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子贡与勾环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2章 彰显大国盛世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他这些高大上的花式治国,在咱们齐国不合适。国君若以此来改造齐国风俗,恐怕会变得面目全非,那个宋襄公不是很讲仁义,结果却亡了国,之所以孔老头没市场,跟他的那套花板路有关,很难以此来教导咱齐国的百姓。”晏子的这番话,很明显打动了齐景公,他决定收回成命,从此不再问孔子关于礼的事情。

孔子一行也感受到了齐景公的前前后后变化的反差,加之听说齐国有大夫要对孔子下毒手,不能让他用儒教的礼仪来祸害齐国,于是就趁夜逃离了齐国。据说,孔子在齐国走得也很是仓促。

“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孟子》),饭都没吃上,带着没有滤干的米就上路了。这正是来得慌张,走得匆忙。

这晏子为啥要阻挠齐景公任用孔子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齐与鲁所要走的文化道路是完全不同的,都已被周公与姜太公“设定”得很明确了。《韩诗外传》:“昔者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见。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矣。’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三十四世而亡。”

先贤姜太公早已判定,儒家所设想的“仁义”思想,花板路太多,空耗国力,肯定会弱国,所以鲁国从当初的周公旦一直弱到现在,一代不如一代,在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动-乱时代中,各国以此得到了发展,这其实只能是个美好的理想,最终只要国泰民安后,还会恢复到礼乐治国,以彰显大国盛世。

儒家本来就有“儒缓”的毛病,只了解摆阔讲排场,让人觉得高大上,至于有多嚣张,《史记·孔子世家》: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私车五乘,指的是马车五辆,而且是弟子公良儒的私人财产。要知道其余的官员多为牛车的。

孔子啥都讲与“克己复礼”主张,克啥克,教导的是别人克,自已不能克,再克就活不下去了,老百姓都弱成了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