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狱中天子刘病已上官莲儿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 没有对错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的叔叔,辅政之时本已有极高的地位和号召力。

就是如此,也曾谣言四起,传言周公将要夺位,曾被皇帝和另外的一个辅助大臣召公忌惮,好在召公是一个明白人,周公当初也是吓得急忙与召公推心置腹的长谈,才免强消除误会。

而大将军霍光在辅政之前只是武帝的近侍,如何能与周公相比?

因此当四个辅助大臣中的金日死后,大将军霍光的路便注定了是一条不归路。大将军霍光辅政的条件实在是比周王差了太多,能有此成绩,已不是易!

这也是为什么大将军霍光虽然在史书上有诸多不是,然终于历史还是给了他公正的评价,霍光辅政废立皇帝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件作为正面的事件来谈论的。

也有人说宣帝刻薄,没有给大将军霍光留下一丝血脉,连祭祀的人都没有一个。

宣帝的经历,已经决定了他是一个怀疑一切的人,他是一个内心即坚强又脆弱的人,一个即高傲又自卑的人。

霍氏的结局或许与宣帝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然对于霍氏的处理,更多的出发点,一定是他作为一个帝王的最终的思虑,一个必然的结果。

宣帝与大将军之前的斗争从来就不是两个人之间的斗争,而是一个团体与另一个团体之间的斗争。

霍氏的结局,肯定不是宣帝一个的决定,站在宣帝身后的团体的决定,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宣帝是背了锅的。在整个汉史上能够“一言堂”的皇帝恐怕也只有后期的孝武皇帝,那时他已经营多年,而宣帝此时只不过刚刚亲政而已。

当然,从政局稳这的角度出发,对霍家的结局的处理也是一劳永逸的做法,毕竟大将军霍光在朝中经营多年,依附于霍氏的力量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存存,不久后宣帝险些在昭帝庙遇刺便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霍氏灭亡之后,宣帝为了拉拢人心,继续施恩于天下,如何能容得下霍氏还有子孙,否则那些霍氏的残余力量,一定会自动的聚集在霍氏后代的周围,宣帝本人的经历已很能说明一切。

至于昭帝,则是注定了是一个悲惨的结局。就算大将军霍光能够及时的归政于他。在反霍氏的臣子们的帮助下,清理完霍氏力量之后,能否很好的平衡大臣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号令群臣,也未可得知。

毕竟昭帝少了宣帝十多年的民间经历。

当一个人站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他所代表的并不是他自己,而是他背后的许多人,因为他能站那么高除了自己的天赋运气之外,也离不开身后之人的支持,同时也将背负这些人的利益。

很多选择并不是自己愿意选择,而是不得不这样选择,大将军霍光如此,宣帝也是如此!

成王败寇之事又有谁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