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灵娥的疑惑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这个时代讲究男耕女织,就是说一户之中男人负责下地耕种,女人则在家养蚕、缫丝、织造成一匹匹的绢帛,卖到市上换钱,贴补家用。
甚至在货币不甚发达的时代,绢帛还能直接代替货币使用,直接用来购买粮食或其他应用之物。
可以说,养蚕织造是古代寒家女子必备技能之一。
灵娥这几个女子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儿,对养蚕之类自然极为熟悉。
她拿着刘平所著的蚕经呆了半晌才问道:“少爷,奴婢以前在家也养过蚕,也略知蚕的习性,此物对冷暖感知极为灵敏,故而只有养春蚕秋蚕的,如今已是秋末,要是养了蚕也会冻死了吧?”
灵娥倒把刘平给问蒙了,说白了刘平也就是个理论帝,实际上却是个操作渣,他只记得后世书上怎么写,却还真没见过蚕长什么样。
不过他毕竟写出了蚕经,知道后世绝对不会只养两季,七八季都不在话下,只要做到给蚕室加热,保持蚕室恒温即可。
可是给蚕室加温,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个时代的人怎么会想不到?
其实他们应该也能想到,只不过没人这么干。
只因为这个时代都是家家户户独立养蚕,规模较小,给蚕室加温,织出来的绢帛都不够炭钱。
这是笔赔本的买卖,没人会这么傻。
刘平来自后世,他可是知道有个词叫“规模效应”,一笔不赚钱的买卖,只要上了规模,就成了赚大钱的买卖。
例如养蚕,独家独户养殖,单独给蚕室加温,烧炭的成本必然很高,怎么算都不划算
可要是规模养殖,就能无限摊薄烧炭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要知道,他可不想小打小闹。
他手下毕竟掌管了四万多流民,其中可劳作的农妇没有八千也有五千,再加上他的先进养蚕技术和织造技术,能产出天文数字也说不准。
这个时代,大汉王朝已经停止铸币,织出的绢帛,那就是硬通货。
所以他也没有回答灵娥的问题,而是摆了摆手道:“下去好好研读,剩下的事不用你们管,我自有安排。”
有个年老的仆妇把灵娥几人带出书房,安排到宅院角落一个小院里便走了。
此时她们十个人此时只能算婢女,还算不上妾。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这个时代讲究男耕女织,就是说一户之中男人负责下地耕种,女人则在家养蚕、缫丝、织造成一匹匹的绢帛,卖到市上换钱,贴补家用。
甚至在货币不甚发达的时代,绢帛还能直接代替货币使用,直接用来购买粮食或其他应用之物。
可以说,养蚕织造是古代寒家女子必备技能之一。
灵娥这几个女子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儿,对养蚕之类自然极为熟悉。
她拿着刘平所著的蚕经呆了半晌才问道:“少爷,奴婢以前在家也养过蚕,也略知蚕的习性,此物对冷暖感知极为灵敏,故而只有养春蚕秋蚕的,如今已是秋末,要是养了蚕也会冻死了吧?”
灵娥倒把刘平给问蒙了,说白了刘平也就是个理论帝,实际上却是个操作渣,他只记得后世书上怎么写,却还真没见过蚕长什么样。
不过他毕竟写出了蚕经,知道后世绝对不会只养两季,七八季都不在话下,只要做到给蚕室加热,保持蚕室恒温即可。
可是给蚕室加温,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个时代的人怎么会想不到?
其实他们应该也能想到,只不过没人这么干。
只因为这个时代都是家家户户独立养蚕,规模较小,给蚕室加温,织出来的绢帛都不够炭钱。
这是笔赔本的买卖,没人会这么傻。
刘平来自后世,他可是知道有个词叫“规模效应”,一笔不赚钱的买卖,只要上了规模,就成了赚大钱的买卖。
例如养蚕,独家独户养殖,单独给蚕室加温,烧炭的成本必然很高,怎么算都不划算
可要是规模养殖,就能无限摊薄烧炭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要知道,他可不想小打小闹。
他手下毕竟掌管了四万多流民,其中可劳作的农妇没有八千也有五千,再加上他的先进养蚕技术和织造技术,能产出天文数字也说不准。
这个时代,大汉王朝已经停止铸币,织出的绢帛,那就是硬通货。
所以他也没有回答灵娥的问题,而是摆了摆手道:“下去好好研读,剩下的事不用你们管,我自有安排。”
有个年老的仆妇把灵娥几人带出书房,安排到宅院角落一个小院里便走了。
此时她们十个人此时只能算婢女,还算不上妾。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