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国戏子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069 童子试(三)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中进士?

  翌日开考,比不得前日清闲,便是他前世遍读先贤侧谋,也不得不小心翼翼,望着题名思绪,一时间捉笔难写,脑海里连连思绪,

  题为,“何为“安国”之道”。

  梅长青沉思着,以为,此必为皇帝亲题,大周立国时短,内外不稳,大争之世将临,就眼下的大周“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安国”便是眼下皇帝心中的重中之重,她必为此事忧心不已。

  如今大周治下看似歌舞升平,实则内空外虚,民不知战乱将起,官不知祸事临头,士子图谋享乐,梅长青打算以“居安思危”破题,当下套用苏轼《教战守策》,提笔写道,“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笔下尽数陈述时下士子民心的“惰性”,接着又借以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深刻地指出了大周朝堂的内忧外患,“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

  临了,借用《孙子兵法》,以一番安国全军之道结尾,“故《孙子》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大概意思是说,慎用兵,却不畏用兵。

  乱七八糟的套用一番,虽有稍许首尾不相接,但他的大致观点还是阐述的明白。

  写完结尾,已是近日落,算算时辰,估计临放堂也所剩不多,梅长青搁笔,擦了把额头细汗。不及千字的文章,写的他头昏脑胀,若让他口述一番,得文成先生熏陶已久的他,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给人讲上半天,可若将之归为文章,他却是不太擅长,尤其是这种古文字表述,实在不是他的强项,可惜,科举靠的是笔,不靠嘴。

  放堂前,马思远依旧过来看了梅长青的考卷,辞藻可观,虽有些许跑题,衔接处稍有些凌乱,却也算的上是篇好文,比之陈少卿、沈临之流要强上不少,心道,“此子来年,进士有望。”

  梅长青不知他心中所想,待放堂,提着书篓出舍,“县试”总算结束。