寇。
值得一提的是,倭寇并不单单指由日本人组成的日本海盗,还包括由明朝人组成的明朝海盗,他们活跃在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期,以琉球和日本本土为基地,劫掠朝鲜半岛及明朝沿岸的城市。
与西方海盗不同的是,倭寇的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还劫掠陆上的城市,使得大明沿海城镇一度出现倭患。
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
明初时,日本处于战国时代,大量战败的流浪武士及日本贫民无处谋生,因此结群成队地来到明朝沿海抢劫。
由于明朝实行世袭卫所制,故而沿海卫所军队军纪涣散,疏于军备,难以抵御那些日本海盗,使得日本海盗声势日益增大,逐渐成为了大明沿海的一大匪患。
虽然已经由“倭国”改名为“日本”,但当时明朝人依旧称其为倭国,故而那些日本海盗被称为倭寇。
倭寇的出现是明太祖实行海禁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禁海的后果就是大量沿海居民、商人因为实施海禁生活无以为继,所以纷纷加入到了日本海盗中去,被外界统称为倭寇,而且占据了相当大的数量。
虽然那些明朝人成为了倭寇,但并不能称其为汉奸,充其量他们只是烧杀劫掠的海盗,并没有什么政治立场,以福建浙江一带靠近琉球的人较多。
此外,随着欧洲航海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一些西洋海盗,人称番鬼或红毛鬼,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人,当时统称“佛朗机人”,人数不多,但武器比较先进,有红夷大炮,火铳等。
洪武三十年,明太祖颁布《大明律》,对海外经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凡私自携带铁货、铜钱、缎匹、丝绵等违禁物下海,以及与外番交易者一律处斩,并且禁止私人制造具有二桅以上的出海大船。
值得一提的是,勾结外族通常会被视为是“谋反”,明太祖在这方面的惩罚异常严厉:凡“谋反大逆”,首犯和从犯一律凌迟处死,本宗亲族祖父、父、子、孙、伯叔、兄弟、侄、堂兄,同居的异姓亲族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仆,凡年满十六岁以上皆斩。
而大明的走私者要想顺利地从事海上走私贸易,或多或少地都要与盘踞在沿途水域的海盗们打交道,而当时的海盗是以倭人为主,倭人又时常侵扰大明沿海,被朝廷深恶痛绝。
故而真要深究起来的话,办案的官员也能对那些走私者用上“勾结外族”这一罪状,具体就看如何对案子进行操作了,里面有着很大的回旋空间。
因此,为了避免被诛九族,大明的走私者们除了与官府勾结外,无不千方百计掩饰的出身,而且有些走私者本身就是大海盗,并且打扮成倭寇的模样来掩人耳目。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那些造反的首领也往往以绰号来掩饰真实姓名的原因,像崇祯时期农民造反起义的首领都是用绰号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于朝贡国家的国力有限,因此贡船的数量不会太多,如此一来遇到多艘船只的情形就剩下后面两种可能,不是私船就是海盗船。
而无论是走私船还是海盗船,对明定号船队来说都有攻击性,不得不小心行事,摆出了戒备的姿态。
在大明海域内活跃的海盗,人们通常将其称为倭寇。
值得一提的是,倭寇并不单单指由日本人组成的日本海盗,还包括由明朝人组成的明朝海盗,他们活跃在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期,以琉球和日本本土为基地,劫掠朝鲜半岛及明朝沿岸的城市。
与西方海盗不同的是,倭寇的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还劫掠陆上的城市,使得大明沿海城镇一度出现倭患。
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
明初时,日本处于战国时代,大量战败的流浪武士及日本贫民无处谋生,因此结群成队地来到明朝沿海抢劫。
由于明朝实行世袭卫所制,故而沿海卫所军队军纪涣散,疏于军备,难以抵御那些日本海盗,使得日本海盗声势日益增大,逐渐成为了大明沿海的一大匪患。
虽然已经由“倭国”改名为“日本”,但当时明朝人依旧称其为倭国,故而那些日本海盗被称为倭寇。
倭寇的出现是明太祖实行海禁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禁海的后果就是大量沿海居民、商人因为实施海禁生活无以为继,所以纷纷加入到了日本海盗中去,被外界统称为倭寇,而且占据了相当大的数量。
虽然那些明朝人成为了倭寇,但并不能称其为汉奸,充其量他们只是烧杀劫掠的海盗,并没有什么政治立场,以福建浙江一带靠近琉球的人较多。
此外,随着欧洲航海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一些西洋海盗,人称番鬼或红毛鬼,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人,当时统称“佛朗机人”,人数不多,但武器比较先进,有红夷大炮,火铳等。
洪武三十年,明太祖颁布《大明律》,对海外经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凡私自携带铁货、铜钱、缎匹、丝绵等违禁物下海,以及与外番交易者一律处斩,并且禁止私人制造具有二桅以上的出海大船。
值得一提的是,勾结外族通常会被视为是“谋反”,明太祖在这方面的惩罚异常严厉:凡“谋反大逆”,首犯和从犯一律凌迟处死,本宗亲族祖父、父、子、孙、伯叔、兄弟、侄、堂兄,同居的异姓亲族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仆,凡年满十六岁以上皆斩。
而大明的走私者要想顺利地从事海上走私贸易,或多或少地都要与盘踞在沿途水域的海盗们打交道,而当时的海盗是以倭人为主,倭人又时常侵扰大明沿海,被朝廷深恶痛绝。
故而真要深究起来的话,办案的官员也能对那些走私者用上“勾结外族”这一罪状,具体就看如何对案子进行操作了,里面有着很大的回旋空间。
因此,为了避免被诛九族,大明的走私者们除了与官府勾结外,无不千方百计掩饰的出身,而且有些走私者本身就是大海盗,并且打扮成倭寇的模样来掩人耳目。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那些造反的首领也往往以绰号来掩饰真实姓名的原因,像崇祯时期农民造反起义的首领都是用绰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