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竹马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正午日头高照,整个宫里都静悄悄的,所有的主子都在歇午觉,就连值守的宫女与小太监都靠着殿门打瞌睡。
百无聊赖,皇长孙朱瞻基索性放下手上的《贞观政要》,信步走出颐和轩,沿湖缓缓而行,不多时就来到了静雅轩外。要不要进去呢?瞻基有些犹豫,虽然同处在太子宫,可是除了最初的那次见面,就是前两天陪瞻墉去看她。
瞻基还没有一次,是自己一个人走进这所小小院落的。
为什么常常在院外经过,徘徊良久却不能入门?他自己也说不清。
今日上午在文华殿的书房内,与汉王的一番辩学,虽然以自己的明思和辩才为胜,但是他并不以此为乐,反而有些忧心忡忡。
他的父王,当今太子体弱多病,为人仁厚又有些懦弱,因为皇祖母徐皇后的力挺,众臣的拥护与立嫡立长的古训,才被皇爷爷立为太子。可是瞻基很清楚,皇爷爷喜欢的是彪悍坚毅又果敢英武的二皇叔,汉王。
所以,父王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
对于汉王在朝堂上下、皇宫内外的处处逼迫与挑衅,父王不动声色,依旧谦和内敛,一个人苦苦维持着这兄弟和睦的虚假局面。
是毫无招架之力,还是以退为进,进而博得更多的赞誉与称颂?瞻基比任何人都清楚,是不得以的一种无为之冶。所谓“无为”,有的时候是审时度势、纵览全局后的策略;有时候是无可奈何、无从应对,自己的父王该是后者吧。
当初是谁在皇爷爷面前说了句:“不看皇子,还可看皇孙。”
就是这样一句话,自己从小就被推到权力的巅峰之战中,成了太子党与汉王派两相对弈的筹码。连皇祖母徐皇后,将自己从小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也是缘于此故。
努力地钻研经典、诗词、兵法,学习治国之道,纵览史籍典章,哪些是出于喜好、出于自己的意志?不过是积极地顺受,为了父王与母妃、太子一脉的安全,甘心充当这个筹码罢了。
当年的太祖,自己的曾祖父——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本着立嫡立长的古训,才放着立下大功、文韬武略的燕王不用,而是立了崇尚儒学的长子朱标为太子,只是太子体虚多病,英年早逝,于是又立了朱标的长子,皇长孙朱允炆为储君。
结果呢?
一场靖难之役,战火从燕京燃至应天,足足打了四年。
建文帝身后的皇子皇女,以及保帝的重臣,在这场血雨腥风中,都不得善终。
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
同样的格局,同样的角色,可是命运绝对不能相同。
瞻基握紧了拳头,再一次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能!
谁能想到,生活在九重宫阙中,锦衣玉食的皇长孙,从小便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成长起来的。十二岁的少年,仿佛就已经有些不堪重负,然而虽然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却仍然要执意前行,这应该就是长在帝王之家的无奈吧。
理清思绪,努力驱走心中的阴郁,朱瞻基终于走进了静雅轩。
院子里静悄悄的,穿过回廊,走过小径,瞻基不由愣住了。在屋前的花架子下,若微的造型十分奇特——在她的面前摆了一个小桌,上面放着一方小小的石磨,她一只手正在推磨;而她的腿?左腿是一个金鸡独立的造型,稳稳地立在地上,而右腿却高高抬起,先是两只腿劈成一条直线,然后右腿居然经过头部转向左侧紧贴左耳。
她的头发今天并没有梳髻,只是自然地分成两缕,以蓝色绸带系于胸前,一身雪白的衣裙,早已被汗水浸湿。
“你在做什么?”朱瞻基愣愣地问出了口。
若微抬起头,冲他甜甜一笑,没有丝毫意外和慌张之色,只是立即收了腿,理了理衣衫,要恭恭敬敬地行礼。
朱瞻基连忙拦下:“此处就咱们俩,何须多礼?”
“长孙殿下,今儿怎么有空来看我?”若微笑得甜甜的,却让朱瞻基面上有些发窘。
他怔怔地没有说话,眼睛盯着她面前的那方小石磨:“你刚刚在干什么?”若微低下头指着小石磨问道:“小石磨,小石磨,快说呀,长孙殿下在问你话呢?”
朱瞻基这才把目光重新投向若微,他也笑了:“我在问你!”
若微拂了拂胸前的秀发,丝毫不见扭捏:“哦?殿下刚才明明是看着石磨在问话,我哪里知道是在问我?”随即又笑道:“好了,好了,不说笑了,我刚刚是在压腿呀!”
“压腿?”朱瞻基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对呀,压腿是练舞的基本功,舞要跳得好,这腿就要柔韧自如,所以要每日坚持不辍地压腿,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时间,见缝插针地练功!”若微仰着脸,眸如皓月,看他似乎不明白,又解释道:“压腿就同男人们练习拉弓射箭一样。压腿就是拉弓阶段,弓拉得越开,弦绷得越满,其势就能越强,射出的箭速度就越快,力量也就越大。明白了吗?”
“你……会跳舞?”朱瞻基仿佛此时才有些明白。
“会一点儿吧!”若微从桌上的盘子里又抓了一把黄豆,放在小石磨中间的洞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正午日头高照,整个宫里都静悄悄的,所有的主子都在歇午觉,就连值守的宫女与小太监都靠着殿门打瞌睡。
百无聊赖,皇长孙朱瞻基索性放下手上的《贞观政要》,信步走出颐和轩,沿湖缓缓而行,不多时就来到了静雅轩外。要不要进去呢?瞻基有些犹豫,虽然同处在太子宫,可是除了最初的那次见面,就是前两天陪瞻墉去看她。
瞻基还没有一次,是自己一个人走进这所小小院落的。
为什么常常在院外经过,徘徊良久却不能入门?他自己也说不清。
今日上午在文华殿的书房内,与汉王的一番辩学,虽然以自己的明思和辩才为胜,但是他并不以此为乐,反而有些忧心忡忡。
他的父王,当今太子体弱多病,为人仁厚又有些懦弱,因为皇祖母徐皇后的力挺,众臣的拥护与立嫡立长的古训,才被皇爷爷立为太子。可是瞻基很清楚,皇爷爷喜欢的是彪悍坚毅又果敢英武的二皇叔,汉王。
所以,父王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
对于汉王在朝堂上下、皇宫内外的处处逼迫与挑衅,父王不动声色,依旧谦和内敛,一个人苦苦维持着这兄弟和睦的虚假局面。
是毫无招架之力,还是以退为进,进而博得更多的赞誉与称颂?瞻基比任何人都清楚,是不得以的一种无为之冶。所谓“无为”,有的时候是审时度势、纵览全局后的策略;有时候是无可奈何、无从应对,自己的父王该是后者吧。
当初是谁在皇爷爷面前说了句:“不看皇子,还可看皇孙。”
就是这样一句话,自己从小就被推到权力的巅峰之战中,成了太子党与汉王派两相对弈的筹码。连皇祖母徐皇后,将自己从小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也是缘于此故。
努力地钻研经典、诗词、兵法,学习治国之道,纵览史籍典章,哪些是出于喜好、出于自己的意志?不过是积极地顺受,为了父王与母妃、太子一脉的安全,甘心充当这个筹码罢了。
当年的太祖,自己的曾祖父——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本着立嫡立长的古训,才放着立下大功、文韬武略的燕王不用,而是立了崇尚儒学的长子朱标为太子,只是太子体虚多病,英年早逝,于是又立了朱标的长子,皇长孙朱允炆为储君。
结果呢?
一场靖难之役,战火从燕京燃至应天,足足打了四年。
建文帝身后的皇子皇女,以及保帝的重臣,在这场血雨腥风中,都不得善终。
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
同样的格局,同样的角色,可是命运绝对不能相同。
瞻基握紧了拳头,再一次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能!
谁能想到,生活在九重宫阙中,锦衣玉食的皇长孙,从小便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成长起来的。十二岁的少年,仿佛就已经有些不堪重负,然而虽然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却仍然要执意前行,这应该就是长在帝王之家的无奈吧。
理清思绪,努力驱走心中的阴郁,朱瞻基终于走进了静雅轩。
院子里静悄悄的,穿过回廊,走过小径,瞻基不由愣住了。在屋前的花架子下,若微的造型十分奇特——在她的面前摆了一个小桌,上面放着一方小小的石磨,她一只手正在推磨;而她的腿?左腿是一个金鸡独立的造型,稳稳地立在地上,而右腿却高高抬起,先是两只腿劈成一条直线,然后右腿居然经过头部转向左侧紧贴左耳。
她的头发今天并没有梳髻,只是自然地分成两缕,以蓝色绸带系于胸前,一身雪白的衣裙,早已被汗水浸湿。
“你在做什么?”朱瞻基愣愣地问出了口。
若微抬起头,冲他甜甜一笑,没有丝毫意外和慌张之色,只是立即收了腿,理了理衣衫,要恭恭敬敬地行礼。
朱瞻基连忙拦下:“此处就咱们俩,何须多礼?”
“长孙殿下,今儿怎么有空来看我?”若微笑得甜甜的,却让朱瞻基面上有些发窘。
他怔怔地没有说话,眼睛盯着她面前的那方小石磨:“你刚刚在干什么?”若微低下头指着小石磨问道:“小石磨,小石磨,快说呀,长孙殿下在问你话呢?”
朱瞻基这才把目光重新投向若微,他也笑了:“我在问你!”
若微拂了拂胸前的秀发,丝毫不见扭捏:“哦?殿下刚才明明是看着石磨在问话,我哪里知道是在问我?”随即又笑道:“好了,好了,不说笑了,我刚刚是在压腿呀!”
“压腿?”朱瞻基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对呀,压腿是练舞的基本功,舞要跳得好,这腿就要柔韧自如,所以要每日坚持不辍地压腿,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时间,见缝插针地练功!”若微仰着脸,眸如皓月,看他似乎不明白,又解释道:“压腿就同男人们练习拉弓射箭一样。压腿就是拉弓阶段,弓拉得越开,弦绷得越满,其势就能越强,射出的箭速度就越快,力量也就越大。明白了吗?”
“你……会跳舞?”朱瞻基仿佛此时才有些明白。
“会一点儿吧!”若微从桌上的盘子里又抓了一把黄豆,放在小石磨中间的洞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