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洗脑的技法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也有个性,玉石放在任何一个位置都不会变得多余,都会受到世人的追捧。常言君子不器,君子放在任何一个位置上都能够胜任,并不拘泥一个固定的环境模式。例如真正的君子,首先是位孝子,他不但能够体察父母对物质生活的需求程度,不同于一般人的,还要帮助父母提升道德学问,提高人生的境界,圆满父母的智慧,从而达到大孝不匮,然后达到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的境地,最后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忠孝两全。”
“如果领导是位君子,便能够照顾到每一位下属,让手下都能够各尽其用,各司其职;做师尊的,对弟子能够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智”孔子在关于知识的来源问题上曾经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矣。”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生下来就通晓知识的人是最上等,然后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然后再去学习的人是更次一等的,而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在老百姓中就是最下等的人了。
这玉石明显就是类比于生而知之者那一类的人,而困而不学的便是那顽石了。反正取类作比喻都是人为的,子贡想如果把这些取类反过来比喻也是行得通的,把君子比喻成顽石又何尝不可,对待原则性的问题又臭又硬,也是一种品德的体现!
既然孔子这么说了,自已便这么听,再把这套理论发扬光大,到时天下君子都以佩玉为美,全都到自已这里来买玉,这玉肯定是供不应求的一件好事!当然,在宣扬这套理论之前,先得大量屯积原石。
子贡再向孔子请教玉石的义是咋类似的,因刚才孔子讲了玉中含有义:“夫子,这玉不过一块破石头,何来夫义?天理正路才能说是义。德行高洁方为廉。这玉中咋能包容此二物?学生从没见过这破石头能行天理正路,也没见过这破石头做过德行高洁的行为!”
孔子辩解道:“方正曰廉。借以喻方直之人品。刿利伤也,廉而不刿,也就是说坚硬而不伤人。这形象地展示了玉的高洁品性:挠而不折,锐廉而不忮,为了坚定的信念,宁可折断也不屈不挠,就连断开的同时,也不忘恪守自己的本性——外圆内方,方得有道理,方得有章法,但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刚正不阿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也有个性,玉石放在任何一个位置都不会变得多余,都会受到世人的追捧。常言君子不器,君子放在任何一个位置上都能够胜任,并不拘泥一个固定的环境模式。例如真正的君子,首先是位孝子,他不但能够体察父母对物质生活的需求程度,不同于一般人的,还要帮助父母提升道德学问,提高人生的境界,圆满父母的智慧,从而达到大孝不匮,然后达到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的境地,最后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忠孝两全。”
“如果领导是位君子,便能够照顾到每一位下属,让手下都能够各尽其用,各司其职;做师尊的,对弟子能够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智”孔子在关于知识的来源问题上曾经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矣。”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生下来就通晓知识的人是最上等,然后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然后再去学习的人是更次一等的,而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在老百姓中就是最下等的人了。
这玉石明显就是类比于生而知之者那一类的人,而困而不学的便是那顽石了。反正取类作比喻都是人为的,子贡想如果把这些取类反过来比喻也是行得通的,把君子比喻成顽石又何尝不可,对待原则性的问题又臭又硬,也是一种品德的体现!
既然孔子这么说了,自已便这么听,再把这套理论发扬光大,到时天下君子都以佩玉为美,全都到自已这里来买玉,这玉肯定是供不应求的一件好事!当然,在宣扬这套理论之前,先得大量屯积原石。
子贡再向孔子请教玉石的义是咋类似的,因刚才孔子讲了玉中含有义:“夫子,这玉不过一块破石头,何来夫义?天理正路才能说是义。德行高洁方为廉。这玉中咋能包容此二物?学生从没见过这破石头能行天理正路,也没见过这破石头做过德行高洁的行为!”
孔子辩解道:“方正曰廉。借以喻方直之人品。刿利伤也,廉而不刿,也就是说坚硬而不伤人。这形象地展示了玉的高洁品性:挠而不折,锐廉而不忮,为了坚定的信念,宁可折断也不屈不挠,就连断开的同时,也不忘恪守自己的本性——外圆内方,方得有道理,方得有章法,但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刚正不阿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